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文化之旅十二(完)
火山
离开墨池寺,再驱车去数十公里外的白鹤仙师观,一路山路萦绕;后排的人士说,几乎要怀孕了——曾被一文学友说,你这样开车,大咧不体贴人,怪不得扣不到女,不识照顾人——原来被以为玩文化是借口,扣女为真。
其实见到靓女望多几眼是正常的吧,至于“”山下的女人是老虎,模样挺可爱“”,那是歌中抒情之词,哪有那么可怕。人既然是大自然的物种之一,哪怕如何的高级,始终走不出作为物种的基本规律安排;那些刻意修为者,只能说佩服他们,他们给我们的精神世界、灵性世界滋养了更多的养分与内涵,值得我们适当的时候,去自行安顿自己,不必给这个世界添更多的麻烦与乱子。
初听白鹤观,以为是道长会打“白鹤拳”——据说,洪熙官等人打败白眉道长就是靠这套拳术的;真的到了观前,发现我们只是来到了一个对民间开放的道家场所。此观,差不多到山顶,山色亮丽,于是摄之以存;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日子确实缺少了点折腾,我们于是在信仰的星空上折腾一下,为盼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与境界。时间的指向,境界落于地,还是看其“能”的。
在道观大门左边,发现了几个叠层的梁木,估计有些年份,不禁默想,这些适合斫琴师孟奇先生用来制作古琴?孟奇近来收了几个制作古琴的学人,我和含辛鱼某日周末访之偶遇,看到他们制作的认真劲头,发现不忍打扰,于是稍事休息就回家了。我们越过道观的大门,沿着梯级继续往上走,走到半途,见到金色的镂刻“道德经”——老子出关,而留道德经,成为经典,听说还有德道经一书呢;偶尔也见到现在学生班级的案头有口袋书版的道德经,现在读书显得容易,不知道真正愿意读书者,或者说虔诚读书者还有多少?文而束之阁,显而高大上,娓娓道来,头头是道,成为现代通行者的重要标识;吾今观之,道者道心,自然与感觉相融,也随之、也改之吧。
沿着道德经长墙左拐,进入一个“知青长廊”,可能这是过去知青们捐建的吧,知青是一个时代的伤痕,更是一个人才绝对淬炼的年代,他们那一代人是共和国的强者,无论是体能与精神的韧性;今天弱不禁风的少年们,他们需要更多的体验锻炼才能真正成才;本人也是,不少自以为是,其实诸多虚妄罩之,及至白发上头也无知去乐天。转过长廊,见到一“王公殿”,稍微看看他们的建筑样式,继续往上走;发现有新步道与旧步道,旧步道已经废弃,长满杂草,枯叶覆之,约略是蜿蜒通向道观主殿的。沿着新步道走,在拐弯处,有点灰蒙的天空,忽然漏泄数道浅红的光华,远黛苍绿,似乎是幅好画卷呢。
登上道观的内山门,两边白鹤雕塑扬天迎接,一只收翼,一只待飞,一静一动,道气渐腾。旁边官邸立柱有文字——“性命双修、柔弱不争、道气常存”等。恰逢道长在观,辉哥引我们与道长一见,围坐喝茶;道长半白银须,短发矍铄,不甚多言,多邀请饮山茶而已。
客堂门前有联,“无欲修身可增寿,为善自然能积福”。原来,无欲则刚、为善积福,果然箴言。
白鹤观内有放生池,池成半月形蓝底,有众多的鱼类闲游;主殿还没有完成,还在筹建当中,其中的捐建人士赫然在目。燃烧塔旁红纸满山,原来这里的香油客确实不少;在燃烧塔旁右转,发现一《药王佑》诗句,“黄帝内经藏天机,汉唐历代出神医;南山鹤立千年树,勤劳宽恕胜药施”;勤劳谨慎而又玄之精神,这是我们这个神奇大地上的遗篇,更是我们绵延的路途吧。
有群友顺便求了签,见之宛然一笑,天机如此,淡定如是。站在放生池对开的围栏边,我们似乎发现有一个整齐的村围,可惜相隔太远使用华为P30追摄,也只能看到大约的轮廓。回头处,有一小银杏,叶片青绿,不知何时金黄?下梯级途中,也见到青绿的杨梅,大地苍翠,就这么处处驿路梨花,让人神怡而欣然。
下山回程,再次经过知青长廊,默默发现了不少经典的孝事记录,知之而行之有多少?因有好奇,从而游之不断,游而不远行,仅仅附近走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