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为一名木讷的理工男,向来是不懂得风花雪月这种浪漫的事情的,自然也招不来妹子的青睐,又不喜打游戏不喜运动,只得将精力集中在书本上。
可又总是后知后觉,高中时远没现在这种觉悟,看的都是些玄幻修真、妖魔鬼怪类小说。每天沉浸在江湖的打打杀杀里,被那个为正义、为理想舍生忘死的江湖感染地热血沸腾。
虽说想象的世界终归会湮没在现实里,但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光怪陆离的世界也陪伴了我整个平平无奇的青春期,即是毒品,也是良药。
后来大二开始去图书馆看书,再一排排书架中漫无目的地逛着,记得第一本书看的是中英文对照版的《鲁宾逊漂流记》,说来可笑,当时抱着学英语的想法,结果没翻几页放弃了,看得太慢了。
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听过的没听过的拿起来就读,当然大部分是小说,那时候没意识到时间的可贵,只知道沉浸在书里,就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时间一长,养成了习惯,每天不去图书馆坐会就觉得少了点什么。那个时候开始,我知道了余华先生的《活着》、《兄弟》,知道了李碧华女士的《青蛇》,知道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
在书里一次次和这些我只能仰望的大家对话,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中的精髓。他们告诉我人性里的坚韧不拔,告诉我人性的本来面目,告诉我爱情婚姻的无奈和妥协……
读到福贵抚摸着老牛自言自语,就好像已经逝去的家人还在自己身边,不禁潸然泪下;读到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久久不能释怀,心中无限感叹化作一句:谁都没错,是命运错了;读到许仙再次引诱小青时,愤怒不已,对神话中的人无比失望,但心里也清楚,这更加符合人性……
透过这些巨作,我看到了我从没有看到过得世界,一个更加真实,更加深邃也更加残酷的世界。
世界是什么样子,它就是什么样子,你看到祥和宁静,便以为世界都是这样,却没想到在同一个地方,背地里可能暗潮涌动。
而书籍,给了你一个上帝视角,让你发现所有潜藏的阴暗与美好,也让你的思想深度不必须随着阅历而增长。
它们给我带来的,是心灵深处、头脑内部最真实的触动,让我心有所依,脑有所想,身有所持。换句话说,它们拯救了我整个迷茫的人生,拉住了一直放任自由往下坠的我。
02
记得当时和前女友分手,在悲伤的深渊里越沉越低,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哪怕有条能拉我脱离苦海的船恐怕我也没有伸出手的想法。
白天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晚上整夜整夜的睡不着,哪怕脑袋里空空如也,也只能睁眼等天亮。于是开始写点记录心情的东西,说来也奇怪,似乎悲伤都被写进了纸里,自身轻松了很多。
分手的过程不太友好,悲伤宣泄完之后理智渐渐复苏,之后便涌出了无边的怒火,烧的人两眼发红。夜晚的宁静给了怒火最好的掩饰,肆无忌惮吞噬者我仅存的理智。
于是迫不及待的打开手机,在屏幕上书写着愤怒,释放着内心的邪恶。透过手机屏幕,仿佛都可以看见此刻,自己因愤怒扭曲的面容和发红的双眼。
戾气总算在第三篇记录的落笔而散尽,我也能坦然面对过往,随后写下一篇祭奠文做结,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删除了她所有的联系方式。从此,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我想,这才我最为深刻地意识到文字对我的救赎。没有它们,我不知道还得在无边的黑暗里辗转多久,更不知道这个有觉悟的我会不会存在。
03
自九月份进入简书以来,一直对"简书作者"这几个字受之有愧,在我看来,我的文字更多的是在记录想法,发表个人观点,充其量算是记录,万不敢妄自菲薄称之为文章。
在者,既不会写声情并茂的故事,也不会写词句优美的散文,更没有能力写科普、技能性的文章。好在书看多了想的比较多,只能写写这类,可观点不新奇,语言不犀利,关注和喜欢寥寥无几,说来是在惭愧。
好在被打击多年,承受能力比较强。后来自我安慰道:"把这个平台当做发表观点、展现想法的地方,岂不也很美哉?",于是也就无所谓了。
其实刚来简书也是带着目的来的,想凭借这里练就高强的文字功底,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甚至凭借手中一杆笔实现财务自由。
后来越写越忘了当初的目的,只想着怎样才能写出自己想写的东西,怎样才能写好,反而对阅读量,能否上首页越来越没有追求,这样也好,希望越多失望越大,省去了多少失望。
每次在宁静的深夜写文,都是一次深度思索的过程,而一次次地修改,更是一遍遍梳理的过程。而这个时候,你完成了自己和心灵、和曾经的自己的对话,只此一种方式能让这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吧。
文字陪伴了我的青春期,指引了我的迷茫期,拯救了我的苦难期,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文字也能像以前一样陪伴我,指引我,拯救我。
多年以后,想起曾经那个聚精会神伏案读书的少年,深夜拿着手机码字的青年,我依旧会感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