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像在我们这一代父母眼中,孩子乐于分享显得自家孩子特别懂事,有教养,关爱他人。于是带着女儿出去玩,经常会碰到女儿想吃别的小朋友东西或别的小孩想玩女儿玩具的类似情况,当孩子表现不想的意愿后,作为家长,为了缓解尴尬的局面(小孩子会一直站在面前,盯着想要的东西),更有可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会劝解孩子分享物品,当孩子表现出不时,大人们会直接出手"相助",嘴里还嘟囔着,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不懂事,给她一点儿怎么了……,不顾自家孩子已大哭大闹。
上次回老家,看到奶奶从女儿手里夺过牌给另一个小孩,嘴里还嚷着“你想干什么?”时,我感觉到女儿那刻的心颤,很是心疼,但又不知道怎么去处理,我的心里或多或少也有虚荣心。
看到大J关于分享的一篇文章,恍然醒悟,出自孩子内心的行动才能称之为分享,在我们要求下,被迫给予会增加孩子的匮乏感和不安全感,而有这种感觉的孩子拿到东西后,往往抓的更紧,生怕失去。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句:我们经常一次一次打着"要分享"的教育名义去增加孩子的匮乏感和不安全感,不被满足的孩子就会更加拼命抓住正在拥有的东西。
从小我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她的就是她的,她的玩具不让我或爸爸动,我们都尊重她,一旦换成小朋友时,我都会打着分享的名义,成功打破她的界限。孩子有时正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控制力才不想让他人玩,而我们家长则以为孩子小气,不懂事。想象下自己被横刀夺爱时的心境,那种无力感,满心愧疚。
只有体会过真正的"拥有",孩子才会主动分享,这样看似不分享,但恰恰养成一批非常愿意分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