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壹诧 图 / 网络
壹诧专栏 · 观点碰撞
Kartion
春节是绝大多数上班族一年中最长的假期。中国人总是期待着回家过年,可是真到了过年的时候又觉得无聊。
而我们觉得无聊的直接原因,是假期的时候,我们平常两项日常生活巨大比重的内容都暂停了——工作暂停,没有朝十晚六、也没有加班;而同时快递放假了,网店逛得再过瘾、购物车再堆积如山,也不能下单。
但,要不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把过年过节的重点放错了?
古今中外节日的意义都是在于团聚。春节的设定就是跟家人相聚,内容包括全家一起看电视聊天、接受全家人的“问候”、帮妈妈洗碗、甚至跟家人吵架、闹无关紧要的矛盾。
网上有个段子说的很好,“平日你是珠江新城的Aric Cindy Amy, 过年回到农村你就是狗蛋、翠花、阿美”。不过你在外多厉害多牛逼都好,回到家你的角色就是为人子女。
当一家人和和气气地坐下聊天喝茶的时候,你打开手机刷了一遍又一遍的朋友圈、刷微博、逛网店……把各种无关紧要的事情都做遍了,就是不愿意放下手机,把注意力放在家人身上。
想要精彩的假期就趁年假、国庆假的时候去浪,去旅游,去做任何你觉得不无聊的事。而像春节、中秋节、元宵节这些节日,就是要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家人身上。跟家人相处很无聊吗?是你不太用心陪伴吧。
Kevin
近几年来,关于“传统节日越来越无聊”的论调甚嚣尘上,许多人赖在沙发上享受着葛优瘫,一边用手指在键盘上敲下这样的吐槽;而各路自媒体也纷纷发功,用唯恐天下不乱的标题来期盼用户停止流转的目光。
“传统节日已死!”“你知道春节为什么越来越无聊吗?原因竟然是……”“这就是我不回家过年的原因”……各类无原则无底线的文章充斥着网络环境,以至于大部分未习惯独立思考的受众大受鼓舞,以为全世界的人都觉得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味道了,因而无病呻吟得更加厉害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总体提高,现代人对于年节的期望值的确在逐年下降,传统节日原本作为一种“过好日子”的象征,意味着人们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会有和平时不一样的活动:吃上一顿好饭,和家人享受团聚的时光,曾在那个车马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年代里,有着相当重要的分量。
而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当下,高铁和航空运输发达,物质生活水平已然提升到每天都可以如同过年一般丰盛的程度,人们还会期盼年节所带来的“不一样”吗?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每个人心里,都是清晰无比的。
但是发出“传统节日越来越无聊”的呻吟,只能说明你又懒又蠢并且不懂得过生活,仅此而已。
真正能够独立思考并且懂得如何过好生活的人,往往能够在年节到来之际找到平常生活所不能发现的美好,譬如以爷爷奶奶为代表的老一辈们,他们的生活富有仪式感,他们秉持着从小时候就延续下来的传统习惯,而“仪式感”正是当下的人们所缺失的重要内容。
从前拆开一本新书都要沐浴更衣焚香祷告,出一趟远门也要择良辰吉日的年代,人们生活的便利程度远不及物质丰富、车马便捷的当下,可是人们还是给自己的空闲时间加入了众多的细节,让时光的每一步都过得有滋有味,包含智慧和诗情画意。
周杰伦选择昆凌作为终身相伴的对象之后,许多人大跌眼镜表示不明白,最后还是周董本人道出了原因:昆凌的生活有仪式感,她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过好生活的仪式,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滋有味,值得铭记。
因此,当你百无聊赖并且想要在键盘上敲下“传统节日真无聊”的字样时,不妨先自己想一下,到底是“人”无聊不懂得过生活,还是“节日”应该来背这个锅。
毕竟我可没有听过哪一位老人会抱怨这样的问题,因为老人们的传统节日反而过得有滋有味,笑意盈盈。
Yoko
小时候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我所期待的日子。我小时候不懂事,以为放假是台风带来的仪式而喜欢台风,同理,我觉得小时候的传统节日缤纷多彩,也是因为它们的各种仪式。这个类比也许不太恰当,但确实如此。
在潮汕大地,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仪式。为了这个仪式,每家每户都会做许多好吃的,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 “粿”,哪个节日要做哪种“粿”,甜的还是咸的,斋的还是混的,都有讲究。
渐渐的,长大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响应所谓的“破除迷信”的口号,传统节日的仪式一简再简,也变得越发无聊了。
能简单到什么程度呢?比如,从前每逢传统节日和祭日,都会准备一桌饭菜,祭拜“老公老嫲”(约等于列祖列宗)。而如今,我们的“老公老嫲”由姓氏祠堂统一收编管理,全部供奉在祠堂中,由村里专门的人负责在传统节日的时候买点东西祭拜一下,而每家每户只要每年为“老公老嫲”交点“物业费”就好了,什么都不用再做,什么仪式也不必再进行。甚至连清明烧纸,对不起,我们不需要上山,不需要扫墓,只需要动动手指,在屏幕里,在灵位供奉的网上商城,选择纸钱样式,支付宝付款,然后点击使用,就好了。整个流程,就跟大型网络游戏一样。(摊手.JPG)对于亲人逝去的家属而言,这样确实简单方便了许多,但内心却也总不如实实在在的仪式,不如亲眼看着纸钱燃起的火光烧的噼里啪啦来的实在。
传统节日越发简单,越发失去了它的仪式感,越发无趣。
Grace
我觉得比较大的问题有可能是我们长大了,也就是长辈们天天说的“你已经成年了”。
对于过去我们还是小孩子时代,我们就很喜欢过节,一过节就有爸妈陪着去买新衣服,陪着去游乐场玩,还有很多叔叔阿姨给你红包送你礼物,还会抱在手上一直夸奖自己,这种孩童时每逢过节都特别开心的记忆还是十分深刻。
然而,随着慢慢长大,爸妈也不会再像哄孩子一样哄我们陪着我们玩了,也不会再说陪我们去买新衣服了(最主要是父母的眼光很糟我们嫌弃==),过节时那些当年那么亲切的亲戚都集体化成妖魔鬼怪似的开始问你毕业没,成绩多少,有男女朋友没,什么时间结婚这种让人难堪的话题,不再是一见面就夸你这小孩子真乖,真漂亮等用词了。
过节就等于让我们重新怀疑人生,怀疑成年,怀疑不是自己想象长大后应该有的样子,而是要像平凡人或是路过的普通人一样,找个好工作买房结婚生子然后养子再等死,我也不喜欢过节,我喜欢在自己社交的圈子里生活,因为一过节就要面对很现实的问题——就是面对八姑八婆等一系列人的问答游戏。
Renee
说来也奇,一方面我不觉得传统节日无聊,另一方面我觉得让人无聊的可能是传统节日里的一些定式。逻辑不通,但我自有道理。
很多人问宅男宅女:你们整天窝在家里不无聊得发霉吗?事实上,有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很难有“无聊”这一说法了吧。联网的移动设备,给人从学习到社交到娱乐的多种可能,提供了丰富又快捷的多种方式驱散无聊。所以,就算是在传统节日,只要有联网的移动设备,又怎么能无聊了?
问题在于传统节日的一些定式,比如和长辈坐在一起不能玩手机,要和长辈多谈(ga)心(liao);比如说过年串了大舅家的门,就不能不去二舅家串,这样一来三舅四姨五姑六婆也要借个身位,不然就被说是瞧不起谁谁谁了;又比如说过年过节女性不能洗头,尤其是春节,就算头发再油再塌都必须等到正月初七过后才能洗头。这些才是无聊的源泉。
对一些陋习陈规的强行沿袭,同时又没有注入新鲜有趣环节,才是传统节日无聊的地方。
Jason
过节为啥越来越无聊,答案还不简单,仪式感缺失呗!总是说过节没气氛,是我们的世界早就忘记了节日的真谛,在以前的日子里,我们总是说过节可以一家团聚,现在年轻人因为大龄剩下的原因,不想回家。父母因为家里总是少了孙子辈的吵闹,也觉得特别安静,所以双方都静下来了,过节也就没意思了。
仪式感缺失还表现在大家没有共同话题这个份额上,我们大家都是年轻人在玩手机,长辈们都在看电视打麻将,中间是0沟通,怎么会有节日气氛,怎么会有意思?
一句话说来,我们的节日还是有意思,只是人都没意思了。
- THE END -
■ 排版|编辑:迷鹿。文艺中最二逼的,二逼中最脑洞大开的美学追求者。插画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