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00写作的第三天。今天主题是工作改进看数据,理解数据靠好故事。
我是个重度数据依赖症患者,任何一些需要商业嗅觉来判断的商业决策比如是否在某个地方开设一个项目外,在日常经营管理上,我非常看重数据,我也要求各个部门负责人提交的月报都是数据,因此我在创业初期花了很大精力建立可以科学衡量工作质量的可量化的数据指标。
但是在团队初期汇报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知道汇报数据,但是这个数据在他们心里留不下影响,我本是希望部门负责人看到数据、看到数据对比,就会觉得有一定程度的压力,引起极大的重视,也能知道问题出在哪,然后着手去解决,而且听众,包括我在内,对有一些数据也没有产生极大的共鸣。
因此,我知道直接把数据甩到别人面前是没有多大效果的,要想数据发挥震撼的力量,得想办法在汇报数据的时候形象化数据。
看过最好的一个形象化数据的例子是万维钢在《精英日课》里提到的《纽约时报》的一篇名为Compare These Gun Death Rates:The U.S. Is in a Different World,用统计数据说明美国枪支泛滥程度之严重,对比方式非常值得我借鉴。
2014年,美国有8142人死于枪杀。
现在大家想一下,这人多吗?美国三亿人,死了8000多人,这数到底是大还是小呢?没概念吧。下面让我来翻译作者的话来一步步分析这个数据。
8000多人一年死于枪杀,相当于美国平均每百万人有31人死于枪杀。还没概念?ok,相当于每天27个人。美国50多个州,27个人也没啥特别。
再来解析,我们横向对比。
你看一下这个图,就会发现美国的枪杀死亡率是鹤立鸡群的。
这还不够,作者还提出了一个好玩的对比:在这个国家死亡于枪杀,相当于在美国的什么死法。
再看一下这个图,就会发现在美国死于枪杀相当于和车祸差不多,而在中国死于枪杀,相当于美国死于飞机失事。在冰岛死于枪杀,相当于在美国死于触电。在日本死于枪杀,相当于在美国死于被闪电击中。
这样一看你就会有很直接的感受的是,在美国死于枪杀多容易,在别的国家多么不容易。
所以,数据化的工作应该分为以下几步:
1、正确制定数据统计的来源,来源要准确。
2、分析数据的公式要科学,不能犯局部的偏见式的分析,比如说通过亲子鉴定后的非亲生的比例去说中国有高比例的男人替被人养孩子,这就是分析不科学,因此去亲子鉴定的人本身就是对是否亲生产生怀疑的,大部分人是不需要去的。
3、数据要对比。首先要自己和自己对比,环比、同比,然后要与同类项目之间对比。
4、数据要形象化。最后通过这些对比,形象去表达,让你想要影响的人感受到冲击。
看来,我要再次修订一下月报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