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乌冈比湖效应,说的是绝大部分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高于平均水平。与乌比冈湖效应相类似的另一种效应为“杜宁-克鲁格效应”,即“越差越牛逼,越强越谦虚”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存在,比如大部分司机都认为自己的开车水平好于平均水平,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不是班级拖后腿的人,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当大部分人都这么去想的时候,谁去扮演"落后"的角色。其实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我们的认知力偏差,我们的视野更多的关注别人不好的地方,更多的关注自己好的地方。
从小我们一开始上学,都是以60分为及格线。在我们心里就渐渐形成了只要不低于60分我们的成绩还不算落后,因为总有人会考三四十分,甚至还经常会有个位数的成绩出现,所以每次考试如果能考个七八十分,不说沾沾自喜就起码是到了可以向父母交差的程度了。上了大学,每一次考试基本上都在七八十分上下,如果哪次能突破个八十分心里就会微微一笑认为自己终于不是拖后腿的人。几天之后,教务下发成绩单,最后一栏是全队平均成绩,痛苦的发现,自己真的极少有哪门学科能超过平均成绩的。
不经意间听见一个家长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成绩太差跟不上别人,原来是他家孩子在期末考试里数学才考了90分,而孩子们平均成绩是93分。在感叹孩子学业压力的同时也更明白,以四六的比例去划分是不可能区分开落后与优秀的。
四六不行那就二八。二八定律实在是一个伟大的定律,它是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研究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时提出来的: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如今,100多年过去后,这个二八定律不仅在财富分配上依然适用,在其他各个领域都普遍适用。比如在团队管理中爱犯错误的是20%那部分人,在股市中赔钱的是80%的人,丛林法则中你能跑赢80%的人就能生存下来,在我们一天时间管理中能高效利用的也是20%的时间。
二八定律比较能反应我们是否处在落后的位置。100个人里你只要能排在前20名的位置就算是优秀的人。然而我总是提心吊胆地认为,在二八原则中仍然存在着二八原则,即在前20人的队伍中,仍然是20%的人占有80%的资源。这样的话就是4%的人占有96%的资源。如果继续往下推你会得到,1%的人占有99%的资源。这是一个可怕的结论,更为可怕的是,这已经成为现实。
你看一下富润富豪排行榜的人物,哪一个不是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你看BAT三家公司拥有的资源,又岂是几百几千个小公司可以匹敌的。你看得到平台上的老师,通过更新公众号收获的财富甚至是一所普通学校所有教师工资总和。现在的世界就是1%的人掌握着99%的资源和财富,哪怕你就是做到了行业第二,也避免不了成为别人猎物的命运,看一下去年有多少个收购案就可以知道。
这就是这个世界现在的规则——二八原则,二八原则的二八原则,二八原则的二八原则的二八原则。想要不被这个世界淘汰,就首先成为第一个20%的人。方法只有一个,往正确的方向做持续的努力。不要小看这持续的力量,当你决定开始改变了,你就已经超过50%的人,你再做持续的努力,你的个人价值增长了,收入一定会跟着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