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计划生育
基因要让自身的存在持续,最好的方法是让自身的不同备份存在于不同的个体当中,而且这样的备份越多越好,但是,这样的“多”是有两个限制的,从物种的角度讲,一个物种在一定环境中的种群密度是一定的,假如超过了,那么因此造成的环境破坏最终会危及物种本身;从物种个体的角度说,亲代孕育抚养下一代的代价是极大的,过量的生育只会导致亲代为了过多的下一代而疲于奔命,得不偿失。所以如果物种的基因自身能控制物种本身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数量,将能对基因本身的传承有极大的帮助。而按照自私基因论者的理论,物种个体限制生育量纯粹是因为个体层面基因为保全自身的策略,个体保护种群无关。
目光回到人身上(只是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将“环境”这个概念从自然环境的范畴扩展到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这个更大的集合),无庸置疑,当今世界人口数量已经接近饱和,所以,从全人类的角度来说,人类的基因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缺少对过量人口可能造成的问题的直觉感知。但是,人类之所以从仍未至于造成地球由于人类极大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而崩溃的问题,得益于人类的一个优点,那就是人类的利他意识。
人类的利他意识使人能够建立一套利他道德体系,正是由于这套道德体系,人类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作为动物的生育的最基本本能。不同于其他动物,其他动物的利己行为本身也许会造成利他的效果,而但是动物并不是有意识地去为了种群本身去采取这种利他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更多出于利己目的;人类则相反,人类能够明确地了解自身行为的性质并预计该行为可能造成的效果。
再把问题回到人口。面对目前过多的人口,人能更多地考虑目前的世界人口状况,从而并配合目前社会,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自身对亲代的抚养能力作为依据,去判断是否进行生育,这就已经牵涉到利他道德:即人能考虑到整体人类的利益(物种的利益)去判断是否生育。动物是否生育的判断依据更多集中生育是否能为自生带来好处。而这就是在今天就正是我们比其它动物有所优越的地方。
第八章 代际之战
“亲代投资”的定义是:“亲代对子代个体进行任何形式的投资,从而增加了该生物个体生存的机会,因而它们得以成功地繁殖,但是,这些以牺牲亲代对子代其他个体进行投资的能力为代价。”崔弗斯的亲代投资概念的优点就在于,其计量单位非常接近于具有实际意义。
抚养到一定的年龄,做母亲的就会停止喂养一个幼儿,而将其资源留给未来的子女,这样做是十分明智的。
一个妇女如果自己继续生育子女就不能集中精力对孙子进行投资。因此,使母体中年丧失生殖能力的基因就会越来越多。
这些可能就是妇女停经现象形成的基本原因。男性生殖力之所以是逐渐地衰退而不是突然地消失,其原因可能就是,父亲对每个儿女的投资额不及母亲那么多。
我们已经看到,从纯粹的遗传学的观点来看,它不应该有任何的宠儿。如果它事实上有所偏爱,那也是出于因年龄或其他不同条件所造成的预期寿命的差异。
一般说来,一个幼儿“应该”攫取大于其应得份额的亲代投资,必须具有适当的限度。怎样才算是适度呢?即它的已有的及尚未出生的兄弟姐妹因它攫取食物而蒙受的净损失,不能大于它从其中所得利益的两倍。
矛盾是发生在两者之间的一段时期,就是在母亲眼中,这个幼儿正在取得多于其应得份额,而其弟妹因此蒙受的损失还没有到达两倍于它的利益的时候。
从母鸟的观点来看,这说明了小不点现象存在的理由。小不点的生命就是母鸟打赌的赌注,母鸟的这种赌博行为在许多鸟类中很普遍,其性质和交易所里那种买卖期货的策略一样。
对一个自私幼儿来说,它自己未来的子女和它自己的兄弟或姐妹同样“可贵”。因此,它在攫取额外资源时总是估算一下为此必须付出的全部代价,它的行为不能漫无节制地胡来;绝对的自私行为不仅使它丧失现存的兄弟或姐妹,而且要使它丧失未来的子女,因为这些子女必然也会以自私行为彼此相待。
如此看来,世代之间的竞争中到底哪一方更有可能取胜,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的。最终的结局往往是在子代与亲代两者都希冀的理想条件之间达成某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