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向孟尝君看齐,向孟尝君学习吧!任何的一个人都含有一份光,都藏有一份热。在今天这个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里,无论是谁,无论他从事何种工作,又处于何种岗位,都没有理由去忽视、蔑视,看轻、看淡其他的任何一个人。
孟尝君的不平凡之处
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是著名的 “战国四大公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善于“养士”,能“得士”。他们在他们的那个时代不但有名气,而且几千年过去,名气也一点不衰减,一直为后世的人们所乐道,可见他们善于“养士”、能“得士”的特点已经被大家所公认。
可是北宋大政治家、大改革家、大官僚王安石却不这样认为。他在《读孟尝君传》中愤愤地写道:“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说得对吗?当然不对。不错,孟尝君,当然也包括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在内,他们的门下的确都没有那样的一位“大士”的存在,这是事实;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他们的门下没有那样的一个 “大士”存在就说他们不能“得士”呀!别的不说,单从《史记》这“四大公子”的“列传”中看,孟尝君的门下分明还有冯驩在,平原君的门下分明还有毛遂在,信陵君的门下分明还有侯赢在,春申君的门下分明还有朱英在,怎么能说他们不能“得士”呢?
王安石看不上那种鸡鸣狗盗之徒,所以才说孟尝君他们是“鸡鸣狗盗之雄”,岂不知那些“鸡鸣狗盗之徒”其实在孟尝君心目中地位也是很低的。《史记》里明确说,那个会学狗叫的 “狗盗者”在门客中处于“下坐”;那个会学鸡叫的 “鸡鸣者”在门客中处于“最下坐”,这就充分证明了孟尝君对待他门下的“士”也绝非一视同仁,而是区别对待的。孟尝君的心中原本也是有大才小才这种概念的。如果说孟尝君在这些“鸡鸣狗盗之徒”面前是“鸡鸣狗盗之雄”,那么孟尝君在侯赢面前,平原君在毛遂面前,信陵君在侯赢面前,春申君在朱英面前,又该是什么样的“雄”呢?难道还是“鸡鸣狗盗之雄”吗?
“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上古时期的尧帝就有巢父、许由罗致不来;商汤就有卞随、务光罗致不来;战国时期的楚威王就有庄子罗致不来;西汉的刘邦就有“商山四皓”罗致不来;东汉的刘秀就有严光罗致不来;三国时期的曹操就有关羽、徐庶罗致不来;南梁的梁武帝就有陶弘景招致不来……难道历史上这些大圣人、国君、皇帝、权臣,仅仅就因为一个或者几个“大士”的罗致不来,就可以说他们都是些“鸡鸣狗盗之雄”吗?
王安石说孟尝君是“鸡鸣狗盗之雄”,这是他从孟尝君养了这几个所谓的“鸡鸣狗盗之徒”中感受到了孟尝君的平凡乃至平庸所致。但是我们从孟尝君养了这几个所谓的“鸡鸣狗盗之徒”中,又何尝不能感悟出孟尝君的不平凡乃至伟大呢!孟尝君的不平凡乃至伟大,第一是“有容”。俗话说,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孟尝君说不定正是因为养了这几个所谓的“鸡鸣狗盗之徒”,这才吸引了天底下许许多多的英杰从四面八方纷沓而来。否则,诸如“千金买马骨”的传说、燕昭王为郭隗筑“黄金台”的故事,又该作何种解释呢?孟尝君的不平凡乃至伟大,第二是“有道”。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孟尝君“有道”的话,那么那些“鸡鸣狗盗之徒”平常会安心于他们的这种“下坐”“最下坐”的不平待遇吗?会和他们的主子群策群力,“心在一处凝,劲向一处使”,共同建功立业,并在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竭诚他们的小才微善,帮扶他们的主子于患难危急之中吗?如此说来,“鸡鸣狗盗之徒”出于孟尝君的门下,恰恰不是孟尝君的辱耻,而是孟尝君的光荣。
王安石才高八斗,心傲气盛,他之所以说那样的话,是有他自己的理由的。因为他深信他自己,就分明是他说的那样的“士”呀!而且他还深信不疑,只要他能够出自孟尝君的门下,只要他能够得到孟尝君的重用,那么他就一定能够协助孟尝君让齐国“南面而制秦”,一统而定天下。但问题的关键是历史既不能重来也不能假设,而且我们既不是王安石也没有王安石那样的才干呀!请问,我们这样普通的人,平凡的人,究竟有什么样的资格,又有什么样的理由,要小看并且还要大言不惭地用那样的言词来羞辱孟尝君呢?
请向孟尝君看齐,向孟尝君学习吧!任何的一个人都含有一份光,都藏有一份热。在今天这个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里,无论是谁,无论他从事何种工作,又处于何种岗位,都没有理由去忽视、蔑视,看轻任何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