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445258/"><img src="http://img3.douban.com/lpic/s25663930.jpg" width="120"></a><a href="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86899/"><img src="http://img3.douban.com/lpic/s1218861.jpg" width="80"></a>
最近看了两本书,这两本书当然大有不同,一本书专注于分析软件设计,尤其是架构设计的书;而另一本则是在分析互联网领域的法律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两本都是好书,都值得分别为他们写一篇读书心得,只是这里想谈谈的是两本书中,相通的部分——「架构的力量」。
- 端对端原则
在《思想的未来》中,作者回顾了互联网的架构设计思想:
「这一原则是由网络设计者Jerome Saltzer、David Clark、David P.Reed在1981年首次提出的,被称为端对端(end-to-end argument, e2e),用以指导网络设计者们开发网络协议及应用程序。」
「端对端原则认为,网络的智能不应当放在网络内,而应当位于网络的端点,即网络内的计算机只是履行应用程序所需的基本功能,而一些特殊功能应由网络边缘的计算机来实现。」
「据RFC 1958所述,虽然因特网社区中许多成员会认为因特网不存在架构,但是,社区成员普遍相信,因特网的目标是连通性,工具是因特网协议,智能位于端对端而不是隐藏与网络之中。网络的任务是尽可能灵活有效地传输数据包,而其他的一切都应该靠边站。」
由这样的架构原则,作者总结出了三个要点:「应用程序在网络边缘的计算机上执行,任何种类的应用都可以立即被运行;网络没有为任何特定应用程序做优化设计,对于任何创新都是开放的;由于网络平台的中立性,网络无法做到歧视某种特定的新设计。」
在我看来:互联网最初的设计者,因为足够谦逊,所以对于「平台将会如何被使用」未做任何假设,他们的架构仅仅专注于最为简单的目标,而这也是互联网取得如今这样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 不要尝试预测未来
在《简洁之美》中,作者极力向读者阐述:架构设计简洁的价值,因为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软件的研发成本的绝大部分,会产生于后期维护的阶段。越是简洁的架构,就越是能够为今后的维护,节约大笔费用。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程序员犯的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其实不知道未来的时候,去预测未来。」
而作者给出的策略是:「最安全的情况是,完全不尝试预测未来,所有的设计决策都应当根据当前确切知道的信息来做。」
在我看来,当年的互联网设计者,就是那种最伟大的程序员/设计师,他们未做任何假设,仅仅专注于解决信息传输的需求。
- 一个可能的误区
不去尝试预测未来,根据当前确切知道的信息来做。这样的逻辑,可能会让人偷懒。
- 「啊,我们这就开始干吧!」
- 「我们不要做太多的假设!(不必想那些设计的事情)」
架构是存在的,设计是需要的,需求要尽可能的去搜集与分析。在做到这三个要点之后,才能谈及「不要假设」,「不要过度设计」。在此之前,还是不要放松为好。
架构是有力量的,简洁的架构,往往会产生的惊人的力量。当然,「无架构设计」不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