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是鲁迅先生上学时的一个场景,其中寿镜吾先生朗读的诗句描写的是唐末晋王李克用于邢州大败孟方立后,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的场景。
歌舞接近尾声,众人思绪万千,纵使现在风光无限,但生命总有尽时,衰老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一切都会随着生命的消逝而烟消云散,哀愁之感弥漫开来,声甚悲,坐上皆凄怆。
每个人对死亡都存在天生的恐惧,李克用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多年的征战让他失去一只眼睛的同时也让他对死亡的恐惧程度降到了最低,敢于直面它。
更何况,他还有一个在他看来将来必成大器的宝贝儿子——李存勖。
此时只有五岁的李存勖坐在一旁,李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
自己的信念、理想都将由这个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继承下去。
只不过,此时尚不知人事的李存勖在宴席上的大人们眼中,只是一个简单的王位继承人而已,对于战争、权力、仇恨这些事情,他还太过年幼。
席间大人们把酒言欢,李存勖被舞台上伶人的表演所吸引。虽然听不懂《百年歌》中所讲的事,但是伶人举手投足间所散发出的韵味,不经意间点燃了作为沙陀人的李存勖的艺术热情,并将让他迷恋终身。
一战成名
虽然李克用与朱温同为唐末镇压农民起义的势力,当利益相冲突时,友军便不再是友军。二人自上源驿结下梁子起,便势同水火,长年相互攻伐,整体上朱温占据优势。
907年,朱温篡唐建梁称帝后,旋即下令出兵夺回之前被李克用袭占的潞州,李克用派重兵前往潞州支援,双方互有攻防,陷入相持。
908年,李克用带着未完成的心愿含恨病逝。潞州被围已久,资用无补,在几场小胜之后,再加上过于低估李存勖,朱温料潞州孤城指日可破,遂自返京师。
相传李克用在临终前,以三矢赐存勖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李存勖谨记父命,谨记父亲给自己规划的战略路线。但此刻,李存勖要先解决燃眉之急。
初袭晋王位的李存勖,办完父亲丧事,捕杀了试图夺位的叔父李克宁,掌握了军政大权之后便率军驰援潞州。到达潞州的李存勖伏兵于三垂冈,在茫茫大雾的掩护下,李存勖率军杀向城外夹寨的梁军,尚在睡梦中的梁军措手不及,一触即溃,潞州之围以梁军惨败告终。
经潞州一战,李存勖一战成名,晋军声威大振。朱温大惊,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李存勖终于可以去完成父亲李克用的遗愿了。
柏乡之战
很快,机会就来了。潞州之战后,控制镇州的王镕和控制定州的王处直不满朱温的猜疑与滥杀,叛梁联晋。朱全忠震怒,派王景仁率军攻打王镕,李存勖亲自率军前往救援,梁晋两军隔野河相对。
两军相互试探数次之后,李存勖的耐心终于被消磨殆尽了,急于速战速决,在大将周德威和监军张承业极力劝阻后方才放弃这一念头。退守鄗邑并派骑兵袭击出城刈草的梁军,使梁军马草断绝,坐骑多饿死,加之晋军不断营前谩骂,梁主将王景仁再也无法忍受。
王景仁集结全军,列阵出击。周德威且战且退,将梁军引向平原地带,一直战至鄗邑之南,两军都列阵以待决战。到傍晚时分,梁军饥饿难耐,皆有退意。周德威见时机已到,立即发起猛攻。
李存勖也趁机冲击,周德威、李嗣源乘势从东西两面夹击,疾声呼应。梁军惊扰,阵势大乱。晋军奋力猛追,梁军大败,精锐全部被歼,王景仁等率数十骑夜逃。
柏乡之战,成德、义武两镇彻底倒向晋国,梁在河北的实力范围再次向南缩减,国势从此一蹶不振。
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出动大军,号称50万,分两路北进枣强、布县。晋军留守河北的只有李存审和史建瑭的三千骑兵,这两人实力不足,就用了一点诡计。
他们先用小股骑兵骚扰后梁军,后又穿上后梁军服装偷袭朱温营地,并释放后梁军俘虏,让这些人声称李存勖的主力部队已经返回,准备全歼梁军。朱温吓破了胆,连忙烧营夜遁。
连番惨败后,朱温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戎马一生的朱温,无法面对宿敌迅速崛起的事实,其多疑、暴虐、嗜杀、好色的一面开始更多地显现。他对将领猜忌滥杀日甚,以致人人自危,叛乱时有发生。
不久之后,朱家内乱爆发了。朱温之子朱友珪勾结禁军弑杀了时年61岁的朱温,继而又杀掉了朱温的养子朱友文,而后自立为帝。
结果朱温的养子冀王朱友谦和另一个儿子均王朱友贞不服,先后起兵。最后,朱友珪只做了40多天皇帝就自杀而死。朱友贞夺得帝位,成为梁末帝。
第一支箭·攻克幽州
趁朱家内乱之机,李存勖集中大军征伐刘守光(刘仁恭之子),最终在乾化三年(公元913年)攻破幽州,于城内俘获刘仁恭父子,献祭于李克用墓前,李克用临终时赐予的第一支箭遗愿完成了。
915年,后梁天雄节度使邺王杨师厚去世,朱友贞企图分魏博为两镇,魏博军乱,相继以州县归降晋国,魏博诸州为晋国所有。自此,河朔三镇全部都归入晋国的统治之下,使得梁晋形势发生逆转,晋国由弱势一方变为强势一方。
第二支箭·北击契丹
天祐十四年917年,当时寿州刺史卢文进叛附契丹,并引契丹军南下。周德威坚守幽州,遣使向李存勖求援。
李存勖派李存审、李嗣源率军迎战契丹军,历经多年战争磨练的晋军在面对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契丹军丝毫不落下风,愈加勇猛。
在晋军骑兵的来回冲杀下,契丹溃军丢弃的毳幕、毡庐、弓矢、羊马漫山遍野、不可胜数,晋军继续追击契丹,俘斩数以万计。
天祐十八年(921年),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勾结耶律阿保机,引契丹军南下,意图背叛李存勖,结果被义子王都囚禁。王都继任节度使,不久便被契丹军围困在定州。耶律阿保机率领契丹所有军队南下入侵。
次年,李存勖率领五千沙陀精锐骑兵北上迎敌,与契丹渡河的先锋部队遭遇,果决的李存勖立刻跃马而出率军冲杀契丹军,契丹军分兵溃逃,由于桥窄冰薄,契丹军溺死者众多,被部下抛弃的阿保机之子被俘获。契丹军退至望都,李存勖率军挺近。
曾经与自己父亲结为兄弟转而又背誓投梁的仇敌就在前方,所有的新仇旧恨就在这里做一个了断吧。
可惜,开局没有李存勖想得那般容易。率领一千骑兵冒进的李存勖被五千契丹军围困,数次突围均告失败,幸好李嗣昭率领三百骑兵从侧面冲击敌军才将李存勖解救出来。
誓要完成父亲遗志的李存勖放手一搏,让士兵不顾一切地狂攻,终于大破契丹,一直向北追到易州。契丹撤退时遭遇大雪,人马无食,死者相属于道。
虽然历史已经写就,但是有一点依然值得让人深思:若李存勖积蓄力量,再次杀向北方,将契丹这个刚起势立国的政权扼杀在塞外,那么日后数百年的中原会不会是另外一番太平景象?
两次大战之后,耶律阿保机至死都没敢南下半步,而李存勖在解除北方边境之患后,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完成最后的任务了。
第三支箭·南灭朱梁
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诸镇劝进,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为国号,又追赠父祖三代为皇帝,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继承人。
当年十月,李存勖决定给予后梁最后一击。出发前,他与家人诀别说:“事之成败,在此一决。若其不济,当聚吾家于魏宫而焚之!”就这样,李存勖以破釜沉舟的勇气,一举攻下后梁都城开封,梁末帝朱友贞自杀,朱温建立的后梁就此灭亡。
至此,李存勖捕杀了所有的猎物,完成了父亲李克用的遗志。同时,李存勖也走完了父亲为自己规划的战略路线。接下来的路,只能靠自己了。
宿命难逃
与军事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李存勖在政治方面的造诣显得幼稚且失败。
叱咤风云的帝王终究无法逃脱沦为伶人的宿命。
李存勖在多年的征战与奔波中无暇自己幼年时便擅长的音律舞戏,如今大局已定,自己已是万人之上,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自己的爱好了。
如果李存勖是一个普通百姓的话,那么他的个人爱好可能会让他成为有名的伶人,只可惜,他是皇帝。
李存勖弊政之一是重用伶人和宦官。
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伶人、宦官无数的掌声、喝彩、夸奖、吹捧让李存勖迷失在了舞台上。
庄宗沉醉于完整的化妆,被演员们簇拥着进行表演,本质上,他就是个演员,而不是观众。
伶人和宦官成为了身处宫中的李存勖最好的玩伴和表演搭档,同时,他们成为了李存勖在政治上最信任的人。
掌握大权的李存勖对与自己征战四方的功臣渐起疑心,或许是为了抵消功臣的权力,李存勖任用大批伶人和宦官为官,让他们拥有了巨大的政治力量。
李存勗弊政之二是皇后干政。
刘氏因为有宠于李存勗,后来进封为皇后。伶官如景进、降将如段凝、张全义、袁象先都通过厚赂刘氏而得到重用。
同光四年,因军粮不足军心动摇,宰相请发内库供应诸军,刘氏竟交出妆具银盆两只和三名幼皇子,说宫中别无积蓄,让朝廷拿去卖了以充军需,吓得宰相赶紧退出。
大将郭崇韬于同光三年带兵伐蜀,仅用70天就迫使蜀主王衍出降,立了大功。但他与宦官不合,宦官诬告他有异心,李存勗还在犹豫之际,刘氏密令杀郭崇韬父子。后又牵连杀大将朱友谦及其部将史武等7人,皆灭其族。
这些杀戮导致后唐功臣宿将人人自危,诸镇怨愤,流言四起。伐蜀建功的骁将康延孝为郭、朱复仇而反唐,很快兵败身死。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之前埋下的隐患已经开始爆发。
最终,实力强悍的魏博军兵变,魏博镇上一次兵变导致了后梁的灭亡,这个烫手的山芋这一次落到了李存勖手中,酿成了后唐历史上的重大事变。
面对声势浩大的病变,李存勖急派元行钦带兵进讨反为所败。危急之际,不得已起用向来为之所猜忌的宿将李嗣源率侍卫亲军前去镇压。
李存勖没有想到的是,兵至邺都城下,亲军哗变,拥李嗣源入城与赵在礼联军。
李嗣源本无此意,但迫于内外形势,在无以自明的情况下率变兵南下。李存勗得知情况大变,急忙率扈从兵2.5万从洛阳东进大梁,途中得知大梁失守,只好下令回师,沿途士兵逃亡一半。
他再三抚慰士卒许以厚赏,士兵们说他赐与太晚,人亦不感圣恩。
好不容易回到洛阳,亲军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率众哗变。
庄宗九死一生,承负着家族所有的荣耀、情爱和冲突,他曾经顶天立地、叱咤风云,但却形单影只、孤苦无援。
李存勖在混战中身中流矢,殒命洛阳。
对于李存勖的死亡,按一处史料记载,皇后刘氏在出逃前让饲养猎犬的小吏料理庄宗后事。李存勖年轻时便知晓音律,爱好表演,继而爱屋及乌,宠信和迷恋伶人,同时酷爱打猎的他对猎犬也钟爱有加,最终死于伶人之手,遗体被放上乐器焚化。
猎犬、伶人和乐器,三件庄宗一生中最精彩和迷恋的事物,戏剧性地参与了他的终结。
他在乱世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短暂的欢愉之后又变得一无所有。
用欧阳修引用《左传》的话来说,就是:君以此始,必以此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