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他,我们现在去新疆旅游要办理护照;如果没有他,我们需要进口才能吃到香甜可口的哈密瓜和葡萄干;如果没有他,我们更吃不到新疆的海鲜。
1880年年近七旬的他,从甘肃出发,一路向西来到了新疆,在他身后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让人吃惊的是,在队伍的后面,抬着一口厚重的黑色棺材。
显然他不是去度假,他此行的目的是收复被沙俄侵占多年的新疆伊犁,这口棺材他是为自己准备的,表达了此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而这位抬棺出征的统帅就是晚清重臣——左宗棠。
左宗棠原本只是一介书生,却被称为晚清最后一块硬骨头,他几乎凭一己之力跟整个清政府唱着反调。
晚清时期全国各地动荡不安,外国列强更是对中国虎视眈眈,把无能的清政府压得喘不过气来。
新疆远在西北边塞更是多地发生动荡,先后有5股势力趁机自立为王,其中最大的一个政权首领叫做阿古柏,是浩罕汗国(今乌兹别克斯坦)的高级军官,他入侵新疆长达11年之久,把自立的这些政权一个个都消灭了,很快就占领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除了被沙俄占领的伊犁,他几乎占领了整个新疆。
而此时日本开始入侵东南沿海,朝廷面对优先“海防”还是优先“塞防”的问题摇摆不定,而李鸿章却在英国人的忽悠下,认为新疆不过是一块贫瘠之地,要求专心海防,几乎等于要放弃新疆。
这个时候左宗棠跳出来强烈反对,痛批这种自挫国威的短视行为,他义正言辞地陈述失去新疆的危害,他说:“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在他的据理力争之下,身处京师的清朝统治者们终于意识到”海防“和”塞防“一个也不能少,因此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只是,朝廷虽然同意了,却仅仅拨了500万两经费,对于收复新疆这样的大工程,这点钱连塞牙缝都不够。
不过,左宗棠早已下定决心,收复新疆对他来说重于一切,朝廷不给钱,他就自己筹钱,幸而得到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慷慨解囊,凑足了军饷,一切准备就绪,他便带着自己的部队浩浩荡荡出发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粮草充足的情况下,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术,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平定了阿古柏的叛乱,收复了新疆除伊犁外的大部分地区。
伊犁正是被沙俄趁乱强占的领土,当时沙俄料定清政府无法收复新疆,所以强占伊犁时曾向清政府表示,等清政府收复了新疆其他地区,就会将伊犁交还。
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左宗棠居然这么能打,这么快就把他们的脸打得啪啪直响。所以就耍起了无赖,不仅不还地,还要求清政府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除了赔偿500万卢布赎回去几座空城,还要丧失伊犁地区的大片领土。
左宗棠哪能受得了这种窝囊气?二话不说就带着队伍再次出征.....也就有了前面说的抬棺出征的一幕。
这阵势直接把沙俄吓傻了,赶忙找清政府表示愿意重新谈判。谈判的结果是清政府答应赔款,但沙俄必须归还伊犁。
自此,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如果不是清政府软弱无能,以左宗棠的性格,连款都不用赔。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以71岁高龄再次披挂上阵,率领部众取得镇南关大捷。可清政府依然不改”花钱买平安“的尿性,再次以胜利者的身份向敌人割地赔款,使清朝从此失去了对越南宗主国的地位。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整个朝廷软弱至此,左宗棠一个人的强硬,终究无法改变清朝最终的命运。
只可惜,左宗棠一生为国尽心尽力,最后还是因无法将鞑虏驱逐出中国抱憾而终。
1885年9月5日(今天是2023年9月5日),左宗棠结束了他刚强光辉的一生,后被光绪皇帝追赠为太傅,位列三公,谥号文襄。
史学家缪凤林曾经这样评价左宗棠:唐太宗以后,对于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当首推左宗棠。
晚清最后一块硬骨头——左文襄公千古,新疆人民当不忘左公,全国人民当不忘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