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贺(Hope)
图片:网络
#发现美好时光#
大家好,上回说到辽国一代名将耶律休哥,瞧不起小人物,阴沟里翻船,大败回国。
耶律休哥虽然大败而归,但是辽国主力还在,他们依然多次南下攻宋。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再加韩德让和大将萧挞凛,带领20万大军再次南下。
这次,辽军避开了城池,迅速攻打到了黄河岸边的澶州。只要过了黄河,就可直取宋朝首都东京汴梁。
宋朝主和派和主战派之争
这时呢,宋朝继位是宋太宗的儿子真宗。宋朝皇帝从真宗开始就不喜欢打仗。他们从小就生长在深宫之中,不识兵戈。他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着急,连忙召开文武百官议事,商量如何退敌?
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王钦若,这家伙是江南人,建议皇上迁都金陵,打战还是不要打了,避避风头,跑吧!跑到哪里?我的家乡金陵啊。此地有长江天险,当年曹孟,80万大军都过不去,辽军肯定打不过去。
签书枢密院院士陈瑶叟,他也向皇帝进言说,不要去金陵去成都,你看当年安史之乱。唐明皇都去蜀地避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里更安全啊。
这个皇帝一听,你们俩都让我往你们家乡跑,我还是找一个不是你们老乡的人问问。然后他就问了新任宰相寇准。他说“爱卿啊,现在大敌当前,有两位大臣,一个让我去金陵,另一个让我去成都,您准备让我去哪?”皇上认为,寇准是陕西人,他可能会迁都长安吧。
寇准一听,说“这谁出的主意啊。甭管,谁说自己先把这两人头去祭旗”。又说都城为天下根本,如果跑了,根本动摇了,人心丧失。还指望百姓为你保家卫国吗?
真宗一听有道理,寇准就建议让王钦若镇守大名府,安定军心。王钦若当然不想去,被寇准抢白了一顿,说国难当头,正是作为臣子报国之日。王心里骂寇准,但是没办法,只能去了,他官大啊,体现了朝廷对前线的重视,果然宋军军心稳定了很多。
宋真宗御驾亲征
寇准心里清楚,辽军虽然来势很猛,但是深入宋国作战,不敢久留。而宋朝的基业还在,只要士气高潮,还是可以一拼。他就想如何让真宗亲征,决定只报忧不报喜,前线杨六郎胜利的事情不提,只把告急文件堆在一块,一起给皇帝过目,再凭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真宗去前线。
宋真宗浩浩荡荡带领大军出发,出发前,知道此去归期不知,就和留守的大臣们说“如果朕十日不归,就立太子”。走在路上,又有人提出去金陵,真宗又动摇了,寇准说“此时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后退则军心民心动摇”。
就这样,宋军到了黄河边,关于是否过河的问题,想建功立业的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又和文官们争执起来,皇帝这时候有点害怕,寇准赶紧给高琼递个眼色。高琼明白了,举起手中鞭子,抽打抬皇帝御辇的人,就这样把真宗抬过去了。
宋军二十几万人马,一看皇帝都到了,士气大振,三呼万岁,惊天动地。第二天,辽军主帅萧挞凛率几千辽军来挑战,他就是当年围攻杨令公的辽将,英勇异常。宋军害怕,不敢出城。但宋军武器先进,放出了长达几米的床子弩。萧挞凛中箭身亡,他是当时辽国第一名将,萧太后悲痛万分,辽军失去主帅,又长期在外,认为是天意要议和。
澶渊之盟
这萧太后不愧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虽然退军想法已有,但是还想捞点钱财回来。于是派人和宋国议和,真宗刚好有个台阶下,他就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小官曹利用,对他说,割地万万不可,辽国穷,给他一百万,这是我的底线,曹利用当然乖乖答应了。
寇准听说后,在门口拦住曹利用,说他只给你三十万,多一分回来问斩。曹利用让他放心,绝对办成事。
这样,曹利用来到了辽营,与辽国谈判。刚开始,辽人吓唬他,还想割地,曹利用说“那地盘又不是我们宋朝占领的,是后周的事情,还不了!你们现在主帅都没有了,又快没有粮食吃,想谈好好谈,不想谈我就回去了,就三十万,多一分没有”。辽人看他不上当,最好只能同意宋国的条件。
曹这人也很逗,回去复命,刚好真宗在吃饭,派了一个太监去问多少钱谈成。太监回来说“曹利用没有说话,用三个手指挡住脸”。真宗以为是三百万,吓得筷子都掉地上了,后面想算了,花三百万买个和平,也值!
结果,他吃了饭,问曹利用,曹说三十万,宋真宗龙颜大悦,认为曹是个人才啊,值得提拔,最后曹利用官一直做到了宰执。
经过宋辽多次谈判,最后签订了《澶渊之盟》,主要内容如下:
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
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涿、瀛、莫三州。
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从此两国人民终于过上了一段没有战争的好日子。也不得不佩服萧太后,在不利于自己的状态下,还能占优势。
下回我们就聊聊辽国最后一个皇帝的灭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