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十年。李敖在2006年1月19日的凤凰卫视《李敖有话说》里是这样介绍他的读书方法的:
“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这一页我需要,那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类别分开来。那背面有用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整理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分类存留。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分尸掉了。这就是我的看书方法。
那分类怎么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夹子,夹子我写上字,把资料全部分类。一本书看完以后,全部进入我的夹子里面。我可以分出几千个类来,分得很细。好比说按照图书馆的分类,哲学类,宗教类;宗教类再分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我李敖分得更细了,天主教还可以分,神父算一类。神父还可以细分,神父同性恋就是一类,神父还俗又是一类。修女同性恋就是一类,修女还俗这又是一类。”
回想到自己看书的过程,看到精彩的部分,不免停下来回味一下。最原始的办法,大家一定从小时候写作文就开始都用过——就是把精彩的语句摘录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自己的字迹熟悉,抄一遍加深了解固然是好,但如果按时间排列、未加分类的话,信息难免杂乱。
现在科技进步了,比起撕书摘抄的方式,我们可以对内容进行拍照、截图,然后在云笔记里留档,分门别类,贴上标签。
更有拆书法——RIA:
R:划出书中你受启发的片段
I:重述知识,进一步理解
A1:描述于你自身的相关经验
A2:怎么运用,下一步行动
当然A2是更适用于实用类而非历史、哲学类的书籍。
“任何书里有关的内容都进入我的资料里来。进入干什么呢?当我要写小说的时候, 需要这个资料,打开资料,只是写一下就好了。或者发生了一个什么事件,跟修女同性恋有关,我要发表对新闻的感想,把新闻拿过来,再把我的资料打开,两个一合并,文章立刻就写出来了。
换句话说,我这本书看完之后,被我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可是被我勾住了,这些资料我不凭记忆来记它,我凭细部的很耐心的功夫把它勾紧,放在资料夹子里。我的记忆力只要记这些标题就好了。标题是按照我的习惯来分的,基本上都是翻译成英文字,用英文字母排出来,偶尔也有些中文的。
“今天我把看家的本领告诉大家,李敖知道的那么多,博闻强记,记忆力那么好。我告诉大家,记忆力是可以训练的。记忆力一开始就是你不要偷懒,不要说躺在那里看书,看完这本书还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这不对,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就大卸八块,书进了资料夹,才算看完这本书。”
由此可见,没有灵感是出于“巧合”或者“天降”。
越是大师,背后更多的是技艺的磨练。
End.
我是金牛的牛牛
审计狗&ACCA培训讲师
三线城市的斜杠青年
此生三大乐事
英语·健身·旅游