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北冰洋下肚,桌对面的妹子打开了话匣子。独自踏上一段旅程,偶遇聊得来的人时,人们总是会忍不住多说两句,甚至于不经意间掀起生活的一角,让人看看里面的故事。
妹子从美国来,不知为什么到台湾教了半年的英语,然后开始旅行,下一站是柬埔寨,夜里2点飞。我们在同一张桌上分享了她在这儿的最后一餐、我在这儿的第一餐。我们聊起了彼此之前的旅程、各自的工作、甚至年龄。我称赞她的生活精彩,就像别人最近总说起我的生活有诗意,其实我们都能读懂彼此话语背后的无奈。我们都是在生活的脱轨中被甩出了舒适区,不知道下一站会在哪儿,于是力所能及地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因为过着非标配的生活,我们变成了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
关于诗和远方,很喜欢小林在《等一朵花开》中的诠释:兴趣即诗意,见识即远方。小林的前半句正好呼应了明人张岱说的“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这种兴趣并非三分钟热度,而是愿意为其投入深情、吃尽苦头的癖好。在苦尽甘来的过程中,浮现了诗意。我们能在摄影发烧友的好片子中看见诗意,在吃货的一盅老火靓汤中品出诗意,或是在花艺师的一捧鲜花中闻到诗意。而在这背后是一次次的跋涉取景,一盘盘烧糊的饭菜,一双双被玫瑰刺伤的双手。
“见识即远方”说的其实就是生活在别处,它有两种常见的形式,读万卷书或是行万里路,而相比之下,旅行更能体现生活在别处的涵义,每一次的旅行都像一次换血,把一辈子的生活,活出了几辈子的样子。行在别处,见所未见、见不同的人,允许固有的自己被击碎,把不同的东西融进自身,或虔诚、或热情、或细腻、或粗犷,于是活出了新的生活,到了未到的远方。
脱轨的生活有兴趣、有见识,但欺骗、犯错、病痛和迷惘不会减少,甚至因为要在无轨的时间荒原中开一条路,因此更加举步维艰。生活的挑战不会因年龄或见识的增长而变少,但这也正是生活乐趣和意义所在。正如美国妹子最后说的那句话:“我非常幸运”,因为我们努力创作着每一天的生活,投入深情并以此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