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当代国际最著名的管理学家,《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关于其影响和地位,在此不作赘述。
该书偏理论和分析,只读一遍,不可能消化全部信息。职场新人或者初涉管理的人士,需结合自身工作经历or管理经历,方能汲取部分。对于较为成熟的管理者而言,本书既是剖析,亦是总结了。遇到管理瓶颈的时候,翻一翻这本书,应该会有新的想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一本管理攻略,它并不是针对细节提出解决办法,就我看来,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管理者”,正如书中所说:“决策的重点不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不论国度,不论行业、职位,管理的经验是有共性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点在“成效”和“管理”两个词。本文,以Shirley资深学习指导(Study Advisor)的职位,作微观总结。
一、管理和管理者。
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工作,它有自己的技巧、工具和方法;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组织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是一门科学,一种系统化的并到处适用的知识;同时管理也是一种文化。”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Manage:有个英文短语其实能很好解释管理的定义。manage to do sth,意为成功做成某事。比“do sth" ,这个短语更强调结果。也就是说管理本身就带有结果性,“管理”和“成效”虽是独立的两个词,却也相互关联。
对于什么是管理,至今专家和学者们仍然各抒己见,没有统一得表述。个人认为,管理就是本人或委托他人,为达到结果而作的计划、组织、协调、反馈等一系列活动。
管理者,即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管理者的定义让人眼前一亮:
“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很多人以为的管理者只是狭义的概念,即主管、上司、领导,实际上,管理的范围相当广,甚至不止存在于职场中。
对此,Shirley有自己的看法:
1 基层员工也是管理者。
学习指导(Study Advisor)这个职位,涉及到管理,甚至是多重管理。
A 客户管理。我们接触最频繁的人,自然是学员,每个SA带的学员类型比例都不同,有的SA擅长带家庭主妇,有的SA应对学生型学员更加自如,比较成熟的SA,处理各种类型学员问题都游刃有余,这其实是管理能力的体现。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SA对学员的管理能力也得到提升。
B 同级管理。服务过程中,为了提升学员满意度,学习指导(Study Advisor)需要和课程顾问(Course Consultant))紧密配合。SA和CC配合得好,学员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免去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两个职位工作效能大大提升,这个过程也是一种管理,是为同级管理。
但很多SA,没有意识到跨部门配合其实是一个管理过程,没有得到及时回复,便会抱怨,认为自己已经提出请求,对方是执行者,结果的拖延应该归咎于对方的执行不力。
我认为同级管理其实是最难的,因为双方职位没有高低之分,各司其职,在完成个人的工作绩效基础上, 还要跨部门完成任务,如果只是机械地用“请求——执行”模式,非但不能及时解决问题,还可能出现,成员推卸责任甚至矛盾升级等负面结果,再次拉低工作效能。
C 上级管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4章 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提到 如何管理上司。也就是说,管理是双向的。上司其实也是和你有着共同目标的工作伙伴,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上司也是你可以利用的一个资源。
eg. SA在组织学员活动的时候,想得到客服部主管的支持,交涉过程需要借助自己主管的力量。SA应该阐述目前存在的问题、自己已经采取的办法以及明示自己需要的帮助,同时告知主管该项交涉可以达到的结果。而不是等待主管发现你需要什么帮助,追着你问,最后还把活动失败归因于得不到充分支持。
2 管理者并非只在职场。
A 全职太太也是管理者,现代的全职太太的定义远超于传统意义。
经济基础较好的家庭里,女主人可能不需要每日烧水做饭、打扫屋子,但也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像我们家庭主妇类型的学员,每天早上送完孩子上学,上午学习插花或者烘焙,下午学英语,每周还要按时练瑜伽或者游泳。我认识的很多家庭主妇,时间管理能力不亚于职场人士。她们的丈夫忙于工作,剩下的家庭事务都是自己打理:给孩子选培训班、孩子夏令营安排、家人出游规划等。
B 自由职业者也需要管理能力。
自由职业者,不是待业者。自由职业者的时间可能较灵活,目标也是阶段性的,不像白领需要每日打卡上班。如果想要良好的工作效能,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是必不可少的,自由职业者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充实自己。像咱们的学员里,自由职业者的比例也是不低。
二、卓有成效是以时间管理为前提。
有效管理必然有成效,没有成效可主要归因于管理不当。
管理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德鲁克认为“卓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上文说道,管理本身就带有结果性,在有限的时间完成任务,是管理的目的。
无法增加时间的长度,便只能增加时间的厚度。依据PDCA(Plan Do Check Action)原则,所有事项按部就班,可达到预期效果,然而我们的计划总是被变化打断,check 和 action的部分总是搁浅。
时间管理,其实就是习惯养成,无其他技巧可言。
我个人时间管理状态有几个阶段:
1不做计划,脑子里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职场新人总是在做紧急不重要的事情,最后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又被迫提上议程。还好初期任务不多,勉强可按时下班。
2 开始做每日计划,大致清楚每个时段的任务。工作任务增多,脑中信息开始发生冲突,必须要用笔记下来,才能大致清楚当天工作任务,但是好像怎么做,都能没办法准时下班。
3 纸质计划变成电子版,精确到分钟。不是细碎到每分钟做什么,而是写事项的时候,备注完成它所需要的时长。能够20分钟完成的任务,就不要拖延到25分钟。吃饭和休息的时间也要记下来,电子版的schedule更加美观简洁,框架可复制,节约时间。并且预留一段时间给自己处理临时性问题。
微信、短信放在一个时段统一回复。一是为了培养学员的意识,让对方习惯你的schedule,知道什么时候找你能最快得到回复。
不要无原则满足学员需求,引导学员提前和你预约,以便你更精确自己的schedule,25分钟以上的学员面谈,尽量都提前一天安排好。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他极为审慎地设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他知道时间是他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彼得·德鲁克
总结:本文之所以取名为“微观读书报告”,是因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虽然只有200页,涉及的管理知识面却很广,不同阅历的人读这本书,自然能看到不同层次的管理知识。所以本文只取了“管理”和“成效”二字,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作总结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