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让孩子识字不难
- 六周岁生日,突然认识几千字
- 第一次拿起一本书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不把故事内容转换成口语。最初灌输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了什么
- 一岁八个月时,圆圆站在叔叔身边给自己讲故事,用小手指着书上的子,一字字读到:“小鸭孤零零的,无精打采地走在河边…” 她一页页地翻着,“读”得基本一字不差
- 圆圆十周岁小学毕业时,她已经读完了金庸全部的武侠小说,此外还有外国名著如《简爱》、《鲁宾逊漂流记》及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等,其它零散的儿童文学书籍及各类报摊杂志不计其数
- 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容会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所以是低效学习
开“小卖部”
- 我发现,和小孩子玩“开小卖部”,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通过这个游戏教孩子加减乘除,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数学运算能力
- “开小卖部”的过程就是孩子不停地做“应用题”的过程,这对孩子有很好的数学启蒙效果。
- 注意不要把用意告诉孩子
- 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去玩耍
- 不要再这个过程中有任何说教
- 更不要因为孩子算错帐训斥孩子
- 不要让计算为难孩子
- 不强迫孩子玩,为了让孩子学习而频频玩同一个游戏
- 尽量用真钱,更投入
- 增加游戏变数,尽量使每次游戏略不同
- 和生活结合的学习效果更好源于生活的教育无处不在,即少年儿童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学习,而不是在书本里学习。他人文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学”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 阅读课外书就是魔杖,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
- 4个学生案例,两个孩子都学习努力,成绩中上,性格既不张扬也不内向,但是作文非常差。努力程度和学习能力力不从心
-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她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谁不善阅读,就不善思考”
- 思维发展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
修得一支生花笔
- 每个婴幼儿都喜欢听故事,都喜欢看书。如果说有的孩子表现出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听故事,一定是由于家长每及时让她接触阅读,把最好的时机错过,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被其他东西(当下主要是看电视)取代了-很多家长把这件事轻视得如同孩子不小心洒了饭碗一样,事实上这是非常大的损失
- 儿童早期教育中,家长们更愿意看到那些立竿见影的效果。热衷于送去学前班提前去学拼音、学外语,热切期待孩子每次考试都能拿好成绩。而早期阅读做没做,暂时看不出什么差异。从学前到小学毕业,甚至到初中课外阅读少的同学如果只针对各种考试学习,常常表现出成绩方面的优越。这给不少家长带来幻觉,以为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它会影响学习,所以一般不会引起家长的注意
- 那些心灵苍白,思想空洞,没有成熟价值观的人,总是有一肚子精彩词句,他也没能力摆弄出有灵魂的作品来
- 一个不阅读的人是蒙昧的,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浅薄的。政府提倡素质教育,可现在一提及素质教育,人民总是想到琴棋书画类的“小技”,最恶俗的如用打高尔夫球培养“绅士风度”,用跳校园舞培养“艺术气质”
“好阅读”与“坏阅读”
- 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
- 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
- 人的阅读速度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主观上想快就能快起来。速度取决于阅读量
- 不要让孩子低低的读出声来
- 不要一遇到生字就要求孩子查字典
- 可能的话,尽量租书或者借书看
- 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
- 如果有人向他提出了识记的要求,他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识记上,而把阅读的兴趣放到次要的地位。一旦孩子意识到读完一本书后有那么多任务等着他,他就不会想再去读书(高中时,就完全没有阅读的兴趣,现在想想非常可惜)
- 破坏兴趣,就是在扼杀阅读
- 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
- 那些从小到大,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用来“读图”而不是“读字”的孩子,他的阅读其实仍停留在初期阶段,阅读所带来的一系列智力成长也不可能实现
- 让孩子读正版原著,不要读“缩写本”或“缩印本”
阅读需要诱惑
- 买了《倚天屠龙记》,没对她说这是为了让她读才买的,像平时一样拿回任何一本给我自己看的小说一样,干完活就自己去读了。每天读完了,顺口赞叹一句说这本书很好看,然后有意无意把一些情节讲给圆圆听,这样几次,搔得圆圆心里痒痒。最后拿起小说读了起来
- 同事小孩作为反例,“你看圆圆比你小两岁,人家已读了好多书,你以后也要多读些书,不能整天光是玩”。用一个孩子的强,对比另一个孩子的弱,而且她的话说的实在太明白,目的性太强了,没给“诱惑”留下一点余地。一次次地把诱惑变成指令,一次次地失去效果
- 看电视的规定上,作者认为不规定时间,之规定看那几个节目比较好
- 家长要是任性而为,有什么办法不培养一个率性而为的孩子呢。你不想诱惑孩子去读书,就只好让电视诱惑孩子一天又一天地在他面前消磨时间了
不看“有用”的书
- 一直不赞成学生们读作文选,所以也不让圆圆读。她的课外阅读书籍大部分是小说,此外有传记、历史、随笔等
- 用读作文选或作文杂志代替日常阅读,是一种对阅读的误解,反应了人们对如何培养学生协作技能的浅薄认识。可怜的只是孩子们,他们不光浪费了钱,更浪费了学习机会
- 考虑到中小学生阅读的延续性和量的积淀,我认为应该重点读长篇小说
- 作者相信只要她有足够的阅读基础,终有一天会对一些经典作品感兴趣。还有一位家长,考虑孩子要读书,就直接买来《安娜卡列尼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结果是他也很直接地把孩子吓住了
- 如果家长经常自己读书,心理是否清楚那本书好,可以推荐,否则选择主动权交给孩子
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
- 李路珂15岁上清华,20岁攻读清华建筑学博士。她与别人的区别只是在于,当别人的孩子正在拼命去读一些无关紧要的、最多只能翻翻的文字(主要指语文课本)时,她在读《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经典作品。他父亲让孩子三次休学,以便女儿能无拘无束地自由阅读,大量阅读给李璐柯带来了智力和学习上的飞跃,带来生命和成长的轻松
- 《我们怎样学语文》中,70多名知名科学家、文华学着、作家等撰写了自己早年语文学习经历,凡50年代以前,对自己当年语文学习都充满了温情的的回忆。与之相比的是七八十年代接受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这些人,他们对自己所经历的语文教育充满批判,认为教材选编质量不高,方法陈腐
- 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用教西方拼音文字的方法教中国的象形文字
- 从教师的语文素养上看,多年来僵化而单一的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师这个群体的专业素养大大退化
- 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维贫乏的人
写作文的最大技巧
- 世上最可怕的两件事是“庸医司性命,俗子议文章”。前者要人命,后者能扼杀人的激情和创造力
- 朋友初二儿子写作为《一件有趣的事》,语言流畅,情真意切,却被老师打0分。无病呻吟之作才可以
- 女孩作文《我帮妈妈干家务》,感悟应该好好学习,担心长大后找不到工作,就得去给别人当保姆,虽不“高尚”,却是真心话。被老师批判思想内容有问题
- 如果孩子在写作训练中总是不能说真话,总是被要求写一写虚假的话,表达自己并不存在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思维就被搞乱了。这样的要求会让他们在写作中不知所措,失去感觉和判断力,失去寻找素材的能力。于是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该写什么
- 中小学的作文训练应该教会孩子真实表达,自由表达,然后才谈得上“文字水平”与“思想水平”的问题
- 当孩子把真实表达改为矫情表达,他就开始去说言不由衷的话;当孩子把自由表达拘束在打人提出的框架里,他的内心就开始生长奴性思想;当他为作文成绩而曲意逢迎时,他就在磨灭个性,滑入功利和平庸...这些对一个的思想品德建设又何尝不是破坏性的呢!
- 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