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通禅寺在历史上得到过10位皇帝和6位王候的护持,是中南地区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寺院,是武汉现存最古老的寺院,是武汉市唯一的皇家寺院,是武汉市著名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另外三大丛林分别是归元寺、古德寺、莲溪寺),号称三楚第一佛地。
秦汉 时分为 西楚 、 东楚 、 南楚 ,合称 三楚 。《史记·货殖列传》以 淮北 、 沛 、 陈 、 汝南 、 南郡 为 西楚 ; 彭城 以东, 东海 、 吴 、 广陵 为 东楚 ; 衡山 、 九江 、 江南 、 豫章 、 长沙 为 南楚 。《汉书·高帝纪上》“ 羽 自立为 西楚 霸王 ”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音义》,以 江陵 (即 南郡 )为 南楚 , 吴 为 东楚 , 彭城 为 西楚 。二说不同。
</p><p>始建时间 420-479年(距今约1600年)
</p><p>方 圆 150亩 (寺院占地11万平方米)</p><p>初 名 东山寺(洪山原名东山) </p><p>特 产 洪山菜薹(钟声塔影) </p><p>位 置 武昌区武珞路549号(洪山之上)</p><p>定 名 明朝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p><p>现存建筑 多建于同治四年至光绪五年 (1865-1879年)</p><p>
按图索骥,搭乘地铁二号线,从宝通寺地铁口出来,左转几百米,在亚贸的街对面就是山门。山门前的武珞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人来人往。
远远看见“宝通禅寺”四个鎏金大字,苍劲有力。看落款,原来是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的手笔。宝指三宝,即佛法僧。 通,即精通佛理。两旁的石狮也不是凡品,遥相呼应,神态威猛,据说是明朝的文物。
</p><p>
进入山门,前面就是“放生池”,池上横跨一桥,名为“圣僧桥”,原为木桥,相传无念祖师云游到此,改建为石桥。顺山势,依次建有弥勒殿、大雄宝殿、祖师殿、铁佛殿、法界宫、华严洞、华严亭、洪山宝塔。
弥勒殿,又称天王殿或接引殿。主尊为未来佛,也就是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弥勒佛,左右供奉观音和地藏王,四大天王壁立两侧,守护神韦驮背向而立。据说敬佛要先敬现世最大的佛,也就是大雄宝殿的主人释迦牟尼佛,于是我径直来到正殿。
殿内和其他寺庙一样,供三位主尊,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现世佛,也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位居其中,身后左右分别立着文殊、普贤两位菩萨,殿内两侧站着十八罗汉。殿的左右和后面,建有方丈室、客堂、僧寮、斋堂等。
值得一提的是殿内的一口“万斤钟”,南宋朝铸造,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纯铁打造,边口镶有青铜,刻有“皇帝万岁、重臣千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铭文,雄浑古朴,据说声传数里之遥。
铁佛殿内供奉着一尊唐铸铁佛,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铸造,高4米,底座宽8米,重膝盘坐。寺内另有一口清朝古钟、古石刻须弥座及清朝藏经等佛教文物珍品。
殿内清幽,常有居士在此诵经参禅。我去的时候,恰好碰见两位居士,穿着一袭素衣,跪于佛前,念一句经文,敲一下木鱼,声调抑扬顿挫,恍若歌咏,伴着几柱清香,别有韵味。看我很感兴趣的样子,旁边的居士递给我一本《金刚经》,教给我念诵的窍门,静心持念,不急不躁,一字一顿。我鹦鹉学舌了一番,居士夸我念诵得很好,小得意了一下。
寺内原有三处名泉,分别是华严洞下首的黄龙泉、大雄宝殿后面的白龙泉、放生池东边的圣僧泉。其中,白龙泉最为有名,传说泉间常有蜂乳涌出,味道清爽甘冽,特别适合沏茶。可惜,三泉都已消失不见。
在寺院的后山,有名列“洪山八景”的宋朝摩崖石刻,如“栖霞”、“云扃”等。另有岳飞松的古迹,相传南宋爱国名将岳飞曾在此地驻军,并亲手种植了一棵松树,号称“岳松”,明朝末年惨遭砍伐。
清朝同治年间,有人在原地重新栽种多株松树,仍然称为“岳松”,现存八株。不过这两处我只是听说,并没来得及探访,寺院纵深太大,信步走来,微微有些累,还要留些力气去爬洪山宝塔。
元代初年兴建的洪山宝塔,原名宝通塔、灵济塔,1280年前后,为纪念开山祖师慈忍法师而修建。塔高45.6米,由砖石叠积而成。塔座北向南,共有7级,高13丈3尺,基宽11丈2尺,顶高1丈3尺,塔顶由6.5吨重的紫铜铸成。
全塔台阶极高,抬腿困难,回旋处又极其陡峭狭窄,几乎要手脚并用,攀扶踩踏才能登上塔顶。除夕的晚上,经常有人在塔下排队祈福,如今改在白天开放,也就少了这一盛举。登上塔顶,武汉三镇尽收眼底,清风拂面,生出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说到宝塔,不能不提到著名的洪山菜薹,清代方志记载,只能产于“洪山宝通寺至卓刀泉九岭十八凹”之中。有个说法叫做“塔影钟声映紫菘”,紫菘即洪山菜薹的别称,寺内种有5.7亩紫菘,恰在宝塔塔影和寺内钟声覆盖范围之内。
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些菜薹都是禅修的僧人亲手种植的,恰合禅宗劳作以供口腹的宗旨,据说多半供给宝通禅寺素菜馆,靠着对外销售贴补寺院僧众的日常生计。
“宝通禅寺素菜馆”就在寺院墙外,匾额是归元寺主持昌明法师亲自题写的。厅堂摆有香案,深棕色的木制桌椅,古朴简洁。宝通素菜,起自建寺之初,历史悠久,绵延不绝,六七十年代声名鹊起,今天的素菜馆在江城武汉算得上是独树一帜。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记载:“此菜易起薹,须采其薹食,则分枝必多,故名芸薹。九月、十月下种,叶形似白菜,冬春采薹必为茹,三月则老不可食。” 当令的时节,在素菜馆买一份菜薹,取三根壮硕的交给主厨的师傅,或醋溜,或清炒,或加辣子,脆爽鲜嫩,堪称人间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