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要让你的内耗,耗尽自己也耗完孩子
1
妈妈们都喜欢在小区扎堆溜娃。溜娃的同时,交流经验,吐槽心酸。
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A妈妈说,我家老大最近脾气好大,一丁点儿小事就发火,劝不听哄不住,最后只能凶他了,搞得家里乌烟瘴气。
B妈妈说,我家的,放学回来只知道玩,要三催四请,威逼利诱才动笔写作业。不强迫呢,完全不学习;强迫呢,又怕最后打击了学习兴趣。愁!
C妈妈说,我家小朋友,就是太胆小了,都不敢一个人去玩具店买玩具。也不自信。平时都有鼓励他的,不知怎么这么胆小,不自信。
······
妈妈们都在吐槽各自小孩的问题,烦恼重重。
一方面,是出于国人聊天的礼貌,都习惯性地讲自家不好。
事实上,在妈妈眼里,自家的孩子也真的有点坑,问题多多。
2
孩子未必真有这么多问题。
有问题的是妈妈们,他们太焦虑了。
这些焦虑的背后,其实是内耗作祟。
所谓内耗,在心理学上是指,自己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说白了,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给自己找麻烦。
最直接的表现,是对自己的各种不满意,厌恶和排斥。比方说,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对自己的家庭不满意,等等。
不要小瞧内耗,内耗其实早已渗透在我们身心和生活中,方方面面地影响着我们自己,家人和社会。
比方说,你觉得自己又肿又胖,像一个馒头,希望减肥,变得又瘦又美。如是,你订好闹钟,明早6点起床跑步。闹钟响起,又困又晕的你,几近挣扎,还是没能从床上爬起来。为此,你一整天都在责备自己,懊恼不已。
又比方说,你计划写一篇工作报告,可又忍不住时不时翻翻朋友圈,刷刷抖音。一晃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开头还没有写完,下午要交报告,该怎么办。如是,你后悔自己浪费时间,厌恶自己自律太差。
我们的日常是不是就这样?
心理咨询师丛非从说,内耗的很大原因来自于你内心的要强,想要变得优秀。
我们无时不刻都在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如是,给自己设定目标,鼓励自己,要求自己马不停蹄地努力,期待立竿见影的改变,各方各面的优秀。
可是,做更好的自己,并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
很多人,因行动力和自制力太差,或外界其他困难,难以达成目标,在尝试-失败-否定-再尝试-再失败-再否定的恶性循环中,走不出来。进而苛责自己,厌恶自己,排斥自己。
整个过程,就是内耗。把时间,精力和情绪都白白浪费在这无意义的消耗中。
3
丛非从说,“人最大的内耗就是对自己的排斥,差劲让人痛苦,对自己差劲的排斥更让人痛苦。越内耗,对别人的宽容度就越低,对别人的要求反而会越高。”
妈妈们的内耗,除了让自己痛苦之外,更会殃及家中弱小的孩子。
内耗型妈妈,本身有很多痛苦。无力改变自己,无法掌控人生,这种挫败感和无力感,很容易让自己掉入烦躁,不安,否定,排斥等负面情绪的漩涡中。在漩涡中出不来,无意或有意,会把自身的痛苦迁怒在别人身上,其中就包括家中没有反抗能力的孩子。
动不动就发脾气,动不动就对小孩大声斥责,这是妈妈们的常态。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的小孩,情绪也会不稳定,易暴易怒,缺乏安全感,自卑胆小,内心脆弱。严重者自我怀疑,低自尊。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熟悉的女明星陈乔恩,她在很多节目中都有提到,从小经常被妈妈打骂,在恐惧中长大,这让她性格孤僻,不知道怎么与人交往,多年感情生活一直不顺。
如对自己不满意一样,内耗型妈妈对自己的孩子更更更不满意。
多年前,有采访报道,让妈妈们讲一下自家孩子的优缺点。结果令人意外,妈妈能一口气罗列出孩子很多缺点,能讲出来的优点却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妈妈,满心满眼都是孩子的缺点。
比看不到小孩优点更可怕的是,妈妈还特别喜欢拿自家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
《少年说》中的袁妈妈,就老拿女儿袁璟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认为女儿比不上人家,也看不到女儿的努力。
事实上,袁妈妈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吴笛,在她自己妈妈眼里,也是一个什么都不行的孩子。
孩子是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他们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评价来认识自己。父母老是对孩子不满意,比较和否定,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好,对自己也不满意,否定和排斥。
越是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孩子就只剩下缺点了;越是觉得孩子不行,孩子就真不行了。
如希望自己更优秀一样,内耗型妈妈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更更更优秀。
一周连轴上五花八门的早教班,唯恐琴棋书画不样样精通。父母在用最大的努力逼迫孩子变得更优秀。
还有很多妈妈把自己的希望和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同样在《少年说》中,张欣怡的妈妈,是乒乓球专业运动员,从女儿七岁起,就带着女儿一起学习乒乓球。每天只有可怜的一小时,留给女儿学习自己喜欢的音乐和乐器。
张妈妈,如大多数妈妈一样,一方面是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来帮女儿赢在起跑线上,另一方也还是期待女儿能继续自己的梦想,能比自己走得更远。
父母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优秀,孩子能做到,也必须做到。从来不关心,这些优秀是否是孩子需要的,于孩子的意义有多大。
一旦孩子做得不够好,或者做不到,可想而知,对孩子各种数落,否定和打击,甚至嫌弃。
而妈妈们,很少检验自己,她们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孩子的问题,不是大人的问题。
4
现代生活,充斥着焦虑和压力。都是家里没矿老公没钱的妈妈,不得不逼着自己更优秀,不然难逃生活爪牙。
想要变优秀,想要很多很多的优秀,这没毛病。有毛病的是,我们对优秀的盲目,贪婪和执念。
生活中,哪有那么多优秀,哪有十足的完美。一句精力有限,足以让你节节败北。
我们必须要有所取舍,改变要有所取舍,优秀要有所取舍。
有些优秀并不适合,有些优秀并不需要。多花时间认识自己,评估现实,聚焦于一些适合的,有意义的优秀,去努力,去改变,去实现。
走出内耗模式,也是需要训练的,本质上是一个培养行动力和自律的训练。设定一个可及的小目标,不问结果,能坚持就是最大的成功。若没能坚持,没能做到,也不要为难自己,放过自己,重新开始。
中国的妈妈对“完美妈妈”及其迷恋,唯恐自己为孩子做得不够多不够好,把孩子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甚至是全部。孩子任何喜怒哀乐,如风吹草动般紧张。
过度的关注,加深了妈妈的内疚和自责,同时也夸大了孩子的问题。让妈妈无时不刻地跟自己杠上,跟孩子杠上,彼此消耗。
可是,真的有完美妈妈吗?
电影《找到你》中的三个妈妈都想成为好妈妈,结果却并不理想。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好妈妈,是很难很难的;完美妈妈,更是不存在的。
不苛求完美妈妈,放过自己的同时,内耗也在消失。一个能容许自己做不到的妈妈,必定对孩子更宽容。
生了二胎,很多妈妈都会有一样的感受,都是同样怀孕,同样生产,同样喂养,老二和老大真的截然不同。
所以,要明白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哪怕是同一个娘胎生出来的。
请把眼光从别人家的孩子身上收回,放到自己家孩子身上。重视孩子的个体差异,看到自家孩子的缺点,更看到其优点。
相信孩子,给孩子更多共情,自由和尊重,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