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答案会是五花八门,各持己见。
最常见的答案肯定是由物质构成。可是物质就是最基础的单元吗?不是,物质是由分子甚至原子组成。原子就是最基本的单元吗?也不是,原子还有原子核和电子。这两种元素就是最基本的吗?也不一定。
那有什么理论可以确定告诉我,这个世界是什么构成的?《矛盾论》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告诉我们,是矛盾。
世界是由一系列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构建的。它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规程之中,且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都自始至终都存在着。大到社会发展,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组成;小到原子,由正电荷的原子核和负电荷的电子这一对矛盾组成。
所以矛盾有着普遍性,绝对性。没有矛盾就没有这个世界。就像我们的太极八卦的阴阳,且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就像我们的身体中的新陈代谢。就像未知与已知、非法与合法、前进与后退等等。
但是矛盾在普遍性的前提下,每个事物每个个体内又有自己的矛盾特殊性,他们的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
比如夫妻有矛盾,可能这一对夫妻因为花钱理念有矛盾,另一对夫妻是因为对国足看法不一有矛盾,每个事物内部的矛盾体现出了自己的特殊性。这样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也是世上千差万别的原因,也会出现同样都是人,有时人和人差别比人和猪还大。
如果我们不去研究这种特殊性,就无法发现事物的发展运动的原因和根据,也就无法辨别事物了。认识这样的矛盾特殊性有两个过程,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
正是因为矛盾的特殊性,我们在面对矛盾面对问题时,要坚持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且不要犯研究问题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比如这对夫妻吵架的原因跟另一对吵架原因不可能一致,要具体分析每对夫妻的具体情况实际情况。
矛盾自身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这只是针对这一个矛盾来具体说。但是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只有单一一个矛盾,很多问题都存在多种矛盾。
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抓住主要矛盾。
不能把矛盾平均看待或者是挨个去解决,事物的主要性质往往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方所规定。同时,要注意事物发展是动态的可变的,主要和非主要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比如男方与女方吵架,他们吵架原因是因为收入问题,消费理念,孩子兴趣班费用等方面矛盾组成,那我们应该抓住主要矛盾,如果是家庭的经济收入不够,钱不够花这个主要矛盾,如果能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消费理念和孩子报班的问题可能随着主要矛盾的解决一并跟着消除。
如果随着家庭收入的提升,可能经济问题已经不是主要的了,消费理念不合,男方大手大脚,女方动辄豪买,家庭经济还是拮据,这时主要矛盾就从经济问题转化为消费理念上来。主要和非主要矛盾之间会互相转化,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切不可教条主义。
矛盾还有着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就是每一种矛盾的两方面都是以和它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下,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就像高低上下左右,没有了高也就没有了低的概念。同时,矛盾里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朝其相反面互相转化,以地面为参照,高低明确,如果以天空为参照,高低就会发生转化。
比如娱乐和学习这对矛盾体,在像说相声一样的老师教导下,学习会朝有趣有意思的娱乐方向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比较好理解,矛盾里的两面肯定是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不然就不叫矛盾了。所以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绝对的存在。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就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矛盾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看待自己的一种辩证法,一种思考方式,真是可谓的重塑三观。
这是一种科学的唯物辩证法,从根本上刷新我们看待世界的理念。这是一套理论,认识矛盾,认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分清矛盾的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何具体分析?涉及到认识问题,关于认识的理论就是实践论。
人类一切认识的来源都是生产活动,而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故认识来源于实践。比如一两岁的小朋友,你给她再三强调蜡烛很烫,不能去摸。可能她不会去听,如果她自己去实践一下,去近距离烤一下,就明白蜡烛的火是高温,会烫伤。
认识过程为感性认识(感觉,印象)到形成概念(通过反复地认识和实践),最后通过自己的判断和推理,得出一个理性认识。所以有两个基本点,一是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二是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深化到理性阶段。
如上种种,我们已经达到了理性认识,这个认识究竟符不符合我们的客观规律呢?那我们就必须再实践再印证。同时,客观世界在时刻变化,我们再实践过程中又要不断调整我们的理性认识来符合当前的客观规律。
这样往复循环,就是动态地认识世界的实践论:感性认识-实践-理性认识-再实践-提升或者调整理性认识。这是一套认识世界的方法。
道理非常朴素,都懂,难得的是不停去实践。这就是实践论里的方法,感性认识-实践-理性认识-再实践-提升或者调整理性认识-再实践。世上一切都在改变,我唯一不变的是改变。认识到问题的动态性和变化性真的很重要,万万不要教条,生搬硬套。
比如,想认识一个女孩。
最先觉得这个女孩肯定不愿意跟我结婚,这就是感性认识,其实都是自己的感觉。
我通过各个角度去观察去验证,比如看她说话做事、为人处世等等,通过判断认为她不仅美还是和蔼可亲,这就形成了初步理性认识:然后你觉得你可以试试去结交,她不会拒绝你。
然后你就去实践,慢慢去尝试接近她,走近她,经过一系列的接触和实践后,她拒绝了你。
你必须要反思自己的初步理性认识是不是出错了。经过再次深入的观察和了解,你才知道这个美女原来已经有心上人了,你需要调整自己的理性认识:这个女孩好看,且和蔼可亲,但是有心上人了。
如果愿意继续用这套认识问题的方法,可以无限思索下去。再比如再去接触,看看她的心上人是否也喜欢她,再得出符合实际客观的规律和认知。
不实践就无法正确认识,更无法正确认识矛盾。所以,实践是基础,矛盾是高级的理性认识,不实践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得出矛盾的理性认识后,我们需要再去实践。
X乎上说,把矛盾论和实践论理解了并运用,可以称为“见过世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