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童度河》里,庆山谈及女儿,不是以一个育儿专家的态度,不是站在神坛高高在上, 她始终以第三人称谈及她的女儿,对孩子的关爱里,保持着一份冷静,一份清醒。
关于孩子个人习惯,上学不爱做作业,孩子的兴趣爱好,理想,读书,旅行,生死观等,她都有零散提到。我是把同一个主题的读书笔记整理到一起,打乱了文章本来的顺序,但应该没有篡改作者本来的意思。
下面的句子大部分是作者的原话,“我”是指庆山,“她”是指女儿。
关于旅行:
当她满两岁,家里有与她能够相处和谐愉快的保姆,开始恢复工作。有时在书房独处很长时间,间或有或长或短的旅行,隔段时间就出发,有时常与她分离。
但每到一个国家,会特意在博物馆或集市或商店里搜集漂亮的当地明信片,带回来之后贴满一面墙壁。
有时午睡后,抱着还幼小的她,逐幅观赏五彩纷呈的明信片。告诉她,这是佛罗伦萨的古城,纽约的帝国大山,京都的寺庙,威尼斯的桥等等,世界很大,世界很美好。等你长大,这一切值得你去探索。
旅途中一定要带上的东西,是画笔,画本和需要读的书。
每一次出门旅行,孩子会变得成熟很多。
答应每个假期带她出门远行,起码两周以上或一个月,长时间住在别处。多看看外面的天地和世界。可以再京都,找个干净的小旅馆,每天就是去湖边,庭院,寺院,晒晒太阳,走走山路。看书,喝茶。中午吃一碗面。晚上泡澡,读书,画画,睡觉。什么都不做,只是安静度日。
六岁半的她暑假在寺庙度过夏令营,免费,条件艰苦,每天早上五点半要起来读经。
早饭六点开始,玉米糊,姜茶,蔬菜,点心,新鲜莲蓬,寺院供斋不容易,几百人吃饭。
上午和师父及孩子们一起诵读《华严经》,《华严字母》《陀罗尼咒》。读诵快速,经文极美。
带心爱的孩子去旅行。文中(是指庆山读家守拙堂的《一个日本老人的育儿经》)所指的旅行,并非是舒适或奢华的观光,他建议的是学校和家庭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孩子在寒冷和盛夏季节,进行长途行军,爬山,露宿等活动。累了坐在路边,休息喝水聚餐。看见陌生人会有礼貌地微笑问好。
“孩子应该像野外的植物一样经历与病虫害的殊死斗争,经历严寒酷暑的考验。我们大人不需要用过多的规则去束缚他,只需要默默地守望,适时地鼓励。”——引用自家守拙堂
关于读书:
为她买各种优秀的绘本作品,在故事和绘画中获得知识。有一次找到一侧绘本,关于做苹果派的材料,女儿下厨学着做苹果派。
晚上读《海的女儿》原作。
她喜欢《窗边的小豆豆》和岛田洋七的“超级阿嬷”系列。
睡觉前有时会给她读庆山自己写的关于夏天观赏荷花的文章。这是妈妈写的作文,对她来说,一定很特别。
读《快乐王子》,和《风铃草姑娘》一样,这个故事很美,轻轻唱诵三遍《百字明》或《心经》,可以哄她入睡。
在寺庙夏令营时,晚上给她读过许地山《落花生》一书,里面很多小短篇。以前的人,文章写得清淡并且用词优雅。
在《养育》一章节中谈到,为他们创造阅读环境。在优秀的绘本作品中,孩子可以学会许多,在故事中找到榜样和共鸣。
关于饮食:
五岁多,一直陪伴和照顾她的保姆有事回老家。
动手做细微琐碎的家事。
去菜场买菜注重食物的产地和应季。
两个常用词:
新鲜的,即刚摘下或刚捕获就吃;
野生的,即在自然环境里成熟。
每日早起做早餐。
有时是用黄豆,松仁,葵花籽,红枣一起打豆浆,
有时用鲜玉米榨汁,配上全麦面包和橄榄油。
有时煮红薯粥。
她喜欢我做的苹果派,土豆泥和鸡蛋羹。
下午回到家会给她打一杯鲜榨果汁,拌入一些酸奶。
晚饭有时是糙米饭,紫菜虾皮鸡蛋羹,清水煮的绿色蔬菜拌上橄榄油和昆布酱油,蒸出来的玉米红薯等粗粮,或有鱼虾。
有时做三文鱼意大利面条,土豆泥,南瓜汤。
她生日花了将近四个小时做一锅罗宋汤,做萨拉米香肠蘑菇小西红柿比萨饼。
做食物是永恒的爱的表达。没办法,你爱这个人,就一定会做东西给他吃。
会做饭的人,不管男女,他们显然已经掌握一种喂养对方情感或身体的方式。
关于习惯:
不看电视,不玩iPad游戏
不让她看电视,她自己也不看。但偶尔可以有半小时时间看动画片。帮她挑选了一个英国动画节目,纯正英语发音,讲述各种幽默的优美的小故事。
孩子的心智目前还像张白纸,染上什么色彩尤为重要。不能被庸俗繁杂的电视娱乐新闻所侵扰,也不能沉浸在iPad游戏的电光声影之中。接触到的事物需要有所过滤,有所选择。
庆山说,她女儿现在有两个好习惯。
一,睡前在床上读很长时间的书,各种类型和内容的。已经开始读小说和诗歌(七岁左右)。
二,爱画画。几乎完全自发地在画板前度过不少时间。有这样两个爱好,哪怕不是那么喜欢正经作业,也觉得放心。
关于兴趣爱好开拓:
上过芭蕾课,完成了第一阶段,孩子不喜欢,尊重孩子的选择,放弃了。
目前在坚持的是画画课和英语课。
关于做作业:
她有时回家,看绘本,画画,做手工,忘记做数学和拼音的作业,也不催促。
有什么可以着急的呢?孩子总是要按照自己内在的节奏慢慢生长起来。没有什么事比保护天性和保持愉悦和活力更重要的事情。
和她结束对背诵英语的纠结,决定不勉强。
与她经历过几次家庭作业的不愉快。思考过是顺其自然还是严厉要求。最后决定就由她自己。
她的任何脆弱或困惑,只给予支持,容纳,不做勉强的要求,设限。不管怎样的处境,都要让她感觉自己是完整的,恰好的。如果她有选择,尽量给予尊重。就这样慢慢往前走。
不对她寄托过多期望,也不试图用力灌输给她什么。
有时听到一些母亲骄傲地宣称自己的孩子背下多少首古诗,背下《三字经》,《弟子规》。而我从不试图让她去学会什么。只希望她自在地喜悦地玩耍,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前行。
孩子不会接受灌输,但会喜欢被充满。
睡前祷告:
晚上睡觉之前举行小小的祷告仪式。
把手轻轻放在她的额头上,低声在已熄灯的房间里,为她祈祷。说,你会健康,快乐,美丽,安宁,你会是一个懂礼貌爱学习的孩子,你会成为一个对大家有帮助的人。
周末:
每周日上去,去三里屯的咖啡店里吃早餐。
她画画,我看书,一起安静读过两三个小时。
一起去花市。买蓝莲花和荷花,买盆景,竹子,南天竺,茶树。
关于情绪:
上小学时发作了一场持续半小时的强烈脾气。她说,不够满足,不快乐,不自由,没有玩的时间。院子里的小朋友们很久没见面,想他们。
她在读的小学的确有一些严谨和高要求的传统作风,和小时候上过的国际幼儿园的做派有些区别。
我安慰她,现在变了。妈妈和你一样大的时候,每天放学,同学互相串门,一起挤着做作业,昨晚就开始跳橡皮筋,捉迷藏。你们同学除了上课见到,一放学就被车子接走。但状况是这样的,以后想办法邀请好朋友来家里玩一玩。
在《养育》一章节中,庆山提及在意大利餐厅吃午餐的事情,三个外国人带着五六岁的男孩用餐。孩子突然发脾气,大声哭叫。但妈妈等孩子苦累了才走过去轻声跟她说了几句话,自此这顿饭老实得很,再没有吵闹。
孩子发脾气家长应该少抱怨,做个安静的人:
她说,
对孩子来说,不必故意要说明什么明显的道理。只要能做一个安静的人,不在他身边制造抱怨,指责,判断和否定他人的噪音,也不去做破坏周围的事,他自然会清净。一些大人在言论中完全不顾忌暴露出自己的负面。
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这种能力,比他们多学会几个故事,多做几道数学题重要得多。独立性是稳定心态的基础。
关于理想:
一次, 她说,我想做个服装设计师。这是她表达的第一个理想。
女儿喜欢创作,游玩,一个人长时间地做手工,说些大人一样的奇思怪想。妙语连珠,天马行空。对功课并不是很感兴趣。
我做好心理准备,她走边缘一些的路也可以。只要她觉得快乐,能够承受,可以不参与主流游戏规则。
以后做艺术做公益,或者游戏人间都可以。接触过的一些所谓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心态与性格并不好。
看中医时认识一个学徒,只上过小学的私塾,十三岁,放弃教育开始学习中医。幼年常跟母亲去寺院。这个男孩眼神干净,安静,纯净,思路清楚,绝非俗类。他的母亲很有勇气。但这里面应该也有自己的慧根。
关于管教要严格一点还是宽松一点?
她是个艺术型的人。母亲提醒我,你对女儿太不严格,自由散漫,你从来不教训吗?但除了纠正她的品格,没办法去强迫她做任何事情。在品格上,她质朴善良,并不令人担忧。
像花草一样自由生长,走愿意的路,不以社会功利价值扭曲自己。这样很好。
在《养育》一章节中,她谈到家守拙堂的育儿经,否定对孩子过于苛责和给予压力的教育方式,也提出绝不可娇生惯养。对孩子要有更为长远一些的考虑。适当让他们吃些苦是必要的。
人应该学习什么?
一个四五岁的女孩,爸爸带着英语单词书。女孩伶俐好学,已经学了很多。以后肯定也是个好学生。
但她小时候不是这样。可见孩子是带着天性来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被填塞知识。
人学习的应是智慧,而不是知识与概念。所以,多与散发出智慧和气质的人在一起,与安静而踏实的人相处。或者多去气场清净的场合。这些引领对孩子十分重要。智慧是通过存在,熏染,发散,吸收而传授的。
下面这段应该算是庆山对家守拙堂《一个日本老人的育儿经》的读书心得:
给他们温柔和清净的光,以背影带领他们,是有效模式。不展示过于功利的价值观,单以生命本身来说,展示真实的不拘泥的独立自在的状态,是重要的。
“家长们可以感觉在育儿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力所不能把握的事情。如果我们换这样一种方式思考——且不说孩子是上天所赐予的,就当孩子时老天爷和我们的共有物,那么,家长的心态是否会变得更宽容,更柔和,更自然呢?”
家守拙堂说,幼儿时代要注意“欲望,情操,知识”的综合教育。要经常联系日常的礼貌用语,“谢谢”,“早上好”,“请慢用”,“我回来了”,“我走了”之类的话,扎实地用。
“培养孩子有一个宽容,平和,坦率的胸襟……在这个善恶交集,玉石混杂的世界里,从小就培养孩子原谅他人缺点的宽容气量。”
家守拙堂老人的观点,即便就目前来看,也没有丝毫落伍或脱节之感。是朴实而开阔的智慧之道。
关于生死观:
四岁时候她问外公怎么去世的,埋在哪里。一一说了。
然后说,每个人都会死的。以后妈妈也会老去,离开。她眼圈一红,嚎啕大哭。
七岁,独自泪流满面。问起一个关于死亡和故去亲人的问题。说,我带你参加过葬礼,你知道的。
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死去,得病,意外或者老死,大家都要走。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开心,认真地做现在的每一件事情。
人要做好事,善良,这样以后出生,会变得比现在更好。
关于亲情:
我们应该在亲近的人身上,修习更多的慈悲。他们一再地原谅我们,接纳我们。这是一种信任和热爱。
很多如我这般年纪的人,成长于不相爱的家庭,从小不知道爱为何物。大多数中国人的情感意识处于低的水平,习惯一模式相处,忽略心灵的感受。我们早年被如何对待,长大以后也会这样去对待自己和他人。如果没有经历自我教育,不去训练,获得觉知,这段弯路会延伸到老死都不改变。
有时她像镜子,投射出我的愧疚,无能为力,困惑,担忧,让我看到心底的阴影。但她在给我机会修正。最终仍需要尝试改变这颗心。
我只知道,被父母充分爱过的孩子,长大后会待人比较好,更适应与相处。而像我这样的,生活不免动荡,始终在寻找机会治愈童年时的匮乏和分裂。用不爱和逃跑去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长大以后几乎花去一生的时间在纠正这些问题。未免实在是过于吃力。
至今,并没有完全了解自己。我还在继续学习如何与血肉相续的人相处,如何去爱。
关于对孩子的期待:
有时产生幼稚的想法,希望你慢慢长大,不太快进入困顿的成人世界。
能长久地活在纯真自如的童心里。
知道这不太可能。你的背影已经像个小少女。
时间太快,舍不得你成长,这是多余的情绪。
只能认真生活,不辜负你来到我身边。
感谢你水晶般的生命给予的映照。
希望你以后远走高飞,完全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替宇宙暂时照顾和保管你一段时间。愿你能够因为得到过爱,而懂得爱自己,爱他人。因此得到更多的爱。
“如果你种了一棵树,它长得不好,你不会责备它。你会观察它长得不好的原因。它可能需要肥料,或多些水,或少些阳光。你永远不会责备树,然而你却责备你的孩子。如果我们知道怎么去照顾他,他就会像树一样长得很好。责备根本没有用。只须努力去理解。如果你理解了,而且表现出你理解了,你能够爱,情形就会改观。”——这是庆山引用的某本书里的话语,非她原创。
关于有了孩子后如何做自己:
那几年,陆续写完长篇小说《春宴》,散文集《眠空》和采访《古书之美》。没有懈怠,愿意让她见到一个始终在笃实工作着的母亲,一个在学习和成长的母亲,一个在旅行和探索的母亲,一个关注个体和时间的秘密并用写作做出表达的母亲。这样等她长大,会知道对一个人的生命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女人即便身为母亲,重要的核心依然是有自己的生活。母亲不仅仅是给儿女做日常生活的琐事,更不能卸去自我的力量只围绕孩子打转。彼此的人生是独立的。她要成长,我要成长,应是如此。
顶果钦哲仁波切曾说,
繁杂的无穷尽的在家务及对亲友的照料,损耗我们的时间。
我意识到工作,适当独处以及规律性功课时间的重要性,对我而言,如同根需要水。有时非常需要独处的空间和时间。
但人岂能什么都想保全,兼顾,做到完美?
那是不可能的。必须有选择有牺牲。
身为女人,有照顾和养育的天性,自然不如男子洒脱。
母亲习惯关注孩子,而我不是一个缠绵的母亲。
觉得她有自己的路要走,是独立的生命。而且希望她按照自己的程序走。我自身也并不完尽,需要学习,探索,解决问题。有时的确时间不够用,仍需面对与处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