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把我们的大脑思考分为系统1和系统2,系统1通常指的是感性系统,系统2通常是理性系统。
我们的感性系统的特点就是快,我们通常说的“不动脑子”,其实讲的就是感性系统。为何快,因为通过感性系统做的决策都不需要大脑计算,这都是基于历史经验写死的答案。之所以写死是因为做出的很多行为是历史有过经验,并因此记录了下来,这历史不仅仅是我们个体的成长经验,还包含我们的祖祖辈辈的基因传递。例如,我们怕蛇这件事情,就是如此,在一个场景下,我们即便是告诉所有的人这是假蛇,扔给他,他也是害怕。为什么?
因为假蛇这个物体到达他的时候,他的决策是先通过感性系统,再进入理性系统的。人的决策模式很有意思,在石器时代就形成了快速优先的感性决策模式,因此信息到达大脑, 就会优先通过快速的感性系统决策,然后才是累的理性。
因此,当感性碰到蛇的时候,身体已经快速形成了感性决策,这个时候即便是理性已经知道这是假蛇,那也是你害怕之后的事情了。
快且依赖经验,是感性系统决策的主要特征。
同样的事情,我们回归到工作中,也是如此。很多人在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无法让对方无法认同就气急败坏的样子。各种生气,情绪的表达就出来了。更甚至我发现很多主管的朋友在做决策的时候,也同样会出现事无巨细的自己去管理,到头来自己累的够呛,还对事情的促进变化不大。
这看似不同的两种表象,但其实这都是一个问题:
就是容易快速感性决策。
在这里思考感性决策和理性决策并不是想说明哪个好,更或者说在没有针对问题的时候,其实无法去决定一个方法的好坏。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感性决策更适合对自己人身健康安全的事情上做出决策,当人本身的生存碰到问题的时候,尤其是紧急重要的威胁时,显然感性决策更容易帮助到自己,这也是我们在丛林里打猎的时候就学会的本能经验。
但这种事情在如今毕竟开始变得低频起来,因此我们就要学会在长期持续的生存事情上,学会调用自己的理性系统来决策。例如沟通,例如安排工作。我们不能总是本能的做出反应,更应该给理性的系统一点时间:
我们要学会从长计议,用更长期持续的收益角度选择一个更合适的方法。
例如沟通,本质上不是要生气,而是为了达成共识的过程,因此要学会用对方认同的理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彼此达成共识。
例如安排工作,本质上不是来表现自己的才能,而是更有效解决问题,因此要学会让合适岗位的人来做合适的事情,领导需要的是定好解决的问题目标原则即可。
我们工作生活中,总是看到很多人每天都忙碌,但却看不到进步,这也许就是他们在决策上还停留在快速的感性决策,总是我行我素的按照自己的本能行动,不去考虑自己的决策是否对于解决问题,群体认同,最终也就迷失了长期进步的路径。
这让我想到了前几天跟一个老板的沟通,他特别困惑的问我,为何自己那么忙,效率还不高,我记得我当时这样表达自己观点的:
你需要思考的是你在忙碌决策的时候是在为你(本能)决策,还是在为公司长远发展决策。如果是为你决策,那么你必然本能的想做的越多,自己本能的就越放心,如果你从公司长远发展来决策,那就应该学会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