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文化
文化
人類群體或社會的共享成果(精神與物質都有)。文化是代代相傳的人們的整體生活方式。
文化與社會的關系
社會是指共享文化的人的相互交流,文化指這種交流的産物。
人類行爲的模式不僅僅依賴遺傳,而且還依賴于人類文化。
早期人類史上最重要的文化適應
向大動物狩獵的轉變。
文化的發展
意味着人類第一次改造環境以利於自己生存;文化的發展也影響了人類生理的變化。
文化的構成
符號
文化的存在取決於人類創造和使用符號的能力。
符號是指一羣人所認可的任何能有意義地表達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東西。
符號幫助我們理解:把複雜概念與簡單概念聯繫起來。
在符號未被理解爲自身之外其所象徵的事物時,就會產生許多文化和社會意義上的混淆。符號不僅代表了某種事物,而且同時暗示了隊象徵事物的態度。
語言是我們最重要的符號系統。
語言接收裝置:“一般語法”。人類有可能在前腦發生了生理結構的進化,這使學習語言變得相對容易。
語言的詞彙反映了言語者的文化和環境;語言間的區別對言語者看待世界的方式產生影響(薩皮爾-沃夫假設);語言能反映價值觀。
薩皮爾-沃夫假設:語言決定了我們對現實世界進行思索的特定方式;語言預先設定了人們看待世界的特定方式。
價值觀
價值觀是決定社會的目標和理想的普遍和抽象的觀念。價值觀通常是充滿感情的。
文化的主要價值觀是通過其符號系統而傳遞下來的。
價值觀不能孤立存在,他們相互關聯形成了一個集合模式。
典型價值觀往往成對出現。
價值觀與行爲
一種說法:價值觀決定行動,行爲方式的變革是社會價值觀的外在邏輯結果。
另一種說法:價值觀是一種事後的解釋。
有理由認爲,價值觀和行爲是一種相互作用的關係。
規範
規範分爲正式和非正式的。
一些規範只對特定羣體生效。
大部分社會規範都與人們的社會地位及所承擔的社會角色如母親、男人、僱員等密切相關,或與特定的時期相關。
規範和正常的區別。
規範和價值觀的區別。
社會習俗:沒有太強約束力的規範。
民德:得到嚴格的執行,被認爲是關鍵的和必須實施的規範。可以是提倡性的,也可以是禁止性的。特別嚴格的民德被稱爲禁忌。
法律:法律是一種正式的規範,通常也是民德的一種。
約制
一個社會要運作,就必須強化它的規範。人們被迫遵從,或者說以一種社會可接收的方式去行動,即使這樣做對他們來說是困難和不愉快的。
越軌:對社會規則的違反
社會控制的過程:對規範的遵從通過約制的壓力而得到強化。
正面約制和負面約制。
正式約制和非正式約制。
正式約制往往是最後的辦法。非正式約制往往比正式約制更有效。
允許對現行規範的一定偏離,有助於社會保持靈活性。
物質文化
一個社會普遍存在的物質形態——機器、工具、書籍、衣服等——稱爲物質文化。
一個特定社會所產生的物質文化,其實質是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