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衢州丘陵地带进入遂昌后,山势渐高,沿途翻过很多这样的山岭,海拔大概八百多米,可见山腰或山脚下有村落和梯田,举目远眺,层峦叠嶂,惟余莽莽,一幅辽远、恬静的画面。
下图遂昌茶竹岭附近丹霞地貌。
现在通过手机相册都容易追溯到照片的具体地址,再通过地址用百度搜索到相关信息,方便多了。不像以前看照片,事后常常回忆不起,只能靠估摸。
很好看的路边候车亭,类似这样的小景观沿途时常可见。
要我说,你们浙江人会做生意也就算了,还搞的那么文艺做么斯嘞,叫人家情何以堪?应该匀一点吾等皖南之山野村夫,以示公允。
官坞村附近的梯田,全部用石块逐级累砌,面积相当大,代价不小,这位村民说是政府出资建的,准备种水稻,边上有水库,政府种两年之后再无偿交还村民种。
我有点怀疑真正的用意,但这事落到浙江人身上就难说,他们有时候看上去好像是闹着玩的,其实是认真的,就说马云吧,当初无人不说他是骗子,但事实证明,是我们自己没有他那样的视界。
夜晚,住遂昌石练镇。
次日早,感到有些疲惫,遂放弃了继续南行的计划,准备由此处打道回府。
原计划是准备继续南下约一百公里至丽水、云和、龙泉一带,但这意味着返途时多增加同样的路程,劳累加倍,毕竟是骑摩托车,时间长了腰和臀部消受不起。于是,计划的丽水之行演变成遂昌之旅。
站在路口上,向左转还是向右转,犹豫了一下,向右可经焦滩乡返回,要近些;往左可经南尖岩、王村口镇绕一个小圈,远些,但可能更有趣。最后还是决定往左,难以抗拒远山的诱惑。
现在行路太方便了,得益于先进的数字网络,这要感谢CCTV,感谢时代的进步给生活出行带来的便利。
下面这组雕塑,位于石练镇淤溪村,回到家查了一下典故,是介绍淤溪村的耕读文化。
四百多年前,汤显祖在遂昌开启了“班春劝农”,以鞭春礼仪,向邑人颁布春耕令,以劝农事,策励春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原来只知道汤显祖是明朝剧作家,不知道他还做过遂昌知事,跑到淤溪这山旮旯来倡导耕读。这很有意义,这是一种文明的体现,向后人展示了农民勤劳自强的美德,留住传统农耕文化的根脉。
在偏远山区倡导耕读文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举措,一个地域的人知书达礼,有情怀就是不一样,好比有人会把买面包的钱省下来看一场话剧或买一本诗集,生活不管如何窘迫,也不忘诗和远方,这种人看上去总是令人舒适的。要不,即使富的流油,也感觉像个未开垦的蛮夷之地。
沿途景色果然很美,蓝天白云,绿野仙踪,干净澄明。
下图是王村镇老街。街上没什么人,也没有游客,很安静。
想起在网络或电视上,看到西南某些少数民族村落,进村时一排穿民族服饰的姑娘列队迎候,嘴里唱着民歌,强行要客人喝上一碗米酒,到了夜晚,再来一场篝火晚会,凡此种种。
我怀疑这种流于形式的路数。他们的传统文化里真是如此吗?抑或只是为了招徕游客而搞的一些噱头?
是不是不这样就显得不热闹,旅游是为着热闹的?这有待商榷。城市的喧嚣,职场上的搏杀,已经搞得人精疲力竭,还没闹够?难道不想寻找一个僻静之所给心灵放个假,给心身以抚慰。
当然,如果是孩子或年轻人权当是另一个话题。
王村口镇北去几十公里有个独山村,也是不要买门票的,进入逛了一会,有不少明清古民居,下面这张照片看上去天很蓝,自己看过都有些意外,这是原片,没做过后期处理。
作为我自己,当然是宁愿村子能原汁原味,不要涂脂抹粉、张灯结彩,像个大集市。
需要指出的是,我不是在马蜂窝或携程上写旅游攻略,那些攻略往往应该包括玩那些项目,怎样乘车,住宿吃饭情况,当地有什么土特产等等,我这里一概没有,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更像是在流浪。
记得前几年网上曾有人约我在国内某旅游网站写游记,我写不下去,因为我无法按照规定的套路写,要是把自己变成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恐写不了几篇,张若木不是抑郁而终,就是在去抑郁而终的路上,不骗你。
遂昌焦滩乡附近乌溪河,很美,总想着自己的乡居地附近能有这样一条河流,每天站在河边就这么看着它缓缓流淌,没有惊涛骇浪,像每日平静的过柴米油盐的日子,何不是一种人间至味?
遂昌山村的民居一般都是土色,跟周围环境很协调,比临安、淳安一带中西合璧的风格要来的更加敦厚朴实。
遂昌蔡源乡大柯村,依山而建。发在微信上,有微友道:“只堪图画不堪行”,他说的是,只是好看,生活极不便利,歙县很多村子就是如此。
遂昌属于丽水地区,丽水被誉为浙江绿谷,据百度介绍,丽水境内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峰有三千多座,属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翻看地图上满目的绿色,就心驰神往,其他倒是次要的。
是日住遂昌西畈乡,距离遂昌县城有一百多公里,是遂昌最偏远的一个乡。下图为西畈村民在村头乘凉。
回程路上快到江山城区,进入了四平八稳的丘陵地带,这样的地方我没有任何探索的欲望和冲动,只是告诉自己,我是过路客,快点离开这里。
返程路线,谷歌地图,视觉效果比高德、百度要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