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简爱》说的是“我爱,我恨,我痛苦” 那《呼啸山庄》表达的则是“我更爱,我更恨,我更痛苦”。
一、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我一直觉得任何家庭的不幸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教育的问题上来,原生家庭对于每一个人性格的影响绝对是百分之百的,只是有些人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不断自我修复,不断自我反省,磨砺克服然后得以重生,而有的人却完全放任,放任自己的内心,也放任自己的行为,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
在本书中我觉得老恩萧的三个儿女教育的都不好,不管是亲生孩子,还是在外面捡回来的黑得像块炭的野孩子。老恩萧教育的失败也导致了三个孩子性格的缺陷和价值观的扭曲。
辛德雷的暴躁与蛮横,凯瑟琳的野性和情感混乱,以及希刺克厉夫的极端和功利化,他们的这些性格虽有天性的成分,但后天缺乏教养和正确的引导却是更重要的因素。这些性格几乎都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的,在他们自己面对世界的方式中形成的,而老恩萧对养子的偏爱和亲子不正确的回应,导致了他们应对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二、祝福,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能一直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去发展。就像书中所说:“到头来,我们总归是为了自己。温和慷慨的人不过比傲慢霸道的人自私的稍微公平一点罢了,等到种种情况使得两个人都感到一方的利益并不是对方思想中要关心的事物的时候,幸福就完结了。”就连凯瑟琳,那般深爱希刺克厉夫的凯瑟琳,在面对婚姻问题时,也不得不考虑到自己今后的人生,从而选择了更加温和,家境更加富裕的埃德加,成为了画眉山庄的女主人。她爱他,但同时也在否定他。你看,这就是人的本性。每个人,每个人,都是这样,人人都有利己性。
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自幼相恋,却被辛德雷生硬拆开,其后,凯瑟琳嫁给埃德加,产女身亡。希刺克厉夫为此展开了长达二十年、摧毁两代人的复仇,不仅掠夺了辛德雷、埃德加的财产,还禁锢其子女于地狱一般的呼啸山庄,便连凯瑟琳的坟墓也掘开,死后也不令埃德加与其同穴。
三、爱到极致,恨到疯狂,终其一生绝不原谅
我们每个人都有局限,我们的父母也一样,他们知识阅历的限制,导致了他们应对我们的方式,虽然不尽完满,但那绝对已是他们尽力后的结果。如果能达到这一层,能有这样的想法,我想这已是不断自我修复和修剪的结果。然,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是不愿意自我修剪的,不愿意和生活和解,不愿意和命运和解,不愿意和我们身边每一个曾伤害自己的人和解。希刺克厉夫,就是这样一个极端的代表。
希刺克利夫对待世界的态度是,先看这个世界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他。初时他对待凯瑟琳的无比真诚炙热的爱恋,也是源于凯瑟琳对他的一片真心,后来,凯瑟琳的背叛,使他疯狂。《呼啸山庄》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希刺克厉夫到死也没有原谅任何人。他没有跟仇恨和解,也没有跟命运和解。他就像荒原上奔驰的劲风,不仅凌厉冷酷,还要连根拔起,就连自己的儿子,他也没有放过。所有他恨的,他都要一一报复,所有他想要的,他都要一一占有,直到有一天,对手一无所有了,他才失去报复的乐趣,这才乐意死去。
我想这也许就是《呼啸山庄》比《简爱》迷人的地方吧!你说克制隐忍才能靠近上帝,才能得到幸福。我却并不赞同,我只相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百倍还之。”要爱就爱到极致,要很就恨的彻底,这样的人生才算尽兴。从呼啸山庄到画眉山庄,从原始狂野,到温和有礼,从平衡到打破平衡,从人性到礼教,从我们的世界到外部人的看法,从悲剧的必然到悲剧的循环,从浓郁的哥特气氛到决绝的酣畅淋漓。这大概就是《呼啸山庄》的魅力所在吧。
艾米利的这部小说是反言情式的,也是挑战人性道德感的,更是对忏悔救赎式宗教安慰的一声咆哮。它是病态的,是精神质的,但同时又如罂粟花一般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我想这应该是艾米莉的《呼啸山庄》比夏洛特的《简爱》更受推崇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