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进入第16天的阅读,一路读的辛苦,在各种时间夹缝里苦熬,除了忍受作者的絮叨与晦涩,感慨自己阅读修炼太少,还要承受自己身体长时间坐立带来的疼痛不适——即便比不上内心焦虑来得更痛彻........。虽然,每天在那个特定圈子里表现的自得其乐,紧跟大部队的步伐,却也总免不了气喘吁吁,疲惫不堪,心生疑虑,如此这般坚持,到底有那般意义?有多大价值?真的是能取得了真经,上得了西天?那些微不足道的改善,最终多大程度,多长时间之后才能见得艳阳高照?
记得30天写作群里有一位参与者,在活动开始不长时间,有类似的感叹后,写完最后一篇文字,断然退群了,当时,看到此言时,也能理解写者的心情与处境,只是作为那时还有长跑念头的我来说,那位朋友似乎脆弱了点,半路的身心不适,通过调整,跨过心理期就好了,如今,自己也跑到这个节点上,也经历着同样的疑问。
自己原本写作基础就一般,阅读量不足,写作对于个人工作没太多直接关联,而对于自己写作的定位目前还是简单地整理生活、培养细腻、捕捉美感,认清自己,改变自己的层面。
看到那么多优秀的同行者,都在奋力前行,看着自己那些微小的变化,只能默默调整内心的忧虑,带着问题向前向前......,在动摇、疑虑时,只想着一件事:把当下手头“坚持”这件事做好再说,既然选择了,在路上,你才能体验,而后发现问题,面对了问题进而解决,你才有可能上到一个台阶,看到更丰富的利于自己的东西!
基于现实去思考,不着急,慢慢来,才可以走得更远。原本一辈子的长跑,想在一个月,一年内见奇迹,的确是为难自己,他人有他人的基础与长处,能在短时间内出成绩,可喜可贺,自己不行,认清这一点,再继续往下走,就会心安很多。
心安,则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