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的在廖力生打入一粒金子般进球的时候,早早关了电视,多享用一小时宝贵的睡眠,你有没有如此幸运?
烂泥扶不上墙是种病,偶尔还是绝症。看看如今的中国男足,大概已经到了晚期。
曾经期待,如今坚持,输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信仰。赢的都是奇迹,输了才是正常,不知道一道伤疤反反复复揭开上药,再揭开,再上药,多少次,才能换来无视疼痛的麻木。
摔过多少电视,住过多少旅馆,才会觉得输球也并不冤枉。
感情是用来珍惜,还是用来浪费,国足我还能为你心碎几回。
熬过了多久患难,湿了多少眼眶,才能知道伤感是爱的遗产。
C级的球员+D级的教练,即使打入一记A级的入球,仍难以赢下一场S级难度的比赛。
赛前一片哀嚎,赛中欢呼雀跃,赛后一地鸡毛。。。
如果在悲观中默默死去,不做挣扎,想必死的不会这么痛苦。如果是局面一面倒的碾压,如果上半场的国奥踢的四平八稳,而不是血气方刚,如果没有廖力生打入神奇进球带来了短暂的领先,现在还会有人骂国奥么?可能连骂都懒得动手了。
没有希望,就不会有失望。
镀金·徐新说,“尽力了,但做的不够好,球踢的很憋屈…”
尽力与否,知者自知,转播中的中国球员上半场拼的很凶,下半场已经完全跟不上节奏,所以结果还是一样的,虽然过程多了小小的波澜。
不能以点概面,但徐新却是场上十一名中国球员的缩影,努力、焦躁、憋屈与郁闷。踢球的你可记得自己是否有过似曾相识的感觉,当然,踢球的人都会遇到。山外山,天外天,皮球在对手脚下流畅的运转,而我们只有看的份,纵使对手好意把球还给我们,自己也控制不好,马上就丢了,当我们被对手技术碾压的时候,只剩憋屈。
技术?老生常谈,想想这批球员的年龄,大概都是90-95年出生,而那个时候中国足球的职业化也才刚刚起步不久,他们成长的环境,依然是“背景第一,身体第二”的年代,踢成这个鸟样,也不全赖他们。骨龄悬案,假年龄风波,一切一切只为了在身体的对抗中占得优势,赢得那政绩薄上好看的字眼。
日韩青训为成长,中国青训为成绩,十年,方见恶果,再十年,已经不治。
从“我们和日韩没有差距,这次输的很可惜”到“我们和日韩差距明显,鲜有交手机会”大概也就是各自职业化的二十年吧。
看着日韩的国青队可以在世界大赛上打出巴萨式的配合,而我们的国家队尚且停球三米外,无奈。
传接球这种最基本的却最重要的技术,“高冷”的中国却从来都瞧不上,“传接球有什么用,我们平均身高1米85”。连基本的技术能力都没有,却要追求各种复杂的战术能力,意淫各种“4-1-4-1”,妄想着一个牛x的教练,找到一套适合中国的教练,一飞冲天。
“大哥,你连球都接不住,你还xjb跑什么位?”
“你连球都传不好,你有资格指挥我跑位?”
不知道,你还记得自己踢球时候有没有这么个小习惯,喜欢抢对面脚法最差的。“抢他,逼他,对,你看球断下来了吧。”草根如此,职业亦然。
碰到中国国家队,大概已经不用去找脚下技术不好的来抢,毕竟全队都差,在业界也是出了名的。对付中国队,一个字——抢,稳稳的幸福。
出球不过三下,必然上天,你还扯什么xjbt战术啊。
技不如人,又不甘心,怎么办?拼!这是身为弱者特有的也是最强大的武器。谈到拼,我们不如近邻韩国,较之世界闻名的跑不死,中国球队大概谈不上拼,也只好说“尽力了”。
兵仙韩信,背水一战,以一万对抗二十万,为什么就拼赢了呢?
“朕就这么大能耐,你能咋地!”
“u can u up,no can no bb.”
我们抢不动了,但卡塔尔依然可以上来逼抢,毕竟人家控球时省了不少体力嘛。所以,大概下半场体能透支,跑不动是正常的。看来这个“拼”的战术确实不适合我们中国的球员,还是另寻他途吧。
谈到拼,韩国与澳大利亚相继发来贺电,英超全体表示看看热闹。
技不如人控不住球,控不住球只能拼命抢,拼命上抢导致体能崩溃,体能崩溃导致丢球更快,此循环何解?
1-3,输的很憋屈,也很窝囊,习惯性气急败坏申请红牌,输球丢人的事总让人想起一句熟悉的广告语“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对于徐新,原本就是一个二十出头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做出这样失态的举动也并不是不可饶恕,谁年轻的生活没犯过混呢,只是不同于常人,你是一个代表国家出战的球员,站在球场上,请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下次,长点心吧,孩子。
原本被看衰的“最弱国奥队”,过往缺少足够的关注,现在看来,或许是件好事。
爱一个人好难,想忘记更难,沦陷于中国足球,大概就是爱上了一个死不悔改的人渣。
但没办法,谁让中国球迷口重呢,忍住心中一千零一个“河蟹”中国国家队的冲动,依然爱着她。
你见,或者不见,国足就在那里......
END
看完国奥的比赛,心有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