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感悟】
申枨chéng,字周,春秋时鲁国人,精通六艺,做事刚强有毅力而欲望太多。
本章重点理解的是:一个人偏私的欲望多了,为什么就不能“刚”?孔子向来认为,一个人偏私的欲望多了,就容易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这个生活是很辛苦的。这是什么?被私欲牵着鼻子走了,那怎么能称为刚?他就有可能因私欲或情面而会违背礼,就会有把柄被人抓住。
孔子不普遍地反对人们的欲望,但如果想成为有崇高理想的君子,那就要舍弃偏私的欲望,一心向道。
申枨在孔子的教育下,成为七十二贤之一。唐追封为“鲁伯”,宋封为“文登侯”,明嘉靖九年封为先贤。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希望别人把我不喜欢的事情强加给我,我也不会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去强加给别人。”孔子说:“子贡啊,世上有许多事,往往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感悟】
人在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图式”,或者扩大一点说成思想、理论、规律、法则等等,都必定带有主观性,而不可能是纯客观的东西。很多事情并不能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事事如愿。
所以要修“恕”、修“冷静”、修“理智”!如果失去冷静、失去理智,就会对客观事物做出错误的判断。那么更严重的事情就会在前面等着我们!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说:“老师作人的学问、做事的学问、礼乐的学问、仁道的学问,学生们是可以学习的。老师关于人性与天道的学问,学生们还没有机会听到。”
【感悟】
一、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朱熹《四书集注》:“文章,德之见乎外者,威仪文辞皆是也。”夫子的文章不仅是讲他的仁义礼智信的文辞,还有孔子德性的外在表现,不仅仅是用文辞表达的,行为、举止、威仪都是“文章”。子贡认为老师的做人做事的学问,这是能够看得清楚的,学得到的。即使学不到,至少也能看懂,这是可得而闻的意思。
二、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是个很敏锐的人,他的问题意识是很强的。他的提问大都能点到最关键的核心问题。
1、“性”的文化
《论语》中只有《阳货》篇中有“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该处的“性”,与“习”相对,应该是指还没有“习”过的人的表现,类似于人生下来就有的初性。孔子认为,人们当初生下来的时候,相差不大,但经过了不同的环境熏陶之“习”以后,人们的表现就差异越来越大。
性文化分为物质方面、制度方面和精神方面三类,物质方面可包括人类为了释放不断产生和蓄积的性能量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器官和能力;制度方面可包括人类为了使性能量的释放与生态——社会秩序相适应,而规定的有关性的禁忌、法律、制度等;精神方面可包括性的心理、体验、观念、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
2、“天道”
论语中谈到天道的只有本章一处,而且还是子贡说的。其他的地方,孔子常言“天”,也常言“道”,但是从来没有说过“天道”。所以子贡说,“不可得而闻”。
①圣人得“天理”。《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道是贯穿万事万物之理,是自然规律对人世的福祸效应,圣人得到这个天理了,所以得“人道”。不是说夫子故意不说给弟子们,其实就蕴含在三纲五常及日常孔子的言行中,只是人的境界达不到时,听了也只是个听,如云中望月、雾里看花,看得模模糊糊。
②子贡略有感知。程子曰:“此子贡闻夫子之至论而叹美之言也。”这是子贡听到夫子关于宇宙本体的这种天道的教诲,大概是听懂了,所以他真是拍手叫绝,他叹美,这是他的一个感叹的话。
孔子关于性与天道的学问没有传下来,因为孔子讲,只有颜回一人真正得这个道,颜回闻一知十,其它人没有真正得道。不幸颜回比孔子去世早,所以没有传下来。
③ 闻而未信,信而未解,解而未行,行而未证。江谦曰:“除却性道,安有文章,文章即性道之显者也。既云‘夫子之言性与天道’,即非不言,不可得而闻者。闻而未信,信而未解,解而未行,行而未证之差也。”夫子的言性与天道,不是不言,而是弟子不能领悟。怎么叫没领悟?闻而未信。是听到了,你没有能生信、信心。生了信,没有理解。解了未行,没去力行。行而未证,你没真正到那个境界。所以信解行证,这就是讲“得而闻”。所以夫子他的整个教学最终目标,就是让我们证入性与天道。
《易经》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论语》有20篇约500章,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近百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汉字活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