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党家岘乡张坪小学 刘富平
[关键词] 破窗理论;学校管理;
美国著名犯罪学家凯琳在一项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扇建筑物的玻璃窗,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修复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而去打破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破窗理论主要体现了细节对人们心理作用的暗示和行为结果的影响,它在学校管理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因为任何一种已发生的不良现象都会带给广大师生一种不良的信息,如果学校管理者不能及时处理这种不良现象,让信息放大,就会导致这种现象不断漫延,无限扩展,形成恶性循环。那么,在学校管理中如何应用好“破窗理论”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校园环境的营造
如果当你置身于刚刚打扫过的校园时,面对眼前清洁的地面你不想乱扔垃圾或随地吐痰,破坏它的干净。假如一场大风过后,校园一片狼藉,满地的纸片树叶,此时你可能会认为手中的一个小烟头根本不会造成对环境卫生的影响。
校园环境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它是校容校貌、校风校训、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包括显性的、硬性的物质环境,可以摸得着、看得见;同时也是一种隐性的、软性的精神环境。作为学校各级管理者,首先要指导和教育师生讲卫生,包括个人卫生、集体卫生、环境卫生,通过各班包干区卫生的检查和评比活动让全体师生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并能做好卫生的保持工作。其次要根据学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规划好布置好校园配套建设和绿化工作,力争让学生从每一面墙、每一棵树、每一块黑板、每一扇橱窗中受到向善向美的感染。
二、不良现象的防范
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教育无小事,在师生的教育工作中,要学会敏锐地发觉细微之处,善于处理不良小事,防止第一扇“破窗”的出现。
细化管理内容。要避免“破窗”行为的产生,必须要建立一套符合本校实际、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发挥全体师生的作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做到事事、时时、处处有人管,不留管理的空洞,让精细管理的意识深入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制定《教师在校一日细则》、《学生在校一日细则》,从教师的出勤、上班、备课、上课、作业批阅、课后辅导,学生的到校、课堂纪律、课间活动、路队管理等诸多方面作出详细的规定,让师生明确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善于观察思考。作为管理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多看、多听、多想。把看到的,听到的情况仔细分析,看这些现象是不是会产生不良影响。只有及时了解到师生各方面的变化情况,巧妙地提醒、暗示那些有犯错误苗头和不良倾向的师生,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把这种苗头和倾向扼杀在萌芽状态,做到防范于未然。就像冬天下雪了,学生们喜欢滑雪,出于安全考虑,老师事先要求学生在陡坡路段洒上沙土;夏天,在校园周边看到一些冷饮包装袋时,就要坚决制止学生购买各种不卫生的冷饮和垃圾食品。通过班主任、班干部的共同监管,对遵守得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加强养成教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学生的养成教育必须从点滴小事做起,着眼细节。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学生读书时要求脑、眼、口、手并用;写字时反复纠正不良坐姿;发言时要声音宏亮,吐字清楚,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垃圾要扔到指定位置并及时处。有些班级因对垃圾箱内的垃圾没有及时清理,给学生一种错误的暗示,导致垃圾箱周围成了垃圾的集中营。加强养成教育需要老师反复的训练,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问题行为的控制
虽说学校为防止“破窗效应”的产生,采取了优化校园环境、加强制度约束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手段,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此时,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作出恰当的处理,否则会使同样的问题行为越来越多。农村小学教师少,可以说平均一个年级就是一个老师,只要某天少一个老师就会缺少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因此加强教师的考勤管理尤为重要,对每位教师的到校时间、迟到早退时间、病事假天数作详实登记,周末汇总公示。对随意迟到、早退、无故缺课旷工的教师正面说服,及时监督。否则给其他老师传递一种错误信息,纵容更多的老师出现不遵守考勤制度的现象。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来说,学校无小事,那怕是墙壁上的一滴墨水、一幅卷角的画,桌子上的一层微尘、一道划痕,地面上的一片纸屑、一块泥巴,校园里的一句脏话、一件纠纷……只要有发现,就要及时清理清除,杜绝再次发生。
总之,“破窗理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有着积极的启示,它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管理者能够理解好运用好,就一定会对学校的健康发展起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