对话过去的自己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一方面从上帝视角见证自己的成长,另一方面穿越到彼时彼刻重新回味那些不寻常的瞬间。
送别是个永恒的话题,偏偏一身酸腐气却从未缺席每个送别的时刻。
毕业吟
夏息渐浓日欲烈,
中考将至努力学
三载同窗将散去
祝愿声声语不绝。
2002年4月20日下午
初三毕业的送别诗,写在自己的“诗集”中从未示人。毕竟是一首标准的打油诗,符合打油诗的特质——押韵,白话,朗朗上口。这也许是对我初中作品的一个完美总结,因为这几年写过一些诗词,偏偏逃不出打油诗的框框。
说起送别,这也许只是个意象,毕竟中考未至,除了我谁还有闲情逸致展望送别的场景?另外初中毕业还远没到四散而去的光景,毕竟是小县城,大多数人还会在同一所高中相遇。可谓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教科书般的解释了吧。然而我会常常怀念那个矫情的自己,在学海书山中活出了特立独行的一面。
自况·寄语
青风染春雨无声,
赤火灼夏蝉鸣纷。
十五皎月心如镜,
三九寒雪身无尘。
四季性情熔一炉,
万物品质集于身。
缥缈微茫叹宇宙,
高洁顽强立乾坤 。
2005年4月25日晚
高中毕业的送别诗,标准的送别诗。这么说是因为当初的场景历历在目:虽然还没有高考,但大家早已拿着名叫“通讯录”的小本相互留言了,我向来吝惜自己的文字,不愿敷衍,但给每个人量身定制一段祝福语也确实精力不济,索性写一首诗,送给每个同学。
三年高中毕竟没有白读,与初中的诗相比,也确有进步,在实现押韵的同时考虑了对仗,自况和寄语都能说通,为春夏秋冬四季赋予性格的想象能让如今的我会心一笑,同时也让当下这个想象力匮乏的自己唏嘘不已。
春天的润物无声,夏天的激情满满,秋天的通透心境,冬天的高洁清廉,难道不值得现在的我自况吗?有些孩子都懂的道理在成年人那里被选择性遗忘,不能不让人悲哀。很多人喊着“知行合一”,“知”也许很早就已经在内心建立,就靠自己努力用“行”与之合二为一,但现实是,“知”却被肆意的“行”带偏,走的远了就忘了初心,也算是另一种“合一”吧,但“知”已经不是少年人通透的“良知”了。
登金岗山
高考淡去之日,通知到来之时,于盛夏约友人登金岗山。
金岗山,无数英烈长眠之地,千万百姓安魂之所。山路蜿蜒,松柏遮天,远而望之,若瀚海间白练沉浮,似碧空中丝云隐现。虫鸟不知肃穆,高低转啼,空气恢复生气,静水荡起涟漪。天地暴露于烈日,任其施威,山间绿叶,荫尺寸之地,凉万人之心。严肃,不只一言不发;恭敬,岂限行为轻慢?歌声婉转,盖过虫鸟欢鸣;谈笑抑扬,夹杂松涛阵阵。
我三人登级级阶,叙心中事。日影斑驳,眼前明暗。往日情形,历历在目;三年光阴,转瞬即逝。不多日,虽无歧路沾巾之戚,却有作别离散之伤。相逢或远或近,割不断友情绵绵。人生亦聚亦散,理不清思绪万千。所谈皆乐事,只付苦笑;畅叙多琐忆,似感沧桑。
几步间人已登顶,小城丹江,尽收眼底,汉水玉带,同样添彩。三人将沿汉水南注,远离故土,只叹道离别虽易相逢难。大千世界,任我驰骋,心牵一线,如风筝高飞。线不牵,则只有飘零;心不飞,则坐井观天。
心在高处,穷千里目;人在高处,行万里路。风云剧变,巨龙腾起。万众一心,前景光明;齐心协力,创造辉煌。
翠柏苍松万古青,
敬守墓碑伴魂灵。
虫飞难知戚戚意,
鸟停易解啾啾鸣。
烈日欲灼万人心,
绿叶勇挡自成阴。
登高挥汗极目眺,
汉水绕城天地新。
2005年8月4日晚
这篇送别诗完成于高考结束,已然被大学录取,坐等通知书寄到。和之前的一首送别诗虽然只相差数月,但心境已是天渊之别。和我高中最好的两个朋友登山,回到家闭门完成这首诗并序。
不得不承认《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对我的影响深远,我其实把精力放在之前的那篇序上,那首诗简直是买一送一,不足道也。虽然这篇序也有很多硬伤,但我还是很喜欢,这不是第一次写骈文,不过将叙事抒情议论夹杂其中,还是花了心思的。倒数第二段风筝和井底之蛙的比喻如今还让我叹服,最后一段强行议论则中了语文考试的毒,略有画蛇添足之感。
我们三人是高中最好的朋友,相识于高一同班,高二分班时分开,但友情得以延续,我们都将前往武汉上学,故称“沿汉水南注”。然而之后联络日渐减少,特别是大学毕业后,天南海北,基本断了联系。君子之交淡如水,也许我们都是性情淡泊之人,得以聚在一起,然而空间的阻隔偏偏是我们淡泊关系的致命阻碍,不过我还是认为将来会有相聚的一天,这份深埋心底的友情还是当年熟悉的味道。
满江红·赠别
两月相识,转眼间,一岁阻隔。
叹苍天,施威贤者,错爱庸人。
光阴飞逝二十年,
岂能屈服毫厘间?
秋风起,暖日亦有情,春长驻。
病魔狂,人心沉,脚不停,踏通途。
才思涌,不论何时何地。
百日闭门隔世尘,
一朝出山惊乾坤。
不低头,喜迎归来时,举班欢。
2005年10月30日下午
这阙词和之前的送别诗相隔仅两月有余,实在无法想象,大一刚开始就要送别了。这位同学开学不久由于生病需要休学休养,但就是这两个月时间展示出的才华却是真实的震撼了我,词中的自谦虽有夸张手法,但敬佩与惋惜是真实存在的。
词完成的时间很仓促,送别那天,全班同学都在留言本上写下祝福,我也豪情顿生,竟选了满江红的词牌一气呵成。后来的事情证明,我的预言何其准确,因为这位同学休学一年之后,在下一届也是佼佼者,成为那几年我们系第一个成功保送清华的人。
也许真心的敬佩才能让我写出这阙词来,当然敬佩并非妄自菲薄,承认别人的强大才能真正认清自己,心口不一的恭维只能让人产生不适之感。
聚会有感·寄转博诸生
班级聚会,醉酒而归;鸟鸣惊梦,至此难寐。得诗一首,不抒不快。虽文采粗陋,然情意拳拳。以记一宵盛宴,更送转博诸生:路途虽远,前程光明!
宴归独难行,
酒醉心亦明。
鸟语唤清梦,
晨光染豪情。
一岁终已逝,
五载若烟云。
前程无限好,
歧路不沾巾。
2010年6月6日 凌晨
每次读到这首诗,总有个错觉,就是以为写于本科毕业,可看看日期,偏偏在研一。只能说明那次真喝醉了。
我关于送别的小诗确实缺席了本科毕业,大概因为保送本校,早早进入实验室,没有那种毕业的氛围,同时班里大多数同学或考或保都留校读研了,和本科班差别不明显。后来多名同学在研一结束时转博,他们一起请全班吃了一顿饭,结果我酒量不济,回宿舍晕晕的睡到半夜酒醒,再也难以入眠,直到晨光熹微,鸟鸣渐起,忽有所感,完成这一首诗并序。
这首名不副实的送别诗不是真的送别,但如今来看确实是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选择读博就是选择了一条艰难的科研之路,当然也是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好在大家都在自己的道路上走的稳健,而我的金口再次成功预言,转博同学中有两位成果斐然,发表了高水平文章,出国深造,留校任教,简直一气呵成,同一届两位博士留校,也确实罕见。
送别诗写的其实不多,在那些特殊时间点埋下一些记忆,偶尔拿来回味,不同的人生阶段也许都有不同的感受。只能说我是幸运的,虽然现在的科技还不能实现真正的穿越,但以这种形式跨越时空与自己对话,也能体会穿越的乐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