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读后感10篇 2018-08-31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是一本由苏杰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6.6,页数:360,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读后感(一):我们追逐知识付费,却不曾认认真真看一本好书
前几天,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行业前辈,在朋友圈发了一个问题,我回答了一下,ta非常认可这个答案,而这个答案就是来源这本书里。
我相信这位前辈在工作中是非常专业和有能力的,当时ta可能只是忘记了,或者无法显性表达,或者只是ta有另外一套方法论去解释……
前段时间,知识付费圈子,在讨论一个问题:面对碎片化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办?我比较认可的观点的是:知识不是碎片的,ta是系统的,只是你接受知识的方式是碎片,更重要的,这种碎片式的吸收方式,不是互联网带来的,ta一直存在,回想一下你上学时,难道不是通过一节节课,总计3~4个月去学习那几本书吗?
我记得曾经有有这样一个视角去看行业的周期:无方法论时期,有方法论时期,方法论复用时期。我觉得中国互联网行业,经过了接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到一个形成和出现方法论的时期,具体现象是市面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职业培训的课程。
我偶尔会听到,圈子有人吐槽说苏老师就会写书,做产品不咋地,而写的书基本都是坑人,相信苏老师也听过,我不做评价。但是,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相信苏老师自己想得很明白了——这句话大概意思是“有人通过做一款牛逼的产品改变世界,而有人通过创建一套牛逼的方法论改变世界,这二者同样值得尊敬”。
总结:
这是一本关于产品经理方法论的好书,足够系统,足够易懂。
如果你还在追逐市面上那些,穿着各种五颜六色衣服的“漂亮姑娘”,我建议省下你的精力和钱,好好研究一下面前这位真正的“好姑娘”。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读后感(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读后感
继1.0的版本版本之后,非常有幸能够在早一些的时间内读了2.0版本,距离2010年的1.0版本已过去7年,苏杰也在他的产品之路上越走越成熟,从产品经理到创业者,身份的转变,也让这本书的内容变得更加立体。
笔者是一名入行2年的产品经理,从一开始的小白,到开始独立带产品线做项目,历经了一个需求的提出,讨论落地,成型PRD,各方评审,项目开发及管理,再到上线,最终不断地迭代,整个过程中如何协调协调资源、如何推进项目、如何拿到最优的结果,都是需要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字形,反思,总结,最终一点一点成长的,在没有指导或者没有专人的带领的情况下,是非常痛苦的。幸而在迷茫困惑之时,能够有这样的实践沉淀出的理论指导,在摸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不至于偏离方向。
废话不多说,聊一下读完后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吧。
1.产品思维
一个产品的开始,最开始的产品定义与架构,然后是产品设计,接着做出来,最后推出去,这个过程逐渐发展成四个可能的发展方向,
产品架构:定义、规划产品,确定产品定位,规划、把握产品的节奏,对产品进行宏观把控,对经验要求较高。
产品设计:负责产品细节设计。To C的产品,需要和产品设计紧密配合,注重用户体验,对于海量用户的产品,细节设计会产生很大的价值,但职业天花板相对低,To B的产品,主要是业务、流程、规则的设计。
产品管理:狭义的管理,偏资源协调,跟进实施和团队建设,有点像项目管理,负责把产品做出来。产品运营:负责产品大运营,解决产品“有人用”的问题,建立产品与用户的通路,负责营销推广。
2.需求开始到落地
需求产生一定是用户的典型场景下有确切的需求,否则,就是一个伪需求,或者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需求,采集需求这个阶段,需要接触大量用户,以验证概念。
此处可以说一下理解需求的3个层次:
第一层:观点和行为。表面能听到,能看到的东西,一般是通过用户怎么说,怎么做直接表现出来。如果只到这个层次,是非常浅显的层次,只能停留在一个执行者阶段,无法到达更深层次。
第二层:目标和动机。用户为什么这么说,怎么做?如果能找到目标和动机,会稍微好一些。但是相对于第三层,这里还是要实在一些。比如,用户说希望每天开始健身、跑步,目标是减肥。再往深层挖,期价值观层面的需求可能是为了在朋友面前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的自己。
第三层:人性和价值观。最深层次的,最底层、最稳定的需求,人类社会诞生的千万年来,基本上没怎么变。如果能把需求挖掘到这个层次,就找到了产品最本质的用户价值。
3.功能迭代
需求在经过一段艰难的过程后,终于成为一个确定的PRD,开始投入开发的过程了,那么这个过程中必定会受到各方资源的挤压,而老板说的上线时间又跟所拿到的资源并不匹配,所以最终做哪些,哪些先做,哪些过一段时间再做,都需要产品经理做好规划,最终的结论可总结为:
gt;基础功能必须要做,且开发测试资源都必须完全支持。
gt;在产品初创期,先实现个别低成本的亮点。
gt;对期望功能,先做性价比高的。
gt;无差别功能无需做,低成本验证出来即可。
gt;对反向功能,权衡各方利益后再决定。
最后,聊一些比较感性的东西,人人产品经理,不是说人人都可以是产品经理,苏杰在1.0的版本中也讲到了,这是一种思维模式,我们不管是否是做产品经理,还是在从事某种职业,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都很有帮助。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对社会来说更可能成为进步的推动力。
这本书沉甸甸的,与它的重量一样,笔者强烈推荐给各位创业者或产品经理,相信我,认真读,你会受益匪浅。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读后感(三):逃避思考太容易
新加入一个小团队,需要学一些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于是拜读了业界名人苏杰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1.0与2.0。
从1.0到2.0,明显感觉到作者的进步。写1.0时作者才工作三年,写出的东西更接近于“阿里系产品经理养成指南”,属于“术”的层面;如果我给它评分,应该三颗星吧,当然主要原因是我不属于它的目标客群。而2.0成书于作者工作十年后,已从职场新人成长为创业者的平方(为其他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创业者),阅项目无数;于是2.0从“术”的层面升级到“法”的层面,面向“泛产品经理”输出方法论,我觉得各领域工作数年的人们(无论志得意满抑或中年危机)都可以读一读。
从1.0到2.0,苏杰一以贯之的观点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意思是,人人都需要有产品思维,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其核心是正确地思考。大到改变世界的理想,小到工作生活中的打怪练级,乃至家里的装修工程,这些问题万变不离其宗,而产品思维就是一把无形的剑。
在我们多年接受的教育里,很少有产品思维的踪迹。问题是现成的(老师给的),方法是划了范围的(课本上的),我们的典型任务是套用方法来回答问题。
在螺丝钉形态的工作中,问题同样是现成的(老板拆分给你的一小块),方法同样是划了范围的(往往打上了自己部门的烙印),典型任务是一头扎进问题里埋头苦干。看似精益求精,却总觉得差一口气。技术出身的人容易陷于这样的局面,而我认为这不是技术的锅(我见过厉害的程序员都是思维深且广),毕竟技术本质上也应该是为了解决问题。
在资源富余的公司里,则免不了要“没事找事做”以保持自己的存在感,“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这个状态往往经不起意义的追问:
——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么?
——流程与方案合理么?
——如果是老板想做,那老板是怎么考虑的?
——如果是服务于KPI,可我觉得这个KPI体系很傻逼怎么办?
其实就是在“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这两点上反复诘问自己;而限于立场和视野,往往止步于纠结苦闷。譬如我自己,就是在离开一个行业之后,才演算清楚它的商业模式;却没早点想到后退一步,去看到故事的全貌。而今走到一个资源紧缺而问题无数的阶段,更觉得全局观和远见(全局观是空间维度,远见是时间维度)的可贵。
苏杰的这本书,便是教人早早地开始正确思考。在我看来,苏杰的过人之处在于一种结构化的能力,能把大千世界的问题归纳为抽象模型,把手头工作、长期生涯乃至自己本身,都视作一个产品。他有着强烈的自我驱动,不断汲取知识、训练思维、归纳总结,工作三年就开始著书立说乃至开山立派,非常了不起。其产品体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长期践行的循环:输入——思考——输出——收集反馈作为新的输入。我相信,在这样的循环中,最大的收益应该是他自己的成长(从他的推荐书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实用主义的人,或者说是和文艺不搭边的人;而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的人)。
相比之下,太多人只是不断地在输入,而缺失了思考和输出的环节,这是不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惰?没有对输入的加工和整理,便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少了思考和输出,可以说是无益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毕竟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大量知识涌入太容易,逃避思考也太容易;最怕年复一年,惊觉自己已不会思考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读后感(四):本书的自序与致谢 from iamsujie
从一顿火锅说起若干年前在重庆,和朋友一起吃火锅,我第一次见到下图这种啤酒瓶盖子,它有点像易拉罐的拉环,开瓶体验不错。朋友说很多人就因为这种啤酒可以无工具开瓶,加上拉开的那一声“Biu”而成为忠实用户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读后感(五):这次我给这本书10星
这次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刚出来我就迫不及待的翻开了。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到《淘宝十年产品事》一直看着,就我个人看来书一直都很不错。进入产品坑一年半,现在有人和我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那我真是觉得太坑了,产品经理实在是一个非常吃经验的职位,他和技术岗位不同的地方在于不是有了一套方法论就能解决产品中的问题的。
如果1.0是指导如何去做的,那么2.0更多的是谈做的方法及其背后的原因,或许这就是作者想说写给泛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做事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一套方法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肯定有自己的一套框架,这个框架会对一些没有做过产品经理的人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考方法。而这个思考方式才是本书更多的想表达的。
这本书的第一个章节从产品的历史来谈论产品经理的诞生,我认为这本书优秀的地方在于他所论述的东西,都是有自己的逻辑思考,产品经理的诞生是由人类社会分工所引起的,当人类分工越来越细到现代的时候,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分类就自然而生了。而为什么会有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和别的经理有什么区别?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作者的答案。
第二章我认为是本书提纲挈领的章节,作者提出了自己对产品理解的最重要的一句话: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后面的章节围绕这一句话来展开。
我们可以在这句话上提出很多问题:为什么是某个?怎么判断哪个?问题怎么找出来的?怎么判定我们找的问题就一定是真的问题?怎么定义东西?什么样东西是好的东西?你凭什么说自己的东西就是优秀的?等等一些列问题,我想如果你带着这个问题,再写下自己的思考,是看这本书最好的方法。当你思考过后的答案和书中的答案做对比过后你才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是最好的。
为了说明提这些问题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我们尝试通过本书目录来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这句话来架构正本书的。首先来看看对这句话作者的诠释,某个是产品定位,产品的切入点,确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其次为了确定问题,把问题分解为三个要素:用户、需求、场景(我相信是产品经理都熟悉这三个词)。最后说的东西,就是我们的解决方案,也就是产品。在理解这句话过后,我们再来看看,如果我们想要做一个事情的时候,或者想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如何构建。
从一个产品的想法开始,到最终做出这个产品,无时无刻不是在通过这句话来总领。如果我们现在想去做一个产品,那么如何去思考我们产品的想法会更落地一点?上面一句话的五个点
定位:竞争优势
用户:核心用户
需求:用户遇到什么问题?
场景:问题出现在什么场景下?
产品:用什么解决方案(一个词一句话概括)
我们尝试接下来继续看看,当我们都已经写完了这些,如何继续下一步,我想大多数人会问一下自己,我说的这个靠谱吗?那么从这里就引发了接下来的篇章,如何判断产品靠谱?
第三章节,作者开始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来谈,那么为什么第三章来谈需求?需求和我们的产品感念的关系是什么?需求可能是我们产品经理说的最多的一个词了,但是能说清楚的人我估计并不多,为什么要采集需求?需求采集的方法是什么?每个人都能提出需求,如何去判断什么需求更需要做?在做产品的过程中我经常坐着坐着就忘记了,开始不停的累积功能。在这里会找到一些答案。
后面的章节就不讨论了(PS其实我没看完说不来),写下这篇书评是希望大家一起学习成长。后面看完我会把这个补充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读后感(六):致泛产品经理时代——为什么会有这本书
十年前,国内,特别是互联网圈,很少有人会提“产品经理”这个词,2010年之后,它的日趋火爆大家都看得到,很幸运,我的第一本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V1.0正好踩对了点。
我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是2016年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已经出了V1.0、V1.1、V1.2(纪念版)三个版本,国内也有了十几本相关主题的图书。
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甚至一些周边行业的发展实在太快了,又出现了一些需求不能被满足:
第一、互联网圈内的一些不是产品经理岗位的同学,可能因为工作需要或者个人兴趣,也要了解一些产品的方法论,但现在的大多数内容都还是面向专职产品经理,讲了太多操作细节。
第二、对创业公司来说,并不是每家都有、或者说都需要一个/群专业的产品经理,但产品的工作必须有人做。也许是老板、技术组长、设计师、运营……他们如何快速学习当下所需,用最短的时间胜任工作?
第三、非互联网圈的从业者们,相信已经感受到互联网大潮的势不可挡,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他们都需要从更抽象、通俗的层面,了解互联网人到底怎么做产品、有哪些异同、如何选择性地借鉴他们的经验。
第四、各种学习资料,已经不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对于圈外人来说,难以从众多资料中找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图书、网站、社群、公众号……因为没有很好的索引,没有互联网产品经理领域的“知识地图”来进行指引。
再者,是我的一个私心。一直觉得,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真的不只是对做产品有用,而且对各种职场人士都有用,甚至,它可以指导你的生活,在本书中,我会把这些进一步升华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相信看完本书,你就会理解我为什么这么说。
现在,已经从“产品经理”时代,进入了“泛产品经理”时代,即人人都可能做一些产品经理的任务,人人都需要具备一点产品经理的能力,而岗位抬头本身反倒变得不那么重要。如果说V1.0对于把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带入各大公司起到了一点助力,那么,我希望V2.0,能让更多的人成为“泛产品经理”,如果有一天,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从公司里消失了,那,才是真正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各位产品人也不要怕,大家的出路,在新书第11章《蜕变:从产品助理到CEO》有说。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读后感(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读后感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V2.0》5月15日上市,赶在端午用一天时间,把全书通读了一遍。过程收获颇多。
全书阅读完大概花了10个小时,总体分为三个层面,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想清楚 - 做出来 - 推出去。个人受益最大的是想清楚这一部分
书本内容通过抽象的方法论代入到案例进行抽丝剥茧,再配合每个章节的练习任务,十分适合无大公司系统训练的野生产品汪对于自身经历所产品进行系统的梳理汇总。
-------------------分割线-----------------------
以下简单还原一下书本中的一些方法
一、由一个用户故事到产品概念的提出 (想清楚)
用户画像/用户故事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读后感(八):人人2.0书中内容的理解迭代
书出版以后,总会不停的发现有些写得不到位的地方,还可以优化,所以时不时发一些出来,作为书的补充,这篇有三个升级。
第一处:第03章75页,对竞品分析三个层次的理解
第一是方案层面
书中已经说得很多,两个长得很像的、解决方案相似的产品都是这个层面的竞争,比如摩拜和ofo,蒙牛与伊利的牛奶。
第二是问题层面
详细的阐述也是看书即可,解决方案不同,但要解决的问题相同,比如共享单车和三蹦子,牛奶与豆浆、豆奶。
第三是资源层面
主要是不可再生资源,我能想到的有这么几个:
时间,可以延伸去了解国民总时间的概念,比如周六下午有半天闲暇时光,看电影了就没法去KTV。
金钱,用户的钱就那么多,比如今年有1万左右闲钱,出国游了就没法买iPhone X。
人才,这是从公司角度看的,有人问Google(反正是一个硅谷科技巨头,是否是G存疑)你们的竞争对手是谁,他们CEO说——NASA,因为NASA抢走了很多高级人才,而且是用N分之一的薪水,太可怕了……瞧瞧这境界。
第二处:第05章126页,Y模型的5W2H升级为5W3H
Y模型里的4这个点增加一个How Much,从投入多少钱,泛化到投入多少资源,这样的话,模型更加完整的表述了产品经理的思考框架。感谢微博网友 @万里鹏程6366 的贡献,如上图。
第三处,第11章308页开始,产品经理七层模型,更加精炼每一级之间的区别,下面在两层之间各用一句话描述
第一层:需求细化与研发跟进
被动到主动:对需求从被动接收到主动获取,在项目中更主动,从跟进到把控。
第二层:主动挖掘与项目管理。
局部到整体:负责一个模块到负责整个产品,大局观是指视野,在时间上(不单关注当前这个迭代,而是像下棋的高手一样能多看几步)有了整体感,空间上(各种周边部门)有了整体感。
第三层:完整产品与大局观
单干到群殴:自己单干到带着一群人干,自己拿结果到通过他人拿结果,需要具备团队管理能力。
第四层:产品线与带团队
维护到创新:能Hold住一条产品线,到“无中生有”做出一条产品线、一个业务,这里面是打江山与守江山的区别。
第五层:成功案例与影响力
产品到业务:从只负责产品到负责业务的方方面面,必须要全面关注“人(团队、组织等)、财(资本、营收等)、物(战略、业务等)”的问题了,正式成长为一个合格的CEO。
第六层:商业闭环与全职能管理
自己到社会:不但做出个有用的产品,能赚到钱养活团队,再升华到创造社会价值,为这个时代贡献一份力量。
第七层:自己成功到助人成功
Over,重印太慢,在这里随时给大家增补各种新想法呗。
__________
iamsujie,前阿里产品经理,写过《人人是产品经理》、《淘宝十年产品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现在做创业者服务,『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读后感(九):产品经理的第一本必读书
在每个领域,都有那么一本像是《圣经》一样简洁明快、又永不过时的书。在产品经理这个领域,如果我要说也有这样一本书的话,那大概就是这本《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了。在我还是产品小白的时候,被人领进门列了一个长长书单去啃,第一本也是它。如今看到这本书已经出到了2.0,不得不感慨学习实在是一件窅无止境的事。书如此,人亦如此。
当年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它像是一本写给想要从事产品工作又毫无头绪的人的入门指引。于当时而言,产品岗位有着旺盛的需求,带动大批人想要从事这个岗位,而这样一个岗位却又不像任何其他岗位一样有着明确的知识体系和培训路径,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为好多个人和企业在沙漠中带来了一眼甘泉。
而在产品经理已经供过于求、对供职人员的要求有了大幅度整体提升之后,这本书又有了不同的意义。本书副标题,“写个‘泛’产品经理”,这个“泛”字,可谓是道出了这本书2.0的精髓。就我个人的理解,这个“泛”字,有着两重含义。
其一,“泛”产品经理指的是还没有正式从事过产品行业、缺少体系化认知、想要开始或转向产品工作的人。但是,从1.0到2.0,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工作内容介绍、使用工具教学、基本的行业认知等等,而是全面升级到。尤其让我惊喜的是,作为产品新人的入门指导书,它已经不仅仅是把自己局限在产品这个小的行业领域里,而是从互联网现状出发,增加了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所必须了解的运营、品牌、商业等等内容,可以说,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产品经理应该拥有的开阔视野和全面知识体系。互联网发展至今,从技术驱动、产品驱动,到如今已经开始逐渐进入到了更为复杂、驱动因素更多更交错的时代。想要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本书所提到的一些内容,绝对都是作为产品经理、特别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产品人,应该思考的内容。
其二,“泛”产品经理,也不止将内容局限在了产品工作里。对于一个人来说,任何的产出,无论是一份简历、一篇文章、一封邮件、一次活动,都可以用这本书里的产品思维来做全面的分析和规划,从而让每一个“产品”的“用户”——可能是你的老板、你的同事、你的朋友等等,都能够拥有一份更好的体验。运用产品思维、注重用户体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效率更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顺畅,这,才是产品思维最根本的目的,也是我选择从事产品工作的初衷。作为一个小产品,用产品来改变世界(哪怕只是一点点),是我最大的心愿。
作为曾受惠于本书、且现在还一直能从中获得信息和思考的小产品,我对本书的作者苏杰表示由衷的感激。也希望有更多更多的人能够从这本书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这一点我必须说,纸上得来终觉浅,除了读书之外,能够将本书中的内容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当中才是更重要的。这样才算不负作者、不负读者,才能够让这本书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共勉。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读后感(十):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丛书,从最初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针对于0-3岁的初入产品经理岗位的人员讲述产品经理是什么,如何做,怎么做,再到刚刚读完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对产品经理的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描述,把产品经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部阶段淋淋尽致的描述出来。对于还未成为产品经理的人来讲,本书有非常大的可读性,让其迅速了解产品经理是什么的,干什么的,未来如何发展;对于刚刚做为产品经理不久的人来讲,本书可以作为随身的参考书,书中将产品经理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所要面对的问题一一解答;对从事产品经理岗位多年的老鸟来讲,还未成功的同行给予借鉴,已经成功过的同行是一本丰富多彩的回忆录。
对于还未成为产品经理,但是希望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变成产品经理的人来说,大话产品经理的前世今生的等章节,从社会发展角度,讨论这个岗位以何种方式和背景下产生出现,又会往哪里发展,让其快速在脑中形成一个产品经理岗位的职业架构,知道自己将来应该如何发展。像淘宝这样的亿级的平台,能在刚刚入门的时候,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真的实在难得。
对于刚刚做为产品经理不久的人来说,产品经理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多用心听,切不要照着做。通过Y模型来具体演示了如何只听不做,是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的。在产品经理的岗位上,每天都会听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声音,有赞扬,也有吐槽。赞扬是真的咋样,里面不存在问题吗,吐槽是真的吐槽,里面不存在一些亮点吗?曾经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客户跟你说想要一匹马,其真实目的是想骑马到某地,对于这样的需求,如何实现让客户到某地才是目标。
对于经历了多年产品经理的老鸟,当有一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成功转型成为CEO时,产品经理的未来在哪里,当有一天我们不再做产品经理的时候,产品经理已经不再是一个岗位名称,而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成熟的思维模式,她很可能指引我们生活态度,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你可以把这种成熟的思维模式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行业里,进行行业细分,需求的过滤筛选,驱动产品的开发,测试,上线,定义运营策略,最终一次次的创造出一个个的成功。这也就是泛产品经理所表达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