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160鄙视链是怎样炼成的》中罗胖的一句话,大意是这样:不愿意做出改变,实际上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自己战略上的懒惰。
北京郊外宋庄的穷画家们,是这样的,口口声声的讲:自己以后会出名,现在要慢慢熬。实际上只是掩饰自己对未知改变的胆怯。
隔几天就能碰到的,来寻求合作的商户是这样:一口一个大环境不好,现在啥都不好干。实际上是想把自己的无知惰思推卸给外界环境的压力。
传统商业环境中的商户商贩,苦苦死撑,同时也在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我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做这么点买卖养活你们。实际上这么辛苦与自己不思改进也有关系。这些环境中的这些人,真的是不思进取?我是不太相信,这里面必然有其合理性。确实,论勤奋刻苦,这些人不比其他人差,但是如果用力的方向错了,最后再怎么使劲跑,也回落的南辕北辙的结果,徒劳岁月。
那为什么很多人读书,减肥,做事情,总是看起来很勤奋,却落不到实际结果?这里有个思维误区,那就是,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可以重复,勤奋就可以有结果。会有人说,不是吧,别糊弄我,勤奋你要用对劲啊,找对了目标,找对了方向,勤奋才会有结果。
总之,还是勤奋重复指向目标达成。
你问一个一年级小孩子,我能算出一万个9相加等于多少,你能么?这有啥难的,肯定能啊,加法谁不会啊,加呗。结果加着加着就累了,放弃。要么加着加着就错了,越加越出差错,最后结果要么糊弄了事,要么相差甚远。当然,也有可能碰对啦,也会有可能在计算的过程中总结出规律,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但是我们会知道,我们能做出这道题,并不是我们能够会使用简单的重复,而是我们能够使用更符合目标要求的方法——乘算。
减肥更容易成功的人,也并不是那些听了“管住嘴,迈开腿”的胖子,而是了解到科学的减肥方法,能够使用好符合生物学减肥计划的人;
读书增长见识的人,往往也并不是那些盯着小说玄幻的青年,而是不断寻找颠覆认识、拓宽视野的书籍,完成自己知识迭代的人;
处理事情越来越成熟有方法的人,也并不是满足于能够做好日常机械重复的木头人,而是在做事情的同时,能够注重改进与反馈的人。
不以勤奋为幌子,不以执行为借口。把提升作为目标,把结果作为导向,才是做事应有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