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超级记忆力是个邪道功夫,那么正道的记忆力,应该怎么用呢?
豆瓣评分 7.8
一百多年前,伦敦有个叫做Philip Ballard的英语老师,拿自己的学生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学生阅读一首诗,并且要求尽量把诗背下来。学完休息五分钟之后,马上进行默写,结果成绩一般。Ballard老师没有要求学生继续学习这首诗,学生们以为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两天后,Ballard突然要求再次默写那首诗。在这期间学生们都没有进行任何复习,所以是否你会认为测试成绩应该更差呢?
结果恰恰相反。成绩反而平均提高了10%。
可能你会认为,怎么确保学生事后真的没有继续学习呢,这些学生是不是有些已经转学了呢? 人们所熟知的 记忆曲线 或者 遗忘曲线 的原理,展示的结果应该不是这样的啊?
这实验不靠谱,很多心理学研究结构都有陷入 不可重复 的危机。确实后来也有好几个人拿别的实验证明这个所谓的 记忆增强效应根本就不存在,偶尔又有人说重复出来了。
一直到1980年代,人们才算理出一点头绪。 原来这个关键在于记忆东西是什么。一般心里学家搞记忆力研究都是让若干组没有规律的字母组合,在这种情况下记忆的衰减的确符合遗忘曲线。但是,Ballard实验用的不是随机的字母组合,而是一首诗歌——词句之间有联系放在一起有意的内容。
记忆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一般人心目中的记忆,大概就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随着时间就会慢慢模糊掉... 而这个比喻是错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 Bjork 说,人的记忆其实有两个强度:
存储强度
提取强度
存储强度不会随时间而衰弱!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大量的信息,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被大脑自动忽略了——这些被忽略的不算。那些剩下来的,你主动希望记住的东西,就永远留在了那里。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忘记一些东西呢? 那是提取强度出了问题,如果没有复习,提取强度就随着时间慢慢衰弱。比如,现在让你回忆二十年前(如果你是零零后,吐老血!)的同学音容笑貌,你肯定想不起来什么,但是如果你跟她突然见面,俩人一起聊天,当初种种就呼啦一下全回来了。记忆一直存在那里,只是不好提取。
我一时想不起,但是你的笑容还是这样的熟悉。
心里学家说,提取强度越用越高。
如此说来,考试就是最好的复习。有些人背单词其实是念单词,拿单词书在那从头到尾反复念——这种效率很低,因为你没有提取动作!复习的时候你应该先考虑自己这个单词什么意思,实在想不起来了再去看答案。
而最重要的是这个提取的时候越困难,这个提取动作对两个强度的增加值就越大。
既然如此,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就不是天天复习,而是故意放在那里等几天,等到提取强度慢慢变弱了,我们已经有点遗忘了,再搞一次测试式的复习。
所以要想记住,最好先忘了。 如果想忘记呢?
应试教育和突击式学习,学得快,忘得也快,如果将来再用到,那就还得重新找书来看。
今日结论:
最好的复习是考试
最高效率的记忆,是先忘掉
-
记忆式学习,可以搞战略性的多任务
内容来源:万维钢·精英日课
有时可能就是这样,你越是想忘记,就越难忘记。因为在你确实有一段时间忘记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又浮现在了你的脑海,所以你又努力的忘记,却又有那么一个意外。于是,就终将也忘不了那一件事情。
忘记,最好的办法可能如《美丽心灵》中那位侦探般,于己形成“纳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