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时候,有一位亲戚擅长工笔画,送给母亲一幅松鹤延年图,母亲把画挂在家中,很是珍视。于是我也对国画感起兴趣,特意买了一套以猫为内容的国画书签,没事的时候就一本正经地临摹起来。
不过,这套小猫的国画书签是以写意的方式画的,简单几笔便勾勒出小猫或顽皮,或娇憨,或懒洋洋的姿态,临摹起来倒是也不太费力气。心下里想着,还是这写意画简单啊,若是工笔画,几乎猫咪的每根毛发都要描画出来,岂不是要累死了?
然而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母亲带着我去琉璃厂参观了几次画展,我发现很多写意画的售价都要高于工笔画。不公平啊!为什么啊?明明工笔画要更费时间、费力气的啊,为什么标价反倒便宜呢?
直到我业余在首师大学习美术设计的时候才知道其中的奥秘。
我们的课程是从静物写生开始的,从素描到色彩,虽然技法不同,但都是照着眼前的静物来描画就好,简单说,你只要把其外形特征基本还原出来,就能完成一幅不错的作品。
但是,后面的创意设计画就不同了。你不能简单地把所见呈现在画面上,你必须对物体或图形进行创造性的加工,通过你的画作来展现你的思想意图。这样的画作往往完成起来都很艰难,比如设计一个logo,最后看起来寥寥的几个字符或者一个很简单的图案,画出来似乎不过是十分钟的事,但你不知道的是画作背后的构思可能需要好几天。
于是,小时候留在我心里的困惑解开了:写意画看似简单,但更多的是其独特的创意设计;工笔画看着更复杂繁琐,但其中的创意成分相对少一些。而它们不同的标价,除了画家本身的技艺水平与名气大小之外,也有其独特创意的价值体现。
02
朋友群里有一位画家,经常会把自己的国画作品发到群里分享。
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是几幅不同颜色的葡萄,一串串或浓或淡的紫色、粉色、青色葡萄错落有致,每一颗葡萄珠上都有一处高光,看起来愈加晶莹立体。看罢,我不由得赞叹他的画作栩栩如生。
除了葡萄,他也画其他花卉、水果、动物,经常在群里贴出他的作品。后来得知,他的这些画作都是用来出售的,有一些是已经订货的,谁如果喜欢,可以挑选预定,他会再画一幅类似的售卖给预定的顾客。
类似的画作反反复复看得多了,忽然觉得他的画里少了些什么,却说不出少的是什么。
曾经跟着画家谢老师学习了一阵简单的国画,虽然连皮毛都没有学好,但是再度激发了我对国画的兴趣,经常关注着谢老师发到朋友圈里的习作。
那天看到谢老师的梅花,忽然想明白了一个问题:群里那位画家的作品究竟少了些什么。
粗粗看去,谢老师画的梅花有一种沧桑感,而那位画家的梅花更为精巧生动,似乎美感上更胜一筹。可再细细看下去,谢老师笔下的梅花更有性格,虽显质朴,却掩饰不住骨子里的桀骜不驯,更能展现梅花在严寒面前的铮铮傲骨。
是了,二者画作最大的区别便在此了——谢老师从不标价卖画,更无依样订制一说,虽然也有卖给喜欢他作品的收藏者,更多的则是赠送给朋友;群友的画作更像工艺品,可以批量生产的,而谢老师的每一幅画都要有新的构思在里面,绝不重复已有的,就如他的落款一样,每一个字都是个性棱角鲜明的。
03
我与博上好友烟儿先后开了公众号。
烟儿文笔娟丽流畅,坚持每日一更,一年里通过公众号发了360多篇美文,其间的劳心费力没有做过这样事的人难以体会。但她性格不喜张扬,所以尽管曾经拥有新浪十大草根名博之一的名号,却极少给自己的公众号做推广,所以尽管其文字质量丝毫不输给某些知名公众号大号,但能够关注她并且追随阅读的朋友并不是很多。
我做的第一个公众号是因为工作缘故,一直关注儿童教育,所以专门开的教育类公众号。虽然只是每周一更,但在工作的同时还要留心选择素材,常常是写到半夜才完成,对我来说依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按说我周围不少人本该有阅读这类文字的需求,我自认所写文章也不是毫无价值的鸡肋,但是阅读量同样很有限,能够点赞甚至赞赏的就更少之又少了。
当你激情满满熬夜写完文章的时候,总不免会有一些期待,期待这些倾注了心血的文字被阅读被肯定,能够发挥它们的作用体现它们的价值,但是,现实往往并不都能如你所愿。
就是这样,我却又开了这一个公众号,写自己的心情文字,哪怕无人关注,哪怕无人喝彩,依然要写我所想,发我所愿,无它,因为喜欢。
我和烟儿曾经就这个问题简单交流过,不为迎合而迎合,不为名利而书写,所有熬夜写下的文字,所有倾注泪水与心血的感想感受,都是自己认为值得的。坚持做自己,执着于热爱,这就够了。
若你为我喝彩,我感谢;若你不屑于关注,我也不会介意。
可以没有掌声没有赞赏,但不可以没有坚持没有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