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6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当你把读书看成一件纯粹的事情,它反倒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多惊喜。
作者:彩红(富书签约作者)
1、读书无用论,看不进去
这一层次的人,秉持读书无用论,他们对读书人存在着一种刻板印象:“书呆子”。
想到这些读书人,他们就能联想到电视中看到的孔乙己式的穷酸秀才。
他们思想相对比较保守,因循守旧,习惯于安稳,怕面对变化,抗拒接受新事物。
他们比较固执,看待问题比较单一,很容易对人、事、物形成深深的偏见,而且这种偏见很难改变。
他们不能接受其他人的个性、差异,倾向把自己的看法、观点强加给他人,他人拒绝的话,他们会不依不饶地想着怼回去。
他们大多不是做农活,就是体力工作,年纪大了就得靠孩子养老。
父母靠孩子,孩子长大为人父母又靠他们的孩子。
他们看不到自己已经形成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只能在模式的驱动下,活成父辈的模样。
他们一代一代的相似,面貌相似、阅历相似、教育方式相似、婚姻生活相似。
也许,他们中有些人在看到其他人家的孩子读书改变了命运,意识到读书还是有好处的,但认为他们自己再读书已来不及,也没什么用。
即使他们拿起一本书打算读,但是怎么也读不进去,他们宁愿做家务、体力劳动也不愿意读书。
于是,他们把读书的念想寄托到自己的子女身上,希望子女读书来改变贫困的命运。
2、读书为了改变命运
他们更多的是从农村或大山发奋读书想走出去的年轻人。
他们从小就被父母寄予了厚望,要靠读书去改变命运,也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他们要克制自己玩的想法,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读书,几乎没有余力发展特长爱好。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他们知道,读了幼儿园后读小学,读了小学读中学,最关键的一步是高考,成败在此一举。
大学是他们心中的圣地,他们像朝圣人一般虔诚向往着大学。
终于,他们考上了大学,大学的价值观异常多元化,选择也呈现多元化。
以前明确的目标变得不确定起来,老师和家长很少能为他们以后的人生提供指导意义。
也许家长为他们选择了教师、公务员、护士医生的职业,但他们想遵从内心的选择,可是什么才是内心的选择,他们又一无所知。
他们逐渐迷失于眼花缭乱的选择,这是他们心心念的大学,可大学后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他们是迷茫的一代,挣扎的一代,既有保守的一面,也有突破束缚的一面;
既有果敢的一面,也有犹豫的一面,既有勇敢的一面,也有畏缩的一面。
他们的读书很容易被限制在学业要求之内,阅读的种类相对比较单调。
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也许会不再读书,或很少读书,当然也有一些人继续通过改进读书方式改变自己。
3、附庸风雅的炫耀型
他们读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堆堆书放到自己的书架上,既是开始,也是结束。
他们读书浅尝辄止,掌握一些皮毛知识,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
在人群中,他们喜欢高谈阔论,讲很多大家从未听说过的概念、术语,看到其他人一头雾水的样子,感觉这些人是被自己的博学多识震慑住了。
他们也特喜欢辩论,尽管争论是无所谓的、没有意义的,他们也很较劲,被堵住对不上话来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很羞愧的事情。
他们喜欢被崇拜的感觉,为此不惜打肿脸充胖子,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他们从来都是不懂装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他们会甩出一个个的段子,弄一些文字上的雕虫小技,自以为很了不起,给人的初步印象是很有趣也很丰富的人,但接触久了,就会发现他们干瘪空洞的内心。
真让他们读一本经典的书籍,学一些专业的内容,他们又实在读不进去,东忙一会儿,西忙一会儿,书就翻开了前几页,也一直是那前几页。
当他们遇到学问高深的人,他们又会惴惴不安,眼睛中充满局促惶恐,害怕被他们一眼望穿。
他们多的是点头之交的朋友,但很少会有推心置腹的博学的朋友,后者很容易让他们生出一种相形见绌的感觉,这让他们极为不自在。
4、缺乏判断力的迷茫人
他们相信所读的书,尤其是实用类书籍。
他们试图按照书本上说得一样去生活,尤其在他们不懂或没有经验的领域。
比如养生,吃什么好,怎么吃更营养,什么千万不能吃,怎么睡眠好,怎么锻炼好。
比如时间管理,记录所有的时间、不必记录时间消耗太大只需记录要事就可,番茄钟、随心读书,碎片化时间学习、不要在碎片化时间读书。
比如育儿,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怎样对待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哭泣,不能溺爱孩子,培养孩子独立性,又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
现在书籍种类繁多,同一种书籍的方法论也层出不穷,建议、方法出现相悖而论也不出奇。
对于同一个问题,各路大牛纷纷在书本上支招。
他们最痛苦的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不知道到底哪个才是最好也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这就使得这一层次的人陷入困顿之中了。
再一种情况时,他们一听说什么书籍好,就会去买去阅读,读了一点或者还未来得及读,又听说什么书很热销或实用,就买另一本。
他们凭一股热情买了很多书,看得却很少。
他们对于书籍缺乏判断力,既不知道自己喜欢读什么样的书,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书适合自己,更不知道哪些书的哪些内容能够真正触及心灵对自己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常来说,他们读的书越多,越困惑。
5、读书功用论者
他们只读对自己有用的书或者感觉会有用的书,评价一本书是否用得上的标准为是否实用、有多大的价值。
如果读到一本书,他们断定书的作用不大或没用,他们会迅速弃读这本书,转而去读他们认为的有用的书。
他们追求的是看完一本书,有种干货满满的感觉。他们把有用的内容记录下来,想着以后在生活中怎么运用。
现在生活节奏快,能沉下心来读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种功用的读书方法也是应运而生,帮他们节约了很多时间,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改观。
他们甚至都不用完全读完一本书,迅速扫视一遍全书,划出自己认为的重点或知识点,拿出半小时或两小时的时间攻读。
掌握一本书的精要内容甚至只摘取其中一段话,并学以致用对于他们来说就已足够。
他们有的人会从书中提取出干货,用于知识的付费和变现,而能够赚取收益又强化了他们的读书功利化。
于是,出现了很多讲解书籍的付费形式,相当多的人也想通过尽可能少的时间了解一本书的精髓,甚至都不用去买书。
不管书的讲解者还是购买讲解内容者,他们的价值观是一样的,读书要有用,没用我不读,学不到东西也不买。
读书的功用论,也使他们错过了很多经典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用、但对人具有深远潜移默化作用的好书。
只撷取书中的一部分内容,也有可能造成断章取义,得到的信息只是碎片化的,不能建立起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他们内心有着难以排解的焦虑,这种焦虑由时间紧缺和知识无限的矛盾引发,因此,他们也很难慢下来用心品读一本书,精心思考一本书。
6、读书是生活的必需
这一层次的人视读书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更看重精神成长、心灵滋养,书籍给他们带来的享受非比寻常。
他们通常会固定一个时间段读书,在此期间,排除一切外在干扰,一杯茗茶,缕缕书卷飘香,便是一段美好时光。
读书于他们而言,是纯粹的,是质朴的,是澄澈的,是来自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他们愿意花时间读书,读喜欢的书,读不喜欢的书,读有用的书,读“没用”的书,让各种思想交相碰撞,激起创造力的火花。
他们在读书中陶冶性情,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认知,在读书中邂逅一个未知的自己。
看待事情和问题,他们试图透过重重的现象挖掘背后的本质,向内探寻;不局限于狭隘的范围,他们跳出去思考,站在更高的层面,向上求解。
读书给了他们一个广阔的世界和丰盛的内在,让他们看到了生命的多种可能性,在人生的转角,给予他们另外的选择。
他们的格局开阔,不与人争辩,能够兼收并蓄各种观点想法,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有自己的见解和主见,开放而包容,低调也谦虚。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深厚的文化底蕴渐渐改变了他们的容颜,赋予他们独特的气质,优雅而从容。
当你把读书看成一件纯粹的事情,它反倒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多惊喜。
读书,只要你愿意,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贵在开始,并坚持下去,养成读书的习惯。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彩红,富书签约作者。喜欢读书、聆听音乐、品悟生活,写一些温暖、有力量、治愈系的文字,追求平和、喜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