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作者:安心 类别:家庭教育
2021年1月11-13日(5h20min)
我提出的问题
Q1: 如何做到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无伤害、一致性?
Q2: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和无条件养育?这两者有什么联系?
Q3: 一念之转的步骤是怎么样的?
TO DO LIST:
1.学会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无伤害、一致性的沟通法则。
2.练习一念之转的步骤。(例子:Q:我不该这么早生孩子,是真的吗?A:不确定。Q:当我有这样的想法时,我会有怎样的反应?A:我会抱怨我要孩子的这个决定,会把没有时间、不自由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经常生气,很急躁。Q:当我没有这个想法时,我会是怎么样的人?A:我会很好地享受当下的生活 反向思考:我应该这么早生孩子。孩子出生后,我才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先生之间的问题,才开始走上自我成长的道路。 )
3.开始带着觉知去学习无条件养育。这很难,但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书中摘抄
P8 隐形的越界:反越界不成却变成越界,以受害人的姿态出现,通过展现自己的受害,来实施对对方的潜在攻击,而攻击就是越界。
P9 不去侵犯,也不被侵犯。不侵犯,需要放下操控与恐惧;不被侵犯,需要内在的力量。从根本上接受彼此是独立的个体,去掉骨子里的依赖性。意识到这是他人的事,做一个陪伴者和倾听者,允许他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P10 当他人侵犯你的界限时,该为你的困扰、需求甚至情绪负责的人是你自己,你是那个要主动去沟通的人。这种沟通不是去指责对方应该如何,而是坦陈对方的行为带给你的困扰是什么,坦陈你的感受。
P20-21 期待就是欺骗,期待就是越界,期待过度就是操控。在关系里难免会期待,我有我的期待,若你能满足我,那很好,若你无法满足我,也不是你的错,我的期待只与我自己有关。停止期待,其实就是开始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若不再期待,你就自由了。你想要这样的自由吗?
P46 身为父母,在内怀有信任与尊重,是养育孩子的最好土壤;在外给予高品质的陪伴,是孩子充满安全感的港湾。无条件养育是最好的抗挫折教育,爱是最好的的抗挫折能力。
P62 评判带来分离,当你评判自己时,你在远离自己;当你评判他人时,你在远离他人。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这是对的,那是不对的。当我们停止评判时,可以看到更多的真相,发现问题的真正答案,给予他人更多的同理。让一个人发生改变的并非评判,而是接纳。不评判,也包括不赞美。赞美会让孩子偏离自己的中心,去做别人喜欢的事情。
P64 没有“不乖这回事”。“不乖”是父母的语言, 当孩子的行为和父母的期待相违背时,父母就会说孩子“不乖”,而这时父母多数带着权威和不尊重,这是对孩子的评判。
P70 倾听就是把频道调到与孩子相同,“附身”下来平视和孩子沟通。在心态上做到不评判,接纳孩子当下的状况;感同身受地同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内外一致真诚地呈现自己。然后才是言语上的回应。描述事实,表达孩子可能会有的感受,比如,“有人拧你的脸,你很痛(事实),又很生气(感受)”。
P106 最好的教育是信任与理解。当一个孩子被理解、被信任时,他就会知道怎么样为自己负责,产生自律行为。
P109 内在孩童:是某个事件中未被释放的感受,或形成的某种信念。疗愈就是已经成人的你学着负起责任,去表达曾被压抑的感受,用成人的眼光重新审视某种信念。
P111 当父母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时,才能跟孩子更好地沟通,表达当下的感受,而不是释放过往压抑的情绪。
P130 绝大部分人在与人相处时,总是自带矛与盾,即自带攻击与防备。这样伤害总是难免的,我们的大部分表达都是在发泄情绪,或指责对方,而非真正的表达。要做到无伤害表达,就要把语言中的攻击性去掉,把“你”改成“我”,把“评判标签”改成“行为”,把“指责”改成“感受及影响”。
P180 当我们能坦诚地面对自己时,我们也跟自己达成了和解。世界不外乎我们的投射,我们已宽恕了自己,外在的世界又怎么会有冲突呢?
P187 无条件的养育:不是怀有某个目的才去养育孩子,是“一己”的行为,不带着条件、预设、不实施控制。
P124-125 自我调整其实就是面对自己压抑或逃避的情绪,审视自己持有的信念,走出各种假装,活在当下。我们很少审视自己的信念,活在自认为“对”的世界。
P231 你是受过伤,但你不是受害者。
P236 美好的关系是彼此看见、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彼此间不过分依赖,独立而又有联结。女人若学会走出期待,去看见男人的脆弱,也学会自我负责;男人若学会放下武装去温暖女人的心,去冒险敞开自己,与女人分享感受,两个人更能活在当下,不再是两个孩子的相处,而是两个成人间的陪伴。
读后感悟
* 我们在隐形地越界而不自知。
* 期待别人满足我们需要是让自己痛苦的原因。我需要为自己情绪和伤痛负责,做一个内心成熟的人。
*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成长的主角,不越界、不评判、无伤害地对待孩子,信任和理解孩子,是对他最好的爱。
* 表达我信息(我的感受以及对方行为带来的影响)而非对对方的指责,对我来说还比较难,但是我接纳我的不完美。
* 真的很少去审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总以自己是“对的”姿态去和他人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