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康磊老师
一
正在办公室批阅学生的随笔。
李带着旭来到办公室。
没等我开口询问,李就向我申诉:“老师,旭哭了。”
我转身细看,旭脸上挂着泪水。
“怎么回事?”我问道。
“逍推我……把我推到书柜上……头磕到了柜子上……”
旭带着哭腔,絮絮叨叨地说道。
“去把逍叫过来!”
我很生气,命令李。
旭在班上是个极老实的孩子。
平时大家都把他当“阿甘”一样看待,他也不与人争辩,只是憨憨地笑笑。
如今,被同学推倒在书柜上,打哭了。
逍却是一个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平时发言积极,但总会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吸引同学注意。
做体育委员,该规范地讲话、喊口令,又吞吞吐吐,随意驱赶同学。
这样的两个同学发生矛盾,让我着实意外。
我最见不得学生中以强凌弱的情况,况且又发生在这样的两个学生身上,我得好好处理一下。
过了一会儿,李带着逍来了。
逍一脸灰色。
“逍,怎么回事?”我质问道,“你看,旭都哭了!”
“哭呗!”
逍显出毫不在意的语气。
这两个字,一下子触动了的情绪阀门,之前对逍的坏印象,一股脑闪过来。
我腾地站起来,随即抬脚,踢到逍的肚子上。
“你也去哭呗!”
我气不打一处来。
逍后退一步,依然直立地站在我们跟前。
这时,课前预备铃响了。
我想起接下来有一节课,不能马上处理他们的事情。
我拿起书,对他们说道:“现在老师要去上课,你们可以在办公室先自行处理一下。等下课了,我要结果。”
我留下他们两个,奔向教室。
二
离开这两个学生,自己的情绪平复许多,思绪也冷静一下。
课堂上,我还在思考刚才我的做法。
我为什么发那么大火?
我是不是把对学生平时的刻板印象,不自觉地放在了事情前面?
我给学生的一脚,能起到警醒逍的作用吗?
我要一个怎样的理由,才能让逍相信:老师的一脚,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我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在为自己辩解。
这是在为自己冲动情绪下的行为负责。
既然已给学生不良的体验,得让这行为具有教育的价值。
三
下课时,我找到了切入口。
我把两个人重新叫到了办公室。
“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踢你一脚?”
我先提出问题。
“不知道。”逍低头说道,“老师,我想请假回家。”
“为什么?今天周四,明天下午就离校了。”我说道。
“我心里不好受。”逍直言不讳。
“老师当然知道你心里不好受。自己平白被踹一脚,是不是很委屈?”
逍晃着脑袋,似乎还在刚才的委屈里。
“你想想,旭刚才的心里会是怎样的?”
我引导他去体会。
“你把旭推到书柜上,把他磕哭了,老师问起来,你却说‘哭呗’,老师踢你一脚,也是想让你感觉一下旭当时的心情。”
逍说:“他先推的我。”
我看他还有情绪,就走上前,推了一把来看热闹的鑫,“推一下,能怎样?”
鑫是个调皮的孩子,在一旁笑着。
“同学之间,难免有磕碰,难道非要用敌对、武力的方式还回去?”
我反问道。
逍不再说话。
我知道,逍委屈的情绪还在,只是不知如何反驳我。
我也无意在气势上压倒学生,只是想让他体验对方的感受。
旭情绪已平静了,我让他回教室去。
逍留下来,又提出想回家:“我想回家反思一下。”
通常学生违纪,我会让其在家里反思一天,让家长继续教育教育,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好吧,我答应你回家反思,不过,得通知家长来接你。”我说道。
“不用,我自己走就行。”逍说。
“那不行。你自己走,路上出了安全问题怎么办?”
“老师,让他给妈妈语音留言,说保证路上安全。”一旁调皮的鑫出主意。
“去,这主意不高级。即使住在学校对面的昌,请假都得家长来学校接,才肯放行,何况你得坐很远的公交车。”
从逍一再申请回家,我知道他对此事有了深深的触动。
“逍,老师理解你的心情,先回教室冷静冷静。也许到了明天,你就想通了。”
我让鑫与逍回去了。
第二天,上课,逍仍旧积极发言,目光如炬地盯着屏幕。
我想,也许昨天的一脚已经释怀了。
四
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我对旭被推哭情绪反应这么大?
自己小时候,也同样是班里的弱小者,虽然没有被人欺负过,但对弱者的同情成为自己的潜意识。
旭老老实实,不越雷池一步,被人推哭了,却得不到同学的怜悯,老师自然要为他撑腰拔气。
旭虽先动手在前,但不至被推至书柜磕哭。
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会无意间把平时的表现,叠加到当下的情景里,以刻板印象处事,用情绪态度主导。
老师也是常人,也会有情绪。
不过,能将过激的情绪化为教育的契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老师而言,也是自我成长的时机。
陶行知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喜怒哀乐,真情绪;成功失误,真教育。
热爱学生,不只是和风细雨,可能还有暴风骤雨。
关爱学生,不只是谆谆教诲,可能还有当头棒喝。
不温柔,也可能是焦急的爱。
接受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仍旧坚守做一名好老师的信念。
肖川说:教育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人生。
不完美,依然可以去追求;不完美,仍旧要做好老师。
我对学生的一脚,也许会是他以后人生路上的助力。
因为,人生是场长跑,学生经历的还会有更多的摔打、磨炼。
我们无法为学生设置永久安全纯净的成长环境,这一脚算作一个小小的刺激吧。
好在教育是场“无限游戏”,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有机会来弥补这次的“伤害”。
这对学生是刺激,对自己也是打破。
打破对好老师的完美执念,打破对自我无谓的包装。
以上无意袒护自己,只是备忘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