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房地产变化很大,市场收缩,央企地产单位也在裁人了。还记得当时是被公司的招聘语“闯荡江湖,央企才是最好的归宿”所吸引,作为校招生,今年也感觉到了岌岌可危。
从来没有考虑过事业单位的我,今年也开始看事业单位的招聘了。投了前段时间西咸新区管委会的招聘,非编制合同工。考前第一次做了一套行测和职测的卷子,就硬着头皮参加了笔试。先说结果:笔试成绩83,好像还不错。复试有两轮,第一轮小组面,91.67,小组第二,有2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前三名进入;第二轮结构化面试,89.2。这个岗位只招2个人,已经知道自己没戏了。事实上我也是抱着试一下的态度,在小组面的时候大概知道了工资后就不想参加第二轮面试了。
复盘一下我在各个阶段的状态和行为。首先是初面。有1分钟的自我介绍,问了一下我对竞聘的这个岗位的优劣势。因为好奇想进去看看,所以好好准备了下。感觉回答的也很流畅。
初面结束后过了一段时间才通知的笔试,通知笔试和笔试考试的时间不到1周。我从来没有参加过事业单位的考试,甚至连题型都不知道。接到通知后找同学大概了解了一下事业单位的题库资料后,在网上找了2套卷子,认真的做了一下。自我感觉我的语言常识部分还是不错的。数学逻辑推断那块本来一点不了解,做了几套题刚好第二天考试的数学逻辑就是我前一天做过的那种。笔试比较简单,我们这个岗位笔试最高的好像是87分,我得了83分。
笔试结束后又过了1,2周通知复试。复试有2场,小组面+半结构化面试。在小组面前,我们在等候区大概聊了一下这个岗位。有一个在F西管委会的男生说到手工资5千多,他是本科学历,在F西管委会也是合同工,据说到手4千多。当时听到这个工资的时候就不太想继续参加了,因为有人特别想进去,有点担心自己占了别人的名额还不去(PS:后面面试才发现,在管委会和公务员体系里干过的,小组汇报起来秒杀我们)
小组无领导面试环节。首先是1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是读题、个人给出题目问题的解决方案、相互讨论共同给出一个方案并选举一人最后总结汇报。无领导小组面试的时候就感觉到社会上的人和体制内的人的区别了。他们汇报的时候整体框架是:考生开始答题 + 对问题的升华凝练,比如考古工作是一个城市的的综合文化的体现,对于一个城市而言,经济是面子、文化是里子 + 因此我认为要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考生回答完毕。中间出现了很多政府公文里常见的词语,比如顶层设计、互联网+,在我来看就是做好行业制度建设和宣传维度(苦笑),简单来说,两类人的思维就是不一样,我们更偏向于如何执行,他们思考的高度更高。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时间还是挺长的,我应该是擅长在群体里提出亮点的见解,最后成绩是总结陈词的是沣西管委会的那个男生,得了92分,我第二名91.67分。
当天晚上9点多短信通知参加第二轮的半结构化面试。我基本上没准备,因为得知工资的情况的时候已经不想过去了。
第二天面试前等候期间,坐在我旁边的一个男生问我借笔用,我看他准备了好几页可能问到的问题。还能听到他在模拟训练。我这才稍微准备了一下。
结构化面试首先是1分钟的自我介绍,这里复盘一下,应该多说一些自己跟这个岗位的匹配性。不管结果怎么样,过程还需要好好准备的,我的心态就没有放好,导致知道自己的得分后有点小小的后悔。介绍完后,主持人念出一段材料,面试人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时间3分钟。最后是面试官提问,回答时间2分钟。我的面试官提问的是:我的专业和工作背景都和这个岗位关系不大,我如何能胜任这个岗位。根据这个问题,我后来反思了一下,他们还是更想招在体制内工作过有这方面经验的人。或者体制外但是经过申论行测这种训练过的人。那些领导更喜欢这类的汇报方式。
题外话:参加终面前,托老公帮我问了下他同事媳妇在F西管委会的工资待遇,这个姐姐说目前没有事业编,只有管委会编制+合同工+劳务派遣,她是合同工,工作第10年了,这次XX新区招的也是合同工。工资待遇跟自己的职称和工作年限有关。管委会编制和合同工的待遇基本差不多,编制内会多一些福利待遇,具体是什么她也不知道。这个姐姐目前是高级工程师,非管理层。据她说不怎么看自己的工资,原因是很稳定,也就不怎么关注工资:没有年终奖,有一些补贴,月度工资=基本工资+部分绩效(这部分到手大概7K-8K左右),剩余绩效一个季度发一次,大概了解下年薪应该和我的差不多。
这种体制内是,职称到了、工作年限到了,综合部的同事就会主动打申请给员工加工资,不需要员工自己申请操心。我们公司是需要竞评+汇报,有的单位比如第二天面试借我笔的那个男生,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据他说想要加薪只能跳槽。
另外,这种体制内的人员会经常看一些体制内的招聘,比如F西管委会的会看这次XX新区管委会的招聘,也可以内部考试之类的。想升迁也是有路子,只要自己工作认真出成果,也是可以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