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保险专业人士这么说:
“世界上来来往往的,有很多种人。但在我眼里,只分为两种:一种是有保险的人,一种是没有保险‘裸奔’的人。”
我低头一琢磨:呀,这么些年,我都在干什么呀?然后再转眼望一望周围:原来,和我一样“裸奔”着的人,还不少呢。
中国人特别不爱买保险。
这是有数据支撑的:
2008年“5.12”地震之后,人均获得理赔金额是1.9万元。而2011年日本“3.11”地震之后,人均获得理赔4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8万元,是汶川地震人均获赔额的160多倍。
汶川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51亿元,其中,保险只赔了十几亿——保险赔款占灾难损失的比重仅为0.2%。而世界平均水平是30~40%。
可能会有人说,汶川属于偏远地区,保险不普及是很正常的。那么,我们看看全国的数据吧:
2013年,我国人均保费支出是1265.67元,约合204美元。而当年,英国的人均保费支出是4561美元,日本是4207美元,美国是3979美元。全球人均保费支出是652美元,相当于我国的3倍,这还是平均了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结果。
可能又会有人说,我国的人均保费支出少,那是因为人均收入少——没钱,当然买不起保险了,不能和发达国家比。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人均保费占人均收入的比例吧:
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人均保费的绝对支出少,而在于人均保费占人均收入的比例太小。也就是说,在同等收入水平下,中国人购买保险的意愿特别低。
最近几年,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2016年人均保费支出达到了2258元,合340美元。
但这种增长是由人均收入增长带来的(2016年人均收入为8866美元),而中国人购买保险的意愿,并没有太大提高。因为人均保费占人均收入的比例,仍然仅为3.83%。
每人每年花2000多元买保险,乍听起来好像不少。但如果排除掉其中不得不买的车险,那这个数真是少得可怜。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不愿意买保险呢?
不是因为收入,而是因为观念。
第一种影响中国人买保险的观念,是“忌讳”、“不吉利”。
说起来荒唐可笑,但真有不少人是这么想的:“年纪轻轻,买什么寿险啊?”“这么点大的孩子,哪儿那么容易得重疾啊?”“出意外?谁要出意外?呸呸呸,你才出意外,你全家都出意外!”
买保险,就是要考虑一个人遭遇疾病、意外、灾难、死亡的各种可能性。而这就犯了很多人的忌讳——他们不愿提到这些可能性,仿佛只要闭口不提,就能避免惹祸上身。
这让我想起我的外祖母,她忌讳说“死”字;还有我的曾祖母,她忌讳说“完了”、“没了”。每当我不小心犯了忌讳,她们就会让我往地上啐几口,表示“童言无忌,作不得数”,想来真是又可气又可爱。
老人们老去了,时代也进步了。80后、90后、00后都已经长起来了,这种反智主义的“鸵鸟政策”可以消亡了吧。
第二种影响中国人买保险的观念,是“因果报应”、“好人有好报”。
印度教的因果报应理论,被佛教吸收了。佛教东传,又把这种观念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大多数中国人相信“因果报应不爽”、“好人必有好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因此充满了侥幸心理,即:“我这么善良,一定会有好运”,“我们全家都是好心人,一定不会遭遇不幸”。
把这种观念当作安抚自己、平衡心态的方法,这没有问题。把这种观念用来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一定的道理(在重复非零和博弈中,采取善意策略的人更有可能胜出)。但是,把这种观念用来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完全说不通了。
泥石流爆发的时候,会考虑住在山谷里的人多么勤劳善良吗?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的进程,会因为你帮助了贫困山区的孩子而减缓吗?正常细胞变异为癌细胞,不断增殖、扩散、转移,它们会考虑你的心眼儿是好还是坏吗?
这个世界充满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任何不幸的事,都有可能落在任何一个人的头上——差别只在概率。有些人被概率击中了,有些人没有。
“因果报应”的观念在安抚我们的同时,也在不断伤害我们。它说服我们相信“我这么善良,不会那么倒霉”,它使我们在自我催眠中渐渐麻痹,它阻止我们采取积极行动、为未来的风险做好准备。
第三种影响中国人买保险的观念,是“没出险等于打水漂”、“划不来”。
买了保险之后,假若不幸发生了,你得到了赔付,心里可能会暗自庆幸:多亏当初买了保险。
可是,假若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你有可能会认为:当初买保险的钱等于“打水漂”、“划不来”。你把已经缴纳的保费看作是一种损失。而为了避免这种损失,你很可能在一开始就不会买保险。
这是一种“损失厌恶”心理。人们面对相同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会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损失带来的负效用,远远大于收益带来的正效用。在这个例子里,就表现为:人们厌恶“白白损失保费”的风险。
有这种心理并不奇怪,但关键是要善加利用。假如你和我一起来算算这笔账,也许你的想法就会改变了:
小王夫妻手握100万元,预计他们的资产每年增加10万元。假若他们中任何一人患重疾,将会花去治疗费30万元,减少收入20万元(即一次重疾,总共损失50万元)。假若小王为自己和妻子各配置保额为50万的重疾险,一共需要花去5万元保费。那么10年后,他们的资产状况如下表:
买保险的确给他们造成了5万元的损失(保费的支出),但更重要的是:成功把损失控制在了5万元以内。
这也正是买保险的意义:用5万元的损失,避免50万元、100万元的损失,相当于给他们的资产增加了一张安全垫。
这样一比较,你是不是感觉买保险更划算?
(待续。下一篇会聊一聊买保险的一些思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