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至亲好友,变为点赞之交。
不熟悉的人更是如此,点赞便是问候、寒暄、促膝长谈,甚至是一场微电影。
之前的一个同事,每早6:30准时发朋友圈,内容只是几个数字,配图是一条漫长的路。就在前天,终于发满100天,内容较之前多了许多,这100天里,她成功瘦了16斤,从上臂到小腿都瘦了一圈,她说没有任何捷径,单纯的靠合理饮食+运动,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快乐。配图里腹肌清晰可见。
早上起来的时候看到有过一面之缘的小妹妹半夜里发了张图片,资料铺满了桌子,桌角的几罐咖啡都被遮住了,她说,只有十分努力才能显得毫不费力。小妹妹95年的,有些微胖,总是笑眯眯的,她的经理叫她“弥勒佛”,对她十分满意,有什么事都叫她,她也因此忙得像个陀螺。据说现在已经从行政变成部门经理了。
有个姐姐,把自己的宝宝叫“马公主”,4、5岁的“马公主”自然成了朋友圈的主角。学校里布置了做家务的作业,朋友圈里就能看到“马公主”踩着小板凳刷碗的样子;“马公主”要学轮滑,朋友圈里就有了她摔倒之后的糗样,也有爬起之后的笑脸。另一个记者姐姐发朋友圈,十次有八次是自己的孩子,去年宝贝参加活动,几个娃娃一起独立完成任务,她就在身后偷偷尾随,照片上都是宝贝的背影。另一次晒家里宝贝写的作文,观点独特,逻辑清晰,妙语连珠,一点不都像小学二年级的水平。
大学的外系同学最近回了母校,照片里依旧是熟悉的小路,熟悉的建筑,熟悉的小吃,隔着屏幕都能闻到熟悉的味道。一个高中同学练了一手好字,红色的印章烙在左下角,诗意里透着俏皮,一群人在下面求字,她说,写出一篇完美的之前会有很多个废稿,短短几行字就要一下午的时间,所以,概不外赠。一个初中同学去海南拍了婚纱照,爱情的滋润下成功从丑小鸭变女神,好一对璧人。她说她们认识15年,在一起5年,终于圆满了。
朋友圈就像个大客厅,总有故事在发生。除了躲不开的鸡汤和微商,姑娘的自拍,和不明觉厉的文字。也有些故事,让我们驻足思考。有些人已经在记忆里褪了色,却在这里解锁了隐藏技能,看着她的坚持、收获,便会想到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比任何名人励志故事有用得多。有些人外表看着很光鲜,在这里却能看到那些隐藏在背后的努力,甚至还有委屈,原来所有回报背后都是不为人知的付出。有些人反感晒娃、秀恩爱,但这些点滴却记录了另一个生命的成长成熟,见证了生活的轨迹和爱的伟大。还有些人,走过我们没走过的路,吃过我们没吃过的小吃,就像个引路者,让我们毫不费力地看到这个世界的其他样子,获得更好的选项。
也许世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东西,决定东西好坏的并不是它本身,而是看它的角度。朋友圈的存在必然不是用于炫耀的广场,而是了解动态的捷径。只要不去研究那些神奇的产品,不去计较照片里的磨皮美白,不去攀比别人的生活状态,朋友圈就还是你的窗口,微观地展示着你以外的生活,可以满足窥探隐私的本能欲望,又不用交学费,也不费太多时间,更不用虚情假意地维护脆弱的矫情,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毫无营养的,偷偷的屏蔽掉吧,谁都不容易,别让人家太难堪,再者说,风水轮流转,明年到谁家也指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