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下载了很久,之前看过一点点,当时就觉得很适合我。无奈太多琐事,渐渐就被遗忘了。这本书对有饮食障碍者非常有帮助,在我看完第一章我就这么认为,感觉里面说的每一个字都说到了我的心坎里。
也许正常人不会有这个问题,但我知道在饮食方面,我的观念很有问题。我总是忍不住暴饮暴食,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自身的拼命努力,已经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了,但是根还是在。我非常羡慕那些“正常”饮食者,他们不饿就不会吃东西,哪怕美食当前,也不为所动。我厌倦了在享受美食和控制食欲这件事情上徘徊不定,厌倦了节食又暴饮暴食。
第一章,“正常”饮食的规则。
饮食失调包括强迫型过食,情绪型暴食和限制型厌食。强迫型过食就是不自觉很吃很多东西,根本停不下来。情绪型暴食就是有时候心情不好就会狂吃东西。大多数的暴食者两者都是。对,就是我。限制性厌食者我这辈子是不可能成为的了。
什么是“正常”饮食者?
他们对食物有正确的观念,并不认为食物有好坏之分。他们大多数人是真的喜欢食物,并享受吃的过程,他们不会刻意去衡量食物的分量,也不会一直去称体重。他们:
-饿的时候或者想吃东西的时候就吃。
-挑选令他们满意的食物。
-根据身体的实际需要吃东西,并且享受吃的过程。
-吃饱的时候就不吃了。
总之,他们会根据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调整进食,吃饭对他们而言如呼吸一样自然。而饮食障碍者不会。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饿什么是食欲。
如果能用食物以外的东西来满足,那就不是饥饿感。
食欲就是你突然间想吃东西,品尝某种味道。
饿的时候不一定就有食欲。当你无所事事的时候决定吃东西,这就不是食欲,你只是想填补内心情感和精神的空虚。食欲不是因不安的情绪引起的。它和饥饿一样,是生理层面,而非心理层面的概念。
正常饮食者会自动地检查身体对食物的反应。哪怕他们在同时进行好几样事情。因为他们有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这个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就已经建立了。所以这与从小父母培养的饮食习惯的分不开的。
正常饮食者吃东西时的无意识行为包括:
- 有节奏的呼吸。
- 细嚼慢咽。
-不会总是注视盘中餐。
- 停顿一下以回味正在吃的东西。
- 偶尔放下筷子,并且不认为餐具已经与自己的手臂融为一体。
- 经常自动自发问自己是否已经饱了。
- 关注眼前的食物,而不是惦记着昨天吃了什么活着明天会吃什么。
- 不关心别人的盘中餐,也不认为别人会关心自己在吃些什么。
而饮食障碍者在吃饭时和身体失去联系的情况是:
- 狼吞虎咽。
- 为你正在吃东西或者先前吃过东西而感到内疚、自责、甚至憎恨自己。
- 旁边的人吃多少你就吃多少。
- 告诉自己不该吃东西。
- 旁边的人不吃,你也不吃。
- 忘了品味食物。
- 匆匆地吃完饭。
- 挣扎着不吃任何东西。
- 压力太大以至于食不知味。
- 吃东西时忧心忡忡。
- 有意识地限制饮食。
- 为了取悦他人而吃。
饱和满足是两回事。
饥饿+食物=满足感 和/或 饱
食欲+想吃的食物=满足感
饱和满足感都是对饥饿的健康反应,但满足感是对食欲的唯一反应。要学会“尊重”你的食欲而不是选择忽略,要学会区分嘴馋(mouth hunger)和食欲(genuine cravings),前者通常是情感体验层面的,后者更多的是生物学层面的。成为正常饮食者就是要学会满足真正的食欲,享受饮食过程。
如何知道自己已经吃饱了?
很多饮食障碍者并不能判断自己是不是吃饱了。当你对身体所需一无所知时,你就会感觉不到什么时候已经够了,尤其是对食物。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吃饱或者满足,这个问题的根源源自于童年。
如果在孩提时代,大人允许并鼓励你根据身体的信号来吃东西,了解自己“吃饱了”:满足了“,那么长大后,你会笃信自己身体的内部信息。反之如果长辈忽视你的机体反应或者质疑你是否真的感到饱了,长大后你就会识别不出身体的信号,即使你收到了,也会忽略他们。你就会学会用一些外在的标准来判断吃饱与否,——比如按食物的分类,少吃高热量或高脂肪的食物,会多吃点你觉得应该吃的东西,或者学着按别人的想法来吃东西。你依靠越多的外部信息来告诉你吃多少食物,你离正常饮食者的标准就越远。此外,如果你确定不了是否已经吃饱了或满意了,那你也会在某些方面遇到类似的困难。比如发现自己充满矛盾,与人相处时忽左忽右,一会儿给的太多,一会儿又给得太少。过度与不足、太多与太少是你生活的主旋律。
完全就是我啊!
学会在饮食上”适可而止“是回归身体健康平衡的一个绝佳途径。要平衡生活,在每件事上适度,就要学会适时在最简单的两个字之间做出取舍:是 或 不。
饮食障碍者总是在错误的时机说是 和 不。一个总是对食物说 不,另一个总是对食物说是。他们都无视身体所需。要选会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我要对食物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