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最脍炙人口的诗句当是《望月怀远》的第一联,“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是最能代他的人品、情怀的还是一组十二首的《感遇》。
张九龄入阁拜相前,已经屡经宦海沉浮,第一回做京官,结局是辞官返乡;第二回做京官,结局是受迁连调职外地;第三回作京官,终以才学、远见、风仪获得认可,直升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理朝政。
手握重权时,张九龄接到过不少干谒诗。最出名的作品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开元二十一年),诗写得含蓄委婉、气势磅礴,诗为:“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只是孟浩然先在王维居所偶遇玄宗,一句“不才明主弃”弄得龙颜不悦,张九龄此时也是有心无力,倒是后来张九龄罢相出任荆州长史后,才有机会聘请孟浩然入幕。王维写过《献始兴公》(开元二十三年),这一首写得直截明快,公正而不藏私。其时,王维官拜右拾遗,有张九龄提拔的关系,张九龄早年自己也曾任过这个职务。诗如下:“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任智诚则短,守任固其优。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王孟二人并不知道,尽管他们怀着强烈的渴盼心,但此时他们从张九龄身上并不能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他们还要稍稍等待一段时间。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因李林甫罢相,随即又下放荆州。张九龄贬官失势,离开了权力中心,在荆州,他写下了十二首《感遇》抒怀,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士大夫的凛凛风骨、磊落胸怀卓然可见,若说有得,这才是王孟从张丞相身上真正的获得。
“兰叶春葳蕤”是组诗的第一首。兰草桂树,自生于世就是世人眼中的高洁之物。屈原在他的诗篇中屡次写到香草香木,其中就有兰与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乘赤豹兮从文貍,辛夷车兮结桂旗”(《九歌·山鬼》)。香草香木都对应着内在的美德。“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淮南小山虽志在招隐士出山,却也把纷披丛生的桂树与高逸出尘的隐士放到了一处。张九龄采用了《诗经》中传统的比的手法行篇,以兰桂自喻。兰草方春生机勃勃,桂花清秋皎洁香远,它们自有本性,自得其乐。
只是世事从来不能随了意愿走,偏偏林中就有爱慕兰桂雅洁的慕雅之士嗅到了草木天然自发的香气,明珠暗投,从来都是悲哀无奈的事情,应该的是:宝剑送壮士,红粉赠佳人。高山流水会知音,慕雅人若攀折,如何?竟不是喜,也不是惧,只是不愿意而已。
草木有本心,春葳蕤,秋香远,是自性,与外物无涉,又何干美人的慕与厌?诗至收结也没有明言人事,却处处皆见诗人的影像。君子如兰也如桂,品性高洁,育内美,修学业,砥砺德行,都是本心意愿,本性使然。追求君子之道,在君子是份所应当的事情。以追名、博誉、逐利来揣度君子,是不知君子本心呀!
张九龄是开元名相,忠诚奉公、选贤任能、不徇私、不阿附,可惜玄宗识又未识,九龄罢相后,朝臣荐士,他会常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等他在“安史之乱”中慌奔蜀地,真正识得张九龄的君子才智与君子理想时,却只能遣使至曲江祭奠追悔了。
草木有本心,有多少人真的知道呢?见的多是:这人攀来那人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