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原创 国故学 2019-11-05 17:25:16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辩证法唯物论》,其中最著名的篇章就是《实践论》和《矛盾论》大约占了讲授提纲一半的内容。核心内容是从认识论和辩证法的角度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矛盾论》完整而严谨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内容。
《矛盾论》原题目为《矛盾统一法则》,具体内容有八个部分组成:导言、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对抗性在矛盾中的地位、结论。毛泽东开宗明义提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列宁称这个法则是辩证法的本质。
毛泽东《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二者之间的对立关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将其概括为“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将其概括为“两种发展观”的对立。毛泽东则从更高的层面将其概括为“两种宇宙观”的对立,并系统地论述了二者对立的根源、描述了各自的思维特征。
在人类认识史上,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所谓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那也只是数量上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外力的推动。因此他们不能解释事物质的多样性,不能解释一种质量变成他种质的现象。与此相反,辩证法的宇宙观则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切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他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也就是说,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一切事物。
毛泽东《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二)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也就是说,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的特殊性有五种情形:(1)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具有特殊性。(2)每一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运动中的每一个过程中的矛盾具有特殊性。(3)每一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的各个方面具有特殊性。(4)每一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特殊性。(5)每一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个方面也具有特殊性。
毛泽东在分析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后,进一步论证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即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之中,绝对的东西存在于相对的东西之中,二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共性可能转化为个性,个性也可以转化为共性。
因此在承认矛盾普遍存在的前提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辩证法思维的精髓。毛泽东指出:学习辩证法的目的就是教导人们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基于这样的目的,他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论述矛盾的特殊性问题,并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只有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和根据,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毛泽东《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三)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而其他矛盾出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互相转化。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其他方面是次要的。矛盾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互相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毛泽东指出: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可以带动全局,其他矛盾就比较容易解决。抓不到主要矛盾,就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非主要矛盾,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主要矛盾固然决定这非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但是恰当地适时地解决好非主要矛盾,也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所以在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必须适当考虑次要矛盾。
(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的名字都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想着相反的方向转化。毛泽东特别重视对矛盾双方互相依存的条件的研究,之处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现实的、具体的矛盾,所说的转化也是现实的、具体的转化,他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构成的,离开一定的条件,就不可能成为现实的、具体的矛盾。
斗争性、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相分离的倾向揭示了同时存在、紧密结合的矛盾的两种相反的本质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在于,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而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于,绝对的斗争性存在于相对的统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统一性。列宁也认为统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时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在强调矛盾的斗争性的同时,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了:“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不能到处套用公式”。矛盾的斗争性的表现形式有对抗性的,也有非对抗性的,我们必须具体地研究各种矛盾的情况,解决矛盾的方法则因矛盾性质不同而不相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辩证法的精粹,它不是生拉硬拽的套入公式,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具体的现实问题同普遍性的规律结合起来分析具体的矛盾关系和矛盾存在、转化的特殊条件。
毛泽东《实践论》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