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一个人的见识到底有多重要?
见识的词义是见闻,知识,但是见识又与知识不同。知识是哲学中认识研究的对象,常见的知识定义是从哲学的角度提出的。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而见识是通过学习、实践、借鉴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以及遇事多想为什么,多分析、多总结、逐渐积累起来的。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重叠成功人的脚步。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完成同一学习目标,可以在同样的学习时间和环境内获得不同的见识。
见识还指一个人的对某件事的洞察能力和感知能力,指一个人对知识面涉猎广泛的程度。接受教育,不间断的学习,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把所学到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使实践充满了聪明与智慧,自然就减少了无知盲从、不知所措、以及患得患失。也就是说,学习的经历与实践的经历渐渐厚重起来,具有个人风格的见识便慢慢形成了。
见识是知识积累与实践的产物,与学历与文凭无关。
《孟子•尽心上》中写道,“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圣人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提示人们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人的视点越高,视野就越宽广,人的经历越多,见识就越丰厚。随着视野的拓展和转换,随着见识的加增与融通,人们对人生也会有新的领悟。
当你不曾站在更高的地方,你就不会看到那更远地方的风景,不会明白更多已然合理的人和人生。当你跨越不同的社会圈子,跨越了不同的社会阶层,看过了很多风景,看过了很多人生,就不再把自己当成衡量万事万物的尺度。
见的多了,那些超出正常范畴的人和事,才不会觉得不正常,只有开始理解和包容众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才会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明白得失不过是人生的一种状态,知道幸福是一种内心体验,与外界的其他都无关,我想,这就是见识带来的从容与淡然。
一个有见识的人,生命是开放的,不会甘于一辈子固守在自己的舒适区,而是适时把触角伸向所有可能的地方,接触新鲜的事物,包容不同的观点,不是旁观岁月静好,而是带着充盈的元气与时光交手过招。
一个有见识的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依赖于别人提供的给养,而是充满自我塑造自我创造的能力。知道人无完人,勇于发现自己的软肋,积极地为她穿上铠甲。把纠结不安的心事变成即刻行动的动力,把愁肠百转的时间用来丰富自我,把生活过得热气腾腾,而不是愁眉苦脸地自哀自怨。
一个有见识的人,站在人生的新节点上,即便没有设定好一个目标,一套计划,一种人生,也不会畏首畏尾迟疑不前,而是能坦然地面对将来的任何一种状况,一种境遇,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