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源于《左传》。
读《春秋》的关羽和读《左传》的关羽究竟有什么不同?答案其实很简单:评书演义塑造关羽“夜读《春秋》”的形象,是为了凸显他的忠义;正史记载关羽爱读《左传》,表示他有着武将最为必要的军事修养。
《孙子兵法》是纲领性的内容,相当于数学公式,而《左传》汇集了春秋时代大大小小的实战战例,从组织部署到攻杀战守,从计划到变化,从执行计划到应对突发事件,从前线到后勤,从内政到外交,从战前动员到战后总结,从已方视角到对方视角,总能写的具体而微、灵活灵现,丰富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三国演义》。所以关羽爱好《左传》,就像皇太极、多尔衮爱好《三国演义》一样。歌德说的没错: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爱好《左传》的将军史不乏人。东汉开国名将冯异和南朝名将羊侃都是兼爱《左传》和《孙子兵法》的,因为打败侯景而名动天下的王僧辩也是著名的《左传》爱好者。最著名的人物要数西晋名将杜预,他是灭蜀平吴、结束三分天下的重要功臣。
杜预人称杜武库,这是形容他学识渊博、干练多能,胸中就像武器库或储藏器物的仓库一样无所不备,是一位机器猫式的奇才。今天的《大学语文》收录有王勃名文《滕王阁序》,其中有“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这是恭维当时在座的王将军,很巧妙的把他比作杜预。
杜预生平做爱《左传》,自称有《左传》瘾,这当然比烟瘾、酒瘾高级多了。他还精心为《左传》作注,写成一部《春秋左传集解》,这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左传》注本。
传统学术很讲师承,师承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前程,所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并不是一句场面话。汉代官学权威刘向梳理过《左传》在汉朝以前的师承脉络:左丘明传曾申,曾申传吴起,吴起传给儿子吴期,等等等等。
我们今天读《左传》,当然不会再怀有军事动机,但《左传》对我们的意义可能会比它对关羽、冯异、羊侃、王僧辩和杜预的意义更大,因为它是理解中国传统,理解“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第一块敲门砖。
很多学者开列传统经典书目,都会把《论语》作为第一本书。《论语》的确在今天名气最大,也好读得多,但问题是,如果不读通《左传》,就很难理解《论语》。《左传》在传统典籍中最有高屋建瓴的意义,两千多年历史中的许多沿革、争议、改变,从风俗到立法,从秦朝郡县制到明代大礼议,甚至从中国的夷狄论、文学观到日本的武士道,都可以一路追溯到《左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