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火之魂]
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从蛮荒时代到刀耕火种、钻木取火,人类学会了用火,才逐渐走向文明。
火的发现和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的一项特别重大的成就。火可以烧烤食物,可以用来围猎和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
火还可以记载历史,远古时代的人类利用烧得滚烫的各种石块、石条在风干的树皮、树叶、树干和竹竿烙上极为简单的图形,用来记载人们的生活以及劳动成果。
到近现代,人类把火力在生产生活端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乃至于像火枪、火车、火电、火箭的出现。
而现在,姚筑定用“火”来创作一种艺术作品——烙画。
一个普通的木料物件,一支“火笔”、一双灵巧的手,稍待片刻,一幅精美的烙画便创作而成。姚筑定二十载与“火”为伴,与他所执着的烙画艺术相依。
“烙画不仅需要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同时还需对‘火候’的准确把握以及对‘传统工艺’的坚持。”姚筑定说。
“烙画”源于中国民间工艺,并且历史源远流长,现代任何艺术院校也没有这门学科。
夏商周时期人们懂得制作各种器皿,刀、剑、斧等生活用具和劳作工具,随着工具材料的变化,“烙”的方式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汉代“烙马印”是迄今为止可考证的最早的烫具。
西汉末年,有个叫李文的烙花工匠,是远近闻名的烙花高手,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人称“烙花王”。
传说当年“王莽撵刘秀”,李文曾救过刘秀并送一只烙花葫芦给他作盘缠,公元25年刘秀称帝后,仍不忘烙花王的救命之恩,查访到他后即宣进京,赐银千俩,加封“烙画王”,并把烙画列为贡品,供宫廷御用。从此,烙画文化便蓬勃发展,名扬四海。
随着纸的发明以及墨、毛笔、颜料、绢等的出现,人们发现可以在纸、绢上画出更精细,色彩更丰富的画来,此时用颜料绘画迅速得到了普及。而烙花这一工艺便逐步被人淡忘,仅存的烙花艺人都是木匠出身,人们觉得在家具上烙上一些花纹图案还是很美的,这才使得烙花技术在人类历史上艰难的生存。
近代文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二十世纪中期发明的电烙铁使得烙花艺术出现了飞跃,并进入了“烙画”艺术时代。这一时代人们利用先进的电烙笔开始在通过特殊处理木板、竹、丝绢、皮革等材料上,烙绘出极为精美的图画。
[笔-烙之舞]
贵阳绘画艺术圈里有一个“林城三笔”的称号,指贵阳三个用特殊工具作画的人,姚筑定是“火笔”,也就是用烙铁作画。
他用电烙铁在葫芦、木珠以及各种木制的根雕上画出花鸟鱼虫,毛发自然逼真、风吹欲动、栩栩如生,既可以描绘纤毫毕见的工笔画,也可以表现粗犷豪迈的逸笔画。
“烙画结合了素描、国画乃至浮雕,所以它有很强的立体表现力。”姚筑定向我们介绍道,他曾给省委办公厅画过“遵义会址”,给外国企业画过“甲秀楼”。
当谈起这些令行业钦羡、让自己自豪的作品,其重点并不是显摆自己的画如何被政商界欣赏,而是介绍他用在那些大型的烙画中如何使用素描的效果去表现建筑中的光线。
1949年随着新中国一起诞生的姚筑定自幼自学国画,接触烙画纯属偶然。
1997年他去河北参加活动,有朋友送了他十几张三合板,问他有没有办法用这些材料作画,他思来想去不知道如何处理,最后想到把铁棒烧红了烙在木板上,以烙痕作画。从此他便迷上了这一种特别的画笔。
最初姚筑定试过用烧红的针作画,之后发现电烙铁似乎更趁手一些,加热也方便,可以随身携带,就坚持用电烙铁创作起了烙画。
采访当天笔者还随姚筑定去了一趟火车站批发市场,在一间不大的根雕艺术店,角落里整理地排放了几十个形态各异的葫芦和木制工艺品,姚筑定一一介绍着他的作品,他说这些物件本身并无特别之处,成本只是十几元一个,稀奇的是它们身上的画,只要他给这些东西烙上一幅画,成交价格即刻增长几倍到几十倍。
随即,他领着我们一起去往南明河畔的一个叫“曦夕茶书院”的地方,姚筑定是这里的常客,这里经常举办一些茶艺培训或艺术沙龙都会邀请他现场作画。老板和茶艺师都是他的粉丝,今年茶馆外的花坛中种植的葫芦长成了一个,店里的茶艺师便摘了下来,请他在上面作画。他画了一只啼叫的春燕和抽出嫩枝的树苗。
“画画的要素无非就是点线面,我不用那些机器,就是一把电烙铁,你看他的头就已经具备了点线面的要求。”姚筑定所说的机器是指现在的电脑绘制激光制作的烙画,以及一些烙画作坊里使用的全套绘制工具,他却忠于一把老式的电烙铁走天下,珍视这种方式带来的手感与每一件烙画作品的唯一性。
手工一个个画下去,根据材料的瑕疵化腐朽为神奇:“葫芦、竹节上的斑点和伤疤可以做山做水。这一点机器做不到,电脑也做不到。世上绝无两个同样的葫芦和同样的画。”
他作画从不苛求材料,随心所欲没有局限性,大到几米宽的木板小到一粒豌豆大小的木珠都可以画,但最常画的是葫芦,因其有“福禄”的美好寓意,也是他的画迷们最热衷收藏的作品。
[丹-赤之心]
退休之后的姚筑定每天都在各个朋友圈子里面转悠,除了火车站一带,贵钢花鸟市场也是他常出没的地方,与做文玩的老板、造古琴的工匠、养花鸟的玩家交往,他称自己的退休生活就是一种“游弋艺”的生活。
姚筑定每天生活很闲适,他不看电视剧,每天打开电视看一些纪录片和体育赛事,晚上出门散散步锻炼身体,其余时间都在朋友圈子里穿梭。
他很受贵钢花鸟市场一些店主的欢迎,与他们私交甚好,画好的作品许多就都拿去花鸟市场的店铺里与人交流,或寄存在店里等待爱好者的发现。
帮他出售作品的朋友往往也是他的画迷,热衷于收藏他的烙画,有一个朋友收藏他画的葫芦数量达到几十个。“他们家有一次外出忘记关门,回来第一时间不是去查看家里的财物,而是去看我画的那些葫芦还在不在。”这件事很让姚筑定很感动,他最开心的是别人真心喜欢他的画,只要是真的喜欢,他甚至可以画好了送给对方,哪怕要出售肯定也会打折或只收一点工本费。
“土豪不给他画,没意义!”姚筑定摆摆手说,曾有人豪气地要买下他六个葫芦,姚筑定观察此人对于烙画并无了解,对他也没有什么尊重,便直言说给再多的钱也不画。他说当时讲话太冲动,现在遇到这类人都是托辞忙碌或没有时间婉拒,但他的画依然只给真心喜欢的人。
“我需要保持一颗纯粹的艺术之心,金钱不能把我的心买走,不同的心情画的画也不一样。”
姚筑定唯一一次对现实妥协是他的儿子参加2000届高考,要负担今后每年将近一万块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他当时每个月几百块的固定工资已经拿了十几年,可预见的是今后入不敷出,只好在孩子念大学期间进行一些商业创作。
等到孩子大学毕业成家立业后他就再也不接这类工作,当起了“闲云野鹤”,游弋在艺术家的朋友圈之中,不开工作室,也不开门面,买卖仅仅随缘,送出去的画永远比卖出去的多。
[青-学之谦]
在南明河畔的“曦夕茶书院”,姚筑定戴上眼镜坐在窗边,准备画两个葫芦送给笔者。桌子上摆着他的装备:一只已经用到表面斑驳的旧笔盒,一把电烙铁。
窗外倾盆大雨就像一盆盆散落的珠子掉落在南明河河面,雨中行人匆匆,屋檐下躲雨的人焦躁不安,他坐在那里安如磐石,用笔稳健。
姚筑定的烙画不拘泥于材料和风格,其需要在不同的物品上画出极为精细的线条,为了保证作画时不会手抖,他已经多年不沾烟酒,虽然经常出没于茶楼,但是自己已经习惯了一杯白开水。
70年代与他同期一起画画的人许多都从政或从商,到现在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姚筑定没有这些光环,他只是一直在画画,并骄傲于自己坚持了下来。
“我只管耕耘,能上一步就上一步,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现在我也不为钱不为利来画。”他说自己只是一个草根画家,但没有一天间断过画画,就像做作业一样,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艺。
除了退休以后专注于烙画这项爱好,姚筑定从未当过专业的画家。
年轻的时候是知青,在贵州的乡下做过两年的茶农,再被抽调去清镇纺织厂做了十八年的机修。清镇纺织厂是当时贵州最大的纺织厂,不但有纺织还有印染,姚筑定在厂里面除了机修的正职外,还是文艺骨干,厂里的板报和文章都是他负责,又要画又要写,88年被调回贵阳在工业品贸易中心做保卫工作。
无论是做知青还是做工人,或者最后在卖电视电冰箱的百货公司值班当保卫,姚筑定从未放弃过画画。
困窘时他甚至买不起专门的画纸,用普通纸练习,每次去参加比赛为的也不是要去获奖,而是冲着参赛可以得到几张主办方发放的宣纸。
“全国会画画的不下三十万,吃这碗饭的不下三万,能成名成家的恐怕不到三十个。”除了绘画,琴、棋、书等技艺姚筑定也样样精通,如果要将这四个技艺做个排行,那可能是画、书、棋、琴这样来。他认为艺术的成就靠的是文化的积累,最终比的还是人的底蕴,对于艺术家最重要的是环境和个人的追求,他相信默默耕耘坚持在这个行业自然会水到渠成。
“财富也好艺术之心也好,只有谦虚的人才可以吸收。”他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保持一种仍然年轻、仍然需要进步的学习心态,对于新事物,他不惰怠也不抗拒。
为了能让他更方便的跟人交流烙画,儿子为他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教他使用微信,“炎笔丹青”这个微信名称就是儿子给自己取的。他每天都熟练地为自己的作品拍照、修图、上传朋友圈,在微信上与人聊天,与我们寻常印象中年近七旬的老年人全然不同。
[憩-愉人悦己]
采访结束,我们拿到了他画好的葫芦:一个画着锦鸡与彩蝶,寓意“锦上添花”;一个画着公鸡与牡丹,寓意“富贵花开”。最后用抛光工具处理完毕后递给笔者拍照收藏,随即便起身开始收拾东西,盖好笔盒,装起眼镜,合上文件夹,大件小件刚好塞满那只旧皮包,电烙铁卷好线握在手上,他说下午还要赶往花鸟市场与朋友见面。
贵钢花鸟市场仿佛是姚筑定的另一个“客厅”,他在这里谈笑、交友。
听笔者介绍到片区将要改造成为540万方的城市综合体,并且未来还会呈现一个升级版的花鸟文化步行街,他说:“花鸟市场的现在是鱼龙混杂,有品位的人有,普通老百姓也有,文化市场只要大家喜欢,做得规范化就好。”
姚筑定认为贵钢旧址是一块做文化市场的宝地,交通四通八达,又有这么多年的历史与沉淀。唯一的隐忧在于贵阳近年来更侧重于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忽视了文化产业,缺少一种对艺术家和文化人的尊重,这对于未来的花鸟市场将是一个考验,也是一种机遇。
“花鸟市场是一个愉悦市民的地方,而我只要做到自己喜欢的事情,给别人画画,愉悦别人,自己享受这个过程。”
从茶馆出来已过正午,雨也停了,一些残留的水珠透过高大的香樟树叶层,打在肩膀上,我们和姚筑定就此别过,在空无一人的箭道街,他的背影看上去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爷爷,而我们,还有他自己,却明白他心里怀揣着怎样的一颗艺术之心。
[首钢·贵州之光]
贵阳主城中心油榨街片区大型改造项目,由首钢地产打造的540万方新一代城市综合体首钢·贵州之光即将启幕!项目除了4月份已经开放的贵阳鸿通城、大南门星力广场城市展厅之外,6月15日中大国际广场城市展厅相继开放,6月18日油榨街红星美凯龙城市接待中心盛大开放。
世界500强首钢集团旗下首钢地产2017年强势入驻贵阳,项目始终秉承“集19载精工经验,细筑绿色未来”,让贵阳又添一张新的城市名片——首钢·贵州之光。项目以“让城市更繁荣,让生活更美丽”为理念,倾力打造一个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一个更有品质的生活方式。
首钢贵州之光将把贵阳中心城区最后一块可成规模开发的大型用地打造成贵阳城市新门户,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25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约540万平米,容积率3.32,绿化率达31%。整个规划区建设用地三面环山,东依森林公园,南靠炮台山,西临南岳山,山体的自然围合形成了规划用地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项目以中央商业体系、中央商务体系、都市旅游体系、都市豪宅体系、都市综合服务体系为项目功能定位。
项目位于城市繁华地段,区位优势明显,人流量大,周边配套完善,靠近红星美凯龙、花鸟市场、大型商场等,首钢·贵州之光坐落于此,交通优势凸显,项目内部四纵四横路网体系与城市干道贯通,是主城区交通最便捷的区域;同时,这里汇集轻轨2号线、4号线、BRT快速公交、27条公交枢纽站,让你告别堵车的烦恼,出行更加便捷。
项目内将建5所幼儿园、2所小学、1所初中+高中;此外首钢·贵州之光还将打造3个购物中心和3个购物街区,满足您的日常生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