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两年前,有一段时间,日子平淡,心情也说不出的烦闷,赶着假期就回家小住。像往常一样,是父亲一个人来车站接我。回去的路上,我问他:爸爸,过了大半辈子了,你有什么感觉呢?人们肯定都不喜欢难过的时候,但是你会不会觉得没有大喜大悲的日子太过平淡、无聊?
父亲不善言谈,所以我并没有期待他能给我解答什么,只是想把心中的烦闷找一个小出口讲出来。当时父亲开着车,目视前方,缓缓对我说:
“孩子啊,可能你还年轻,没有这种体会,其实人一辈子啊,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很平淡的,要什么大喜或者大悲呢?等你到了一定年纪,你反而觉得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很好,大喜大悲、有波动的生活反而让人不踏实,让人惧怕。”
父亲说的话,当时的我,可能不是很认同,但是随着日子翻滚向前,年岁的增长,话中蕴含的道理,对我越发变得有意义。
过去,因为阅历少,圈子简单,加之我像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性格里天生有爱刺激和冒险的一面,总会和朋友提起:“比起寻常的时候,感觉难过的时候更能感受自己是活着的。”现在,慢慢经历了一些生活的变化,亲身经历和目睹了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回过头来看那些当时自己所谓的难过、艰辛,其实根本不能算作什么,要么是自己一味刻意沉浸在忧伤的情绪里,要么是自己为赋新词强说愁。
曾经有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和朋友或恋人在一起嬉闹、欢笑的时候,似乎才能感受到一颗砰砰跳动的鲜活的心,在家里总是琐碎的家务、清淡的饭食、眼前的四壁锁住了无从谈起的关于远方的渴望。现在真的离开家,没有了想回家就能回家的寒暑假,经历了朋友、恋人在身旁更换和来往,初尝了一些生活的不易与无人能感同身受的心酸后,再次回到家中,熟悉的山土故人、习惯的菜粥甜淡、安心的栖身,就连过去习以为常的光影、气味,从厨房传来听过无数遍母亲切菜的声音,种种永恒的平凡生活百态,提醒着这一颗从来没有停止跳动的心:我来自哪里,我为什么是我。
生而为人,集万千思想与感情于一身,血肉里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让我懂得了父亲口中平淡岁月的美好,让我愿意停下来品尝这平淡生活里的细枝末节,因为所爱之人: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
少年的时候,我总是把远方、理想挂在嘴边,喜欢不羁、流浪、个性这样的字眼,拒绝世故,排斥普通,勇敢着做着梦,虽然也有过故作的洒脱,但也勇敢地做着自己。
青年的时候,我总是把别人的审美穿在身上、别人的思想装在嘴里,会在不同的阶段喜欢文艺、情怀、辩证这样的标签,不再洒脱勇敢,开始分析对错、权衡利弊,不想突出、害怕成为众矢之的,依然拒绝鄙俗圆滑和众生一面。
但时常会怀疑和忧虑,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不同角色下哪一个才是真的自己?
真正开始独自经过一段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爱情的失意、工作的压力,每个人都会渐渐懂得成长和成熟确实没有捷径。“老人言”每个人都会听到很多,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也不需复制。但是可贵的是一个渴望有独立思想的个体,经历人情世故的淘炼,百家思想冲击之后,还是会守住初心和底线。他们不因为早早知道了三千繁华,弹指刹那,就把时光消磨在床上、麻将桌上、游戏机里,也不会因为被告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就畏缩不前,延续一成不变的风景,继承固守成规的思想。
我也渐渐学会了欣赏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也发现爱生活的人,在最简陋的阳台上也要种满花,在最廉价的地板上也要铺上地胶,在最小最破败的房间里也要点上一盏读书的灯。生命的意义不只是走了多远的路,赚了多少钱或者被多少人认可一种表现形式。
我也慢慢会分辨待人友善、克制情绪是修养,从思想上散发的特立独行才是个性。生活可以简简单单,但是与爱情一样,不可以随随便便,所以做自己就是直面自己的内心,不停的取舍和坚守。
每个人定义成功、圆满的标准可能不同,但是比起平淡和生死,更多人和我一样,更害怕:从未想过和努力过去精彩地活。
诗人王尔德说: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我们都是生活在阴沟里的虫子,但总得有人仰望星空。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放下文艺情怀,回归普通生活,我们只能做一只没有思想的虫子吗?眼前的生活只是苟且吗?
我想并不是吧。我不想说真正的英雄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因为生活中大多数人不渴望或做不了伟大的“英雄”,但是我们作为浩瀚的生命宇宙中,以及爱我们的人心中,唯一的存在,我们可以更爱平凡生活本身一些,去珍惜和品尝生活平淡安稳的踏实,以及所爱之人的陪伴。但是我们也要经常抬头仰望星空和眺望远方,在有生之年,把年少的初心和无畏多保留一些,多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和故事,不是靠别人,而是靠自己,对自己的梦想和成长,留有足够的温柔和成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