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峰最后一次见到何处,是在何处的散伙饭上。
毕业之前的散伙饭,是所有每一个大学的传统,也是大部分人学生时代结束的标识。所以,疯狂是散伙饭恒久不变的唯一主题。
班级、宿舍、社团、好友,几乎每一个大小的团体都会最后聚上一次,一起吃饭、喝酒、吹牛皮。到谢晓峰和林月这里,已经是何处的最后一场了。
他们三人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大排档,叫了四个菜和两瓶酒。听着旁边热闹的喧嚣声,略有些平淡的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其实,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何处一个人在说话,谢晓峰和林月两人都只是在聆听。听着何处述说他在各种散伙饭上的趣事,他毕业以后的理想和规划,他对未来的期许和愿望。
最令谢晓峰印象深刻的,是何处趁林月走开的时候,拍着他的肩膀道:“说实话,当初你小子追到林月,可是让我们很多中文系的男生羡慕嫉妒恨啊。”
何处喝了一口酒,继续道:“要不是我挡着,说不定你早就被人丢到秦淮河了。”
“哈哈,那可真是得多谢师兄了。”谢晓峰给他满上一杯。
“客气客气,谁叫你名字起的好呢。”何处一饮而尽。
“怎么讲?”谢晓峰继续给他倒满,两人碰杯。
何处又是一杯干完,故作神秘道:“因为你是三少爷啊,哈哈哈哈。”
谢晓峰简直无语,只得继续倒酒,再度碰杯。
“你们聊什么这么好笑?”这时林月也回来了,又叫了几瓶酒。
那天晚上,他们三个人并没有喝多少酒,而且大多数是到了何处肚子里。
虽然何处是用一种玩世不恭的口吻,但谢晓峰还是从他的言谈之中,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忧伤与哀愁。
不过,谢晓峰当时并不能理解何处的忧伤与哀愁从何而来。直到他自己毕业的时候,还是无法明白。
总的来说,谢晓峰的大学生涯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遗憾的。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的同学朋友,拥有一段羡煞旁人的美好感情。以良好的成绩从学校毕业,进入一个不错的公司实习,还顺利地拿到正式的offer。
唯一令他有点不开心的,是毕业之后要离开南京,去到上海工作。而林月则是在本地的一个公司上班,分隔两地。
在搭上前往上海的动车之前,谢晓峰牵着林月的手,依依不舍地站在检票口前面。
谢晓峰想说点什么,但是一想也就两三个小时的距离,又觉得太过煽情。
反倒是像林月在开解他,正儿八经道:“去了上海可不准勾搭美女,每天记得打电话给我,周末回来或是我过去找你……”
谢晓峰轻轻拥住了她,这才是他喜欢的林月,那一个外柔内刚、晶莹剔透的女子。
谢晓峰没有想到,毕业之后,自己还会拿起久违的笔墨纸砚。
每天下班回到宿舍,与林月通个电话聊上一会。然后泡上一杯热茶,洗砚、磨墨、铺纸、落笔,似乎书法又成为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有时候,他会写上几句情意绵绵的诗词,然后拍个照片发给林月。比如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而林月看完之后,却是这样回复:“少年,你的字写不错,可以去摆摊写对联了。”又或是这样回复:“公子,那个字写错了,给你0分,重新写吧。”
每次看到她的信息,谢晓峰都会嘴角上扬,不自觉露出微笑。仿佛林月就站在面前,正对着他巧笑倩兮一般。
更多时候,他只是专心致志地写完一副字,然后喝着温热的茶水,再默默地收拾好纸笔。
因为在很早以前,谢晓峰就学会了通过书写,来让自己心神宁静,暂时忘却那些生活的烦恼与工作的压力。当然,还有那一份入骨的相思。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相比谢晓峰,林月的生活又是另外一番模样。
毕业后进入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每天朝九晚五地上下班,偶尔加个班。有空则与好友或同事,一起去逛街、吃饭、看电影、郊游。生活虽然平淡无奇,但却一点也不无聊。
唯一固定不变的,是每天和谢晓峰最少通上一次电话,以及几乎从不间断的信息。
比如周末加班的时候,林月就会发个信息给谢晓峰:“哎呀又要加班,肚子好饿,好想喝杯卡布奇诺啊。”
过个不久,她就能收到一张照片,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旁边还有个甜甜圈或者芝士抹茶蛋糕。这时候她只有回复一个翻白眼的表情,表示深深的鄙视。
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
比如有时候在她加完班走出公司,会看到路边站着一个背着肩包、风尘仆仆的男人,手中还拿着一杯外带咖啡和点心——这个人自然就是谢晓峰。
对于林月来说,这样的小惊喜已经足以令她感到十分开心。再加上平常那或许不算太过深刻的思念,这种生活难道还不够幸福吗?
一年多以后,谢晓峰辞去在上海的工作,回到了南京。
也是在这一年的春节,他见了林月的父母,并在她家吃了团年饭。
第二年,谢晓峰在南京的工作稳定下来之后,向林月求婚。林月接过戒指时候的笑容,让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在双方父母的见证下,两人订婚,并准备好了在明年结婚。
婚礼之前,谢晓峰和林月给以前的同学及朋友发去喜帖邀请,其中自然包括了何处。
不过,他们结婚当天何处并没有出现。婚礼过后几天,谢晓峰才收到了何处发来的贺卡,两张与众不同的手绘明信片。
一张寄给谢晓峰,一张寄给林月。两张图样各不相同,但祝语却是一样。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