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里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创作于1904年至1912年间,罗曼·罗兰因这部小说一举成名,并获得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在充满庸俗、倾轧的社会里的奋斗历程。罗曼.罗兰以音乐家贝多芬为原型写出了主人公约翰.克里斯多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以音乐家克里斯多夫一生的战斗为线索,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为背景,表现出作家进步的人生观,宇宙观和艺术观的小说。全书分四集十卷。
《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小说仿佛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又像是一部撼动人心交响乐,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著名作家严歌苓就曾说,她一生最爱的书除了《红楼梦》就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它总是陪伴左右,它是支撑她世界观的一根最强有力的柱子,总是不断不断地传递给她正能量。
我读的是傅雷先生译著的版本。
文章的序言部分,写有如下一段文字,读来铿锵有力: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愿读者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罢!
战士啊,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罢!
注:这是傅雷先生一九三七年为本书写的献辞,一九八六年再版时应读者要求重新收入。——编者
我想这段文字正是当年的傅雷先生内心真实的声音,也是小说人物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精神写照,是音乐家贝多芬先生的精神写照。
言归正传。
今天读了第一卷第一部:黎明
濛濛晓雾初开,
皓皓旭日方升……
《黎明》部分主要讲述的是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童年生活。
约翰.克里斯朵夫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父米希尔.克拉夫脱从前是大公爵的乐队指挥,他一生的憾事有两桩:第一是没能写出像样的音乐作品;第二是他的儿子漫希沃也没能成为真正的音乐家,非但如此,还娶了一个毫无音乐背景、门不当户不对的儿媳妇。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父亲曼希沃.克拉夫脱在宫廷剧场当提琴师,但是,他因为一些自己也无法解释的原因,而选择娶了帮佣鲁意莎做妻子,并且染上了酗酒的恶习。而约翰的母亲鲁意莎是一个厨娘,这一点与“音乐世家”的名头很是不相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一桩不相称的婚姻影响了这一家人的命运。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展现人性中的美好和丰饶,尤其是文中的祖父米希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是对童年的约翰影响最深远的一个人物,可以说是他把约翰领进了音乐之门。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有时虽然读起来会有一点要昏昏欲睡的感觉,因为文中实在是有大段大段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这也是西方小说最典型的特征,大概就是所谓的意识流吧)稍不留神,就会脱线::)但是刻画人物性格却是入理入木,不时还会有许多精彩的富于哲理性的语句让人为之一振,引起深刻的共鸣。下面就摘抄几段以供分享。
“没有人懂得曼希沃怎么会攀这样一门亲的,——曼希沃自己更莫名其妙,那当然不是为了鲁意莎长得俏。她身上没有一点儿迷人的地方:个子矮小,没有血色,身体又娇,跟曼希沃和约翰·米希尔一比真是好古怪的对照,他们俩都是又高又大,脸色鲜红的巨人,孔武有力,健饭豪饮,喜欢粗声大片的笑着嚷着。她似乎被他们压倒了;人家既不大注意到她,她自己更尽量的躲藏。倘若曼希沃是个心地仁厚的人,还可以说他的看中鲁意莎是认为她的其实比别的长处更可宝贵;然而他是最虚荣不过的。象他那样的男子,长得相当漂亮,而且知道自己漂亮,喜欢摆架子,也不能说没有才具,大可以攀一门有钱的亲,甚至——谁知道?——可能象他夸口的那样,在他教课的中产之家引诱个把女学生……不料他突然之间挑了一个小户人家的女子,又穷,又丑,又无教育,又没追求他……倒象是他为了赌气而娶的!
但世界上有些人永远做着出人意料,甚至出于自己意料的事,曼希沃便是这等人物。他们未始没有先见之明:——俗语说,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抵得两个……——他们自命为不受欺骗,把舵把得很稳,向着一定的目标驶去。但他们的计算是把自己除外的,因为根本不认识自己。他们脑筋里常常会变得一平空虚,那时就把舵丢下了;而事情一放手,它们立刻卖弄狡狯跟主人捣乱。无人管束的船会向暗礁直撞过去,而足智多谋的曼希沃居然娶了一个厨娘。和她定终身的那天,他却也非醉非癫,也没有什么热情冲动:那还差得远呢。但或许我们除了头脑、心灵、感官以外,另有一些神秘的力量,在别的力量睡着的时候乘虚而入,做了我们的主宰;那一晚曼希沃在河边碰到鲁意莎,在芦苇丛中坐在她身旁,糊里糊涂跟她订婚的时候,他也许就是在她怯生生的望着他的苍白的瞳子中间,遇到了那些神秘的力量。
才结婚,他就对自己所做的事觉得委屈。这一点,他在可怜的鲁意莎面前毫不隐瞒,而她只是诚惶诚恐的向他道歉。他心并不坏,就慨然原谅了她;但过了一忽儿又悔恨起来,或是在朋友中间,或是在有钱的女学生面前;她们此刻态度变得傲慢了,由他校正指法而碰到他手指的时候也不再发抖了。——于是他沉着脸回家,鲁意莎好不辛酸的马上在他眼中看出那股怨气。再不然他呆在酒店里,想在那儿忘掉自己,忘掉对人家的怨恨。象这样的晚上,他就嘻嘻哈哈,大笑着回家,使鲁意莎觉得比平时的话中带刺和隐隐约约的怨恨更难受。鲁意莎认为自己对这种放荡的行为多少要负些责任,那不但消耗了家里的钱,还得把他仅有的一点儿理性再减少一点。曼希沃陷到泥淖里去了。以他的年纪,正应当发愤用功,尽量培植他中庸的天资,他却听任自己望下坡路上打滚,给别人把位置占了去。”
读到这几段文字时,我不禁很是佩服作者对人性的洞悉之深。很多时候,人生走向的始料未及,就是在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所谓神秘力量的影响下发生的。乍听之下,似乎极恐。细细想来,其实也并非是什么洪水猛兽不能降服,更不是什么怪力乱神无药可医。
所谓的人生无常,抛开天灾等那些不可抗的外力因素,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如果你没有觉察之心,你就无法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无法对自己坦诚,无法对他人坦诚,无法对形势作出准确的评估。如果你没有觉察之心,一个一个相续的念头,就会领着你说一些自己都出乎意料的话,做一些自己都不能理解的事,作一些自己都匪夷所思、违背初衷的选择。就会领着你悄悄地把人生命运改写。
除了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还需要不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理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做有伤于自己和他人的事,不做违背本心的事。
不做违背本心的事,又不伤害他人,应该就是真正的理性了吧。而人类的高贵正是在于理性,在于对自身的正确把握。
“但世界上有些人总是做些出人意料,也出乎自己意料的事”曼希沃正是因为缺乏对自己正确的认知,又缺乏理性,才酿造了婚姻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