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侦探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两撇小胡子,一根手杖,迈着小碎步,查找各种线索,通过严密推理找出真正的凶手。
最精彩的时刻就是当波洛查出了真相,他并不急于揪出凶手,而是聚集起所有当事人,到案件发生的场所,把自己的推理过程逐一讲给大家。
在2017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里,出现了非常经典的一幕:所有的人下了车,坐在长桌前,如同《最后的晚餐》布局一般,等待最后谜底的揭开。
大侦探波洛查案的秘诀,可以归纳为“用眼、用嘴、用脑”。
一是到现场查访各种蛛丝马迹,一小片挂在灌木上的衣物布料,一枚扎在桌子上的钉子,一个小药瓶,甚至门窗的构造,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二是与目击者、发现案情者以及所有相关人等的交流,通过语言、表情等找出案件的出口。三是适当的推理,把所有的线索联系起来,还原案发前后的场景。
借鉴了侦探小说笔法,历史学者李开元所著的《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跳出了传统历史著作的格式,化身历史侦探,像波洛一样抽丝剥茧,探明历史的真相,试图解开围绕秦始皇的众多谜团。
由于秦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跨越时空和当时的人们交流,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好在有史书、史料的存在,李开元侦破秦始皇谜案的方式就是“用眼、用脑”。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历史界“波洛”要侦破的案件是什么?他用什么样的查案方式?最终又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1.秦始皇之谜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在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方面居功甚伟,但他也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比如:
身世之谜:嬴政的父亲是秦昭王赢异,还是仲父吕不韦?秦始皇的假父嫪毐又是怎么回事?他的王后又是谁呢?
执政之谜:吕不韦自杀之后十几年间,史籍缺载的秦国宰相是谁?朝中有哪些势力派系?昌平君又有什么来历?
身后之谜:秦始皇的遗诏是传位给胡亥,还是扶苏?他的十几个王子公主的命运如何?陈胜吴广起义为何打着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号?
史籍之谜:《史记》中关于秦始皇有哪些谬误或者遗漏?是什么原因所导致?
2.解谜工具箱
看到上面这些问题,是不是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秦始皇就像一个处在重重迷雾中的人物,看不清他的面容,如何才能拨开迷雾呢?我们的历史侦探李开元是这么做的:
查阅史籍,如《史记》、《史记索引》、《左传》、《秦记》等,从史书记载中,找到尽可能多的线索,通过不同记录间的对照,过滤掉谬误信息。
结合史料,包括最新的考古勘察结果、前人的考古发现等,例如书中提到的睡梦地秦墓竹简、铜戈、始皇诏铜方升,实地查看楚顷襄王墓地、夏太后墓、二世陵等的规制,获取第一手的信息。
合理推断,由于资料有限,在搜集来的信息基础上,发挥合理的联想,结合人情、逻辑等进行适当的推理和演绎,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探洞调查、吊线跟踪、类型学、史料game组合等,提供尽可能合理的解释。
3.秦史的真相
基于可得的历史资料,综合各种方法,历史侦探李开元也给出了关于秦始皇诸多谜团的解答,在这里我们罗列一小部分:
秦国与列国的关系纷繁复杂,政治联姻频繁。在后宫之中,秦始皇时期有三位太后:华阳太后、夏太后、帝太后(即赵姬),他们是秦始皇的父亲赢异的养母、生母、秦始皇的母亲,分别来自楚国、韩国和赵国。秦始皇的王后也很有可能是由华阳太后从楚国挑选的王室女子。在华阳太后去世之后,秦始皇才真正独揽大权,统一中国的大业即将拉开帷幕。
在朝堂之上,外戚势力不容小觑。相国吕不韦是华阳太后和帝太后的关系连接者。昌平君的父亲在秦国做质子时,与秦国王室之女通婚,生下昌平君。昌平君和秦始皇之间可能是表叔侄关系,他身上兼具楚、秦两国势力背景,因此昌平君一方面得以在秦国担任丞相,而在楚国面临危机时,又带领死士回到郢陈,进行反秦活动,被大将项燕推举为楚王。最后被秦国王翦大军所败,昌平君身亡。
人情之于秦始皇。在政治人物的光环以外,嬴政自幼在赵国长大,当时秦赵两国交战,父亲秦昭王先行逃回秦国,留下母子二人。若非母亲赵姬的家人拼力保护,他们的生存处境会非常艰难。回到秦国之后,父亲已经新娶了夏太后安排的韩国女子,并生下了小自己三岁的弟弟,能否继承王位存在变数。
而在嬴政的众多子女中,长子扶苏、幼子胡亥是主要的王太子候选人,但直到命运的最后一刻,他才下定决心要选立公子扶苏。但身后之事已经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沙丘之谋使胡亥成了秦二世,赵高、李斯把持朝政,“万世”的愿望成了空谈。甚至他的其他子女或被要求自杀,或被处以极刑后殉葬。
统一六国的两面。对于秦始皇来说,结束列国纷争局面是他政治生涯的顶峰,为以后历朝历代建立起基本的治国模板。但对于六国百姓来说,残酷战争带来的是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心中充满了怨愤。陈胜吴广正是打着这样的旗号,建立起张楚政权,各地的起义也是风起云涌。
澄清关于秦始皇的误解。“焚书坑儒”一词中 ,秦始皇确实有过焚书的举动,但“坑儒”一事却是子虚乌有。在秦始皇的生父问题上,吕不韦是基本被排除在外的。
而《史记》中之所以有类似的记载,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由于秦代销毁了各国的大量史书,很多史料残缺不全,司马迁在写作时并没有足够多的资料。二是有可能将其他典籍中的故事,移花接木到了秦始皇身上。三是后世出于政治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史记》中的记载有被篡改的可能。
历史是永恒的谜,因为我们不能再回去。如果我不能给你提供最准确的史实,我将给你提供最合理的推测。最准确的史实,是近于美的真;最合理的推测,是近于真的美,都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在李开元看来,历史是“3+N”的世界,3代表的是往事、史料、史书,N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各种推论、作品等等。拨开秦始皇身上迷雾的过程,也是利用现有的史料、史书记载,用合理的推断还原、构建秦代场景的过程。
在《东方快车谋杀案》的结尾,看似简单的谋杀案背后是几十年的感情和利益纠葛,波洛把讲解完自己的分析逻辑之后,又踏上了新的旅途。
案件一直都会有,历史上的谜团更是浩若繁星。《秦谜》给出的结论虽然不是唯一的答案,但至少提供了一种审视历史问题的新思路。如此推理的结果是一种尽量接近事实的可能,而这个过程正是历史之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