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公众号:三姐爱读书
在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殿堂里,诗歌始终是一颗闪亮的星,熠熠生辉,深得人们的喜爱。
而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有两个来自不同朝代的大诗人,他们都是诗酒话人生,不畏权贵,活出了真正的自我。
那便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和唐代诗仙李白。
今天,让我们一起品读这两位大诗人的非凡人生,领略他们不屈服于强权的风骨。
01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因而也称为江西诗人之祖。
陶渊明属于世家子弟,出身高贵。他的曾祖父官拜晋朝大司马,祖父任武昌太守,他的母亲则是征西大将军孟嘉之女。
尽管出身如此显赫,然而到了父亲那一辈,则是“闲居者”,而陶渊明自身更是“一生不遇而贫穷”。因为生活贫穷的缘故,陶渊明不得不出门远游。
正如我国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浦江清在《西南联大诗词课》一书中所说的,在宦海浮沉中,他曾经“做过京口镇军参军,又做过建威参军,奉使入都,补彭泽令”。
在担任彭泽县令期间,当地的督邮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常常通过刁难下面的官员来谋取私利。
很多官员只好忍痛割肉,时常要拿钱物去孝敬督邮,以求得督邮的暗中庇佑,从而保住头上这顶乌纱帽。
然而,陶渊明是个刚正不阿的人,他不愿意向督邮阿谀奉承,更不愿意束带去见前来走访的督邮。
陶渊明因此而开罪于彭泽县的督邮,最终,刚上任不到三四个月,陶渊明便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每个月五斗米俸禄,从此辞官归隐田园。
这就是史上传颂甚广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辞官后的陶渊明,躬耕于乡野,开始了饮酒、作诗的田园生活。
正如浦江清在书中所言,“渊明一生在田野,是田园诗人。可以表现他的生活写真的有《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表现他的理想的有《桃花源记》。其余如《归园田居》《拟挽歌辞》等,均为其重要之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尽管仕途受阻,但是陶渊明却在归隐的生活中,活出了最真实的自我,写下诸多名篇佳作,在我国诗歌的殿堂里留下芳名。
02
李白(701-762),字太白,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因其创作的诗歌之多、之佳、之贡献,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对于后人而言,人们对于李白的了解知之颇多,最熟悉的莫过于“铁杵磨成针”的民间故事了。
大诗人也不是少年天成的,小时候的李白贪玩,后来看到路边的老婆婆拿着一根粗大的铁杵,每天不停地磨,只为了磨成一根绣花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受到老婆婆的启发,李白从此发奋读书,终于学有所成。
自古都是学而优则仕,李白也不例外。在李白的仕途生涯中,担任最高的职务是供奉翰林,不过这是个分量不那么重的差事儿,为唐玄宗和杨贵妃写诗词助兴。
因满腹才学没有用武之地,李白为此而心生愤懑,借酒浇愁,终日喝得酩酊大醉。
有一日,李白照旧喝得醉醺醺的,太监前来请去为皇帝作诗,他一时兴起,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清平调》。
然而,因为这首诗词中暗含影射杨贵妃不堪的言辞,为自己将来的被贬埋了雷。
此外,因平日里看不惯太监高力士这等奸诈小人,李白借机在皇帝面前要求高力士当众帮他脱靴子,让高力士下不来台。
事后,怀恨在心的高力士伙同杨贵妃算计了李白,为此李白被贬为素人,开始了他浪迹江湖、浮游四方、终日痛饮的人生。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纵使宦海浮沉,但是李白却能做到一笑而过,沉迷于饮酒与作诗,将心中的所思所想倾诉在一篇篇诗词里,流传千古。
03
在《西南联大诗词课》一书中,浦江清教授如此评述陶渊明和李白:李白一生诗酒风流,豪放奔逸与渊明之洁身自好、躬耕贫苦者又不同。李白有仙侠气,渊明调融儒道,温然纯粹。
即便如此,但是身处不同朝代的陶渊明和李白,在面对强权和恶势力之时,前者“不为五斗米折腰”,后者让高力士脱靴,都被世人传为美谈。
自古文人有风骨,在那个追求功名盛行的年代,他们深知得罪权贵的下场有多严重,但是他们却不畏强权,敢于对权势一派说“不”,这又是何等难得。
归隐后的陶渊明,纵情于躬耕,每天扛着锄头,除草种豆,怡然自得,并用诗词记录下这些生活点滴。
面对贫苦的生活,他没有后悔,“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被辞官之后的李白,选择浪迹天涯,以酒为伴,并且乘兴“斗酒诗百篇”,过着潇洒而奔放的生活。
在《将进酒》中,李白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对李白而言,诗与酒的结合,迸发出他享乐的人生观。
对于古人而言,很多时候,人生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后,都喜欢寄情于饮酒、山水和田园,陶渊明和李白的处世态度也是如此,尽显洒脱与果敢。
这种达观而潇洒的为人处世,也值得今人学习,不攀附权贵,活出最美丽的人生!
以诗观生活,也能窥探出另一番人生景象。愿你我都能在诗歌里徜徉,在诗歌中感悟人生!
-END-
欢迎关注@三姐爱读书,分享更多好书、更多人生感悟!跟我一起爱看书、爱写作,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